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扶贫动态 >> 正文

甘肃会宁:“绣花”功夫这样下

发稿时间:2018-10-18 06:11:00 来源: 中国扶贫网

  要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就必须狠“下一番‘绣花功夫’”,方能精准施策,实现扶真贫、真扶贫、脱真贫。在会宁采访期间,本刊记者感受到,面对限时要打赢的这场硬仗,会宁这一革命老区县、贫困县凝心聚力,精描细绘,算细账,出新招,抓落实,对特殊困难用特殊“针法”,实现了超常规突破,其“绣花功夫”给人启发。

  这里种菜不容易

  五月里,汽车在会宁县沟壑纵横的大地上行驶,远方的层层梯田如锦似绣般精致,并不时有大片的或银白色或蔚蓝色的塑料大棚掠过。

  会宁县自古就是严重缺水地区,在这样的干旱之地,蔬菜产业是怎样发展起来的?记者欲寻究竟。

  长期以来,玉米和马铃薯等耐干旱的农作物是会宁县的基础产业,受产出率、市场价格等影响,增收空间已十分有限。近两年,会宁县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努力实现“一亩田向一亩园”的转变,成功走出一条干旱塬区发展蔬菜产业的路子。

  土门岘镇位于会宁县东北部,属梁峁山地及部分残塬区地形,海拔为1784—2103米,水源缺乏,气候干燥,年均降雨量仅328毫米,但日照充足,土地资源丰富,土壤主要以黄绵土、黑垆土为主。随着国家引洮工程的实施,这里成为会宁县北部人饮工程和引洮一期项目的覆盖区,千年水困大大缓解。2017年,土门岘镇被确定为全县实施塑料大棚高原夏菜项目的重点乡镇,该镇的苏堡村是重点村,得打头战。

  这是苏堡村的机遇。要把握机遇,就得迎难而上。

  “种菜可费水呢。万一水供不上,全抓瞎了!”

  “种菜?咱可不会种!那比种大田难侍弄多了!”

  “想得容易!种出来烂地里?往哪卖?”

  刚开始,苏堡村不少群众因世代从事旱作农业而观念陈旧,对发展设施蔬菜顾虑重重,满脸疑惑。为攻克群众的思想难关,乡村干部耐心地答疑解惑,把发展蔬菜产业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水利保障、政策优惠、产品销路一一讲解清楚,在水利配套、技术培训、市场销售方面统筹推进,与广东从化佳荔干鲜果购销公司签订了订单合同,苏堡村群众终于点了头,同意签订土地流转合同、试一把种菜了。

  目前,苏堡村共流转土地1866亩,大棚按每户4座、每座600元的标准承包给农户,其中,300元为土地流转费,100元纳入村集体收入,200元为技术服务与维护管理费用。苏堡村一期准备发展2000座大棚,这样就可使村集体每年增收20万元,而技术服务与维护管理费中,每年还可结余5至10万元,也可纳入村集体经济,这就有效解决了村集体经济增收的问题。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