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扶贫动态 >> 正文

广西东兰:“东巴凤化”脱贫攻坚各有千秋

发稿时间:2018-10-23 10:10:00 来源: 中国扶贫网

  10月16日到18日,2018年全国扶贫日“脱贫攻坚看河池”全媒体采访行的记者们深入广西河池市,了解并采访当地易地扶贫搬迁、产业脱贫、小额信贷、扶贫协作等多项工作。

  东兰东西部协作促万人脱贫

  东兰县三石镇龙华产业园(扶贫大车间)是东西部(深圳龙华与东兰)协作的一个扶贫项目之一,起到了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与东兰县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的载体作用。

  东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陈毅强介绍说,该扶贫车间项目运营的主要方式是:电子信息产品原材料从粤港澳大湾区完成采购,通过大物流运至三石镇产业园,利用机器加工成半成品,再通过小物流运至13个乡镇扶贫车间完成手工部分工序,然后再运回产业园总装成电子产品,经过测试、检验、包装等程序,通过大物流运至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直接出口到欧美等发达国家。

  

  东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陈毅强向媒体团介绍现场

  据了解,东兰龙华高科技产业园建设项目包括有三石镇龙华产业园(扶贫大车间)、13个乡镇扶贫车间和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东巴凤分院,三者组成“1+13+1”的模式,目前总投资1.8亿。到2020年,预计创造产值10亿元,创造外汇收益1亿美元,可带动1万人在家门口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群众3300人;总收益群众将达到4万人,其中受益的建档立卡贫困群众1.6万人,真正帮助实现贫困人口“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

  东兰稻田艺术吸眼球

  来到东兰县兰木乡墨米产业示范区,首先进入记者团眼帘的是“贺60——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红色东兰”的巨幅稻田艺术字样,在赞叹的同时也迫切的想了解兰木乡墨米产业的情况。

  

  东兰墨米稻田艺术字

  东兰墨米以历史悠久、富硒优质而著称,在当地盛传着这样一句话“好吃不过兰木米”。据了解,示范区以东兰墨米和兰木米为主导产业,规划总面积18700亩,累计完成投资6000万元,走“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互联网+”等新型创新经营模式,发展种养、农旅、电商等新兴融合产业。目前,“东兰墨米”等3个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注册了“兰木米”“东兰墨米”等品牌商标。

  

  东兰墨米

  兰木乡定桃村村民黄大设在接受采访时说,东兰墨米在市面上的价格每斤比普通墨米要高出3至4元左右。

  据悉,2017年,示范区(核心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2.2元。带动2984 个农户参与富硒农业和旅游产业发展,解决了545个贫困户的产业发展和就业问题。

  凤山养殖户喜获收益

  17日上午,那弄养殖小区举办了“凤山县村集体经济现场推进会暨同乐村村民合作社养殖收益发放仪式”,为同乐村村民合作社参与养殖的各方发放养殖收益64125元,其中村民合作社收益85500元,每户获得分成收益4320元。

  

  凤山县村集体经济现场推进会暨同乐村村民合作社养殖收益发放仪式现场

  同乐村党支部书记秦义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开始许多农户都保持观望与怀疑的态度并未参与,现在合作社能有这样的成效大家都非常的高兴,也充满了信心。

  

  凤山县村集体经济现场推进会暨同乐村村民合作社养殖收益发放仪式现场 周文峰/摄

  据了解,同乐村那弄养殖小区早前与广西万寿谷集团签订了养殖核桃鸡合同。已共有66户农户办理小额信贷5万元入股村民合作社作为养殖基金,与村民合作社合作养殖核桃鸡,并由广西万寿谷集团为村民发放鸡苗与饲料,待养足180天后,万寿谷集团统一回收成品鸡。目前,同乐村那弄养殖小区已养殖第一批核桃鸡47500羽,其中48户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记者团前往广西万寿谷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采访时了解到,该公司是一家集绿色土鸡养殖、加工销售、餐饮体验为一体的三产融合企业,并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推进精准扶贫,通过“生产+研发+加工+销售”的模式,促进三产融合发展,打造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万寿谷土鸡产业模式。

  

  广西万寿谷集团总经理冯文思在向媒体团作相关介绍 黄彪/摄

  截至2018年7月,万寿谷集团共与农户签订发放鸡苗合同10740户,累计发放鸡苗10018户600万只。回收成品鸡390万只,现有存栏210万只,带动贫困人口脱贫数量超3万人。实现了万寿谷土鸡、东兰乌鸡产业到户全覆盖和企业发展、贫困户和村集体经济增收的三赢目标,找到了一条适合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好路子。

  巴马多产业融合 促农增收

  首先,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镇好合村创新搭建“认领式”平台,好合村地处东巴凤三县交界处,属典型的大石山区,是巴马县重点扶贫阵地深度贫困村。当地的镇村两级党组织积极动员广大社会资源认领帮扶,目前已有湖南明天、广东坚美铝业、巴马百岁人等社会组织以及爱心人士,签约帮扶认领建设产业项目17个,1 个自然屯,26户重点贫困户,100个就业岗位,投入折合资金300多万元。

  

  好合村“认领式扶贫”养殖基地

  据了解,目前已建成“认领式”产业发展集中示范区1个,母猪循环养殖(集体集中养殖100头,免费发放贫困户分散养殖100头,贫困户每年免费领养每头母猪交回集体1头小猪,再由未能领养的贫困户申请领养)、中华白玉蜗牛养殖、野葡萄种植、好合飞鸡养殖示范基地4个,贫困户养殖基地12个。

  

  母猪循环养殖场

  10月17日下午,媒体团跟随河池市投资促进局蓝波,来到大所屯韦彩花家中了解情况。韦彩花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智力较为低下,属于单亲家庭,家有3口人,2个女儿在好合小学上学,主要依靠其在县乡附近打简单零工,收入微薄。原家庭房屋十分简陋,无门窗,在广东坚美集团认领后,房屋已安装门窗。此外,自购50只鸡苗,成产后可年增收6000以上,并养殖有香猪数头。

  

  河池市投资促进局蓝波介绍韦彩花家情况现场

  当天下午,媒体团们在现场参与了当地“认领式扶贫”养殖基地中举行了“万企帮万村——认领爱心行”座谈会,甲篆镇党委书记吴昌勋介绍说,该认领产业项目已带动贫困户养殖母猪50户,养殖蜗牛13户,养殖好合飞鸡50户。预计,2019年,母猪养殖覆盖所有有养殖意愿的贫困户100户左右,带动合作社57户贫困户养殖蜗牛或投入分红,养殖好合飞鸡100户以上,带动80户以上种植野葡萄500亩,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以上。

  座谈会结束后,在媒体团以及政府领导的见证下,甲篆镇和明天集团现场签署了帮扶协议。

  

  甲篆镇与明天集团签署帮扶协议现场

  大力发展水果产业 促农增收。巴马百林水果产业示范区位于巴马瑶族自治县百林乡阳春村,已完成土地平整530亩。目前,种植有沃柑并套种台湾凤梨530亩,默科特柑橘600多亩,三红蜜柚近2000亩,间套种澳洲坚果、莲雾、丰水梨、西瓜芭乐等特色水果品种2000多株。

  

  那澜山休闲旅游与生态农业示范基地

  据了解,该水果产业示范基地项目采取公司(合作社)出资及技术+村集体土地入股+村级集体经济入股+农户(贫困户)的模式运营,主要由广西巴马那澜山公司出资建设、生产经营、销售。目前,项目涉及良皮屯81户350人,其中贫困户3户10人,带动全乡贫困户42户通过务工获得收入,并接纳百林乡阳春村、平田村、那弄村3个村共以集体经济185万元的资金入股,每年均以入股资金8%的分红为提供村集体经济收入。项目还长期聘请贫困劳动力15名作为长期工,每个月都有固定的收入,平时有工时优先聘请贫困劳动力,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

  

  那澜山休闲旅游与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的凤梨

  阳春村六朝屯的农户黄春琴是那澜山公司的普通员工,丈夫叫黄辉,家庭人口5人,有两个小孩,1个15岁在百林中心就读,1个3岁学龄前儿童。黄春琴是典型的农村劳动妇女,家庭主要收入依靠养殖。2017年,那澜山农业公司落户阳春村良皮屯,发展500亩特色水果产业,急需务工人员数名。黄春琴通过在那澜山公司务工,每月可有2000到2500元的收入。黄春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不仅有了不错的收入还能照顾到老人和孩子,觉得非常不错。

  采访结束后,百林乡党委书记吴源锋采摘了新鲜的凤梨,热情邀请媒体记者一同品尝。

  

  媒体团品尝凤梨

  示范区以特色水果种植开发为主业,利用优美的灵岐河沿岸风光和民俗民居,统筹推进休闲农业开发,真正建设文旅结合的水果产业基地。

  大健康扶贫 助力巴马发展

  巴马山多地少,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25.5%,因病致贫的贫困人口高达14%。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结合深圳帮扶河池、百色,率先与巴马在地方高发性疾病“地中海贫血”、儿童精准营养项目展开协作。巴马大健康扶贫项目在2018年1月正式实施,并投入财政扶持资金830.4万元。

  

  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张波向媒体团作介绍现场

  据了解,巴马县为新生儿、有生育意愿的夫妇等开展免费地贫筛查,创建新的地贫防控模式,并且可以辐射扩展到河池市、百色市及其他贫困地区,可从根本上解决巴马地方病、常见病带来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和代际传递”问题,实现“真扶贫、扶真贫、不返贫”和“志智双扶”目标,助力巴马发展赢在下一代。

  大化农民工创业园 实现家门口就业

  大化县农民工创业园位于县城西北角2公里处,与县城连为一体,属县“易地扶贫搬迁与城镇化结合试点工程”(生态民族新城)的配套就业设施工程。

  

  大化瑶族自治县农民工创业园

  据了解,生态民族新城由安居工程(搬迁户安置房)、公共设施工程(学校、医院、车站等)、就业设施工程(农民工创业园)和基础设施工程(水电路、广场、绿化)等四大部分组成。总体规划用地3158亩,计划总投资50多亿元,安置1.5万户,6万人。建设新城主要目的是解决大化大石山区、水电库区贫困人口的扶贫搬迁安置问题,让贫困群众“出山、上水、进城”,以统筹城乡一体化的模式谋求扶贫攻坚新突破。

  农民工创业园秘书杨徐恒蘅介绍说,此创业园主要建设创业孵化区、仓储物流园区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厂房区,创业园三片区全面建成后,可接纳150家以上大中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创业置业,可安置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就业1万人以上。

  

  农民工创业园秘书杨徐蘅向媒体团介绍园内情况现场

  据了解,创业园孵化基地片区已与52家企业签订入园协议,其中农民工创业企业38家。目前整个园区已正式开工投产企业40家,园区内就业人数超过553人,贫困户、生态民族新城移民搬迁户共计63人;园区企业向各乡镇发包订单带动了1413人就业,其中带动贫困户106人就业。

  广西大化铭顺防护制品有限公司于2017年5月8日,由大化县政府引进该创业园,其主要生产皮手套,现有员工150余名。据悉,该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扶贫号召,为移民搬迁等贫困群众提供待遇优厚的岗位,执行同工不同酬制度,计时计件并行,制定多项考核评比奖励制度,起点相同,薪酬不同,多劳多得。同时,还为员工免费提供三餐和住宿,并购买意外险、社保,群众可安心的在家门口就业。

  

  铭顺防护公司手套缝制车间现场

  蒙金秀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3口人,九十多岁的奶奶患有疾病,孩子在读幼儿园,自己血小板低经常需要输血。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她在今年5月入职,现在每个月收入能有3500元左右,当记者采访时24岁的她笑道,在家里债务太多,不努力怎么行,要多劳多得。

  

  建档立卡户蒙金秀接受媒体团采访现场

  为期3天的2018全国扶贫日“脱贫攻坚看河池”全媒体采访行活动于10月18日圆满结束,期间全媒体采访行的记者们坚持践行“走转改”精神,深入基层,了解并报道广西河池各县(区)的脱贫攻坚经验、模式。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