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邮箱: youthdiyishuji@163.com
首页 >> 头条热点 >> 正文

第一书记姚景春:牛庄村里的“老黄牛”

http://www.youth.cn 2018-06-06 10:19:00 中国青年网

  李修乐 摄

他姓姚,不少人却习惯喊他“牛书记”。为啥呢?

  有人说:他吃苦耐劳,像一头勤恳的老黄牛;

  有人说:他情深义重,像一头忠厚的老黄牛;

  有人说:他奋斗不止,像一头执著的老黄牛……

  他,就是平顶山市财政局驻宝丰县大营镇牛庄村第一书记姚景春。这个45岁的中年汉子,仅仅用了半年时间,就把一个脏、乱、差的村子,变成了一个环境优美、和谐文明的“新村”。他先后获得“宝丰县扶贫十大标兵”“宝丰县扶贫之星”等荣誉称号,牛庄村也被评选为“脱贫攻坚工作先进村”。今年三月份,姚景春还被推荐参与全省扶贫工作先进个人评选。

  “感谢市委为我们派来的优秀干部。干事创业,靠的就是像姚景春同志这样的‘老黄牛’精神!”宝丰县委书记张庆一这样高度评价姚景春。

  坚守·坚持

  2017年11月22日,牛庄村群众发现,村上来了位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干部。“听说是上头派来扶贫的第一书记。”“啥扶贫书记,还不是来做做样子。”“就咱村这穷样儿,恐怕窝暖不热就要卷铺盖走人了!”人们议论纷纷,并没对他的到来抱多大希望。

  群众的态度,没有让姚景春气馁。

  “说实话,对当初来到60公里外的村里任第一书记,我也曾经犹豫过,我知道扶贫工作责任重,会很苦,很累,但是,既然做出了选择,我就一定要坚持下去,做出个样子来,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期待,也让群众明白,咱们第一书记是来干实事的!” 姚景春说。

  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到村上后,姚景春就住在村委会大院。以前在家经常吃现成饭的他,现在不得不自己动手。可是,住的地方太简陋,连一个厨房也没有,做饭的时候,他只好把煤气罐搬到院子里,做好后再搬回屋里。有一次,外面刮大风,煤气火苗被吹得东倒西歪。没办法他就试着在屋里做,结果炒菜时被呛得流泪咳嗽,屋里的气味好几天还扩散不出去。

  12月份的时候,下了一场大雪,气温骤降到零下十几度。由于温度太低,把水管冻住了,连吃水都成了问题。没办法,他就买了几桶纯净水,天天煮方便面吃。更糟糕的是,过了几天,镇里维修电路,电也停了,山区温度低,晚上常常冻醒。他只好把自己的军大衣找出来,盖在被子上面取暖。

  当时,姚景春还在镇里挂职任党委副书记,在镇政府有一间临时办公室。镇里有电、有水,也有空调,于是,镇党委书记杨淑祯劝他可以先去镇政府住几天,等村上水电恢复正常了再回去。可是,姚景春说,组织上要求第一书记要吃住在村,我要是不在村里,群众有事找不到我怎么办?于是,他婉言拒绝了镇领导的好意。

  “坚守岗位,是对驻村第一书记最基本的要求,要是连最基本的要求都做不到,那就啥事也干不成。”在晚上冻得睡不着觉的时候,姚景春就在日记里写上这样一句话鼓励自己。

  由于工作压力大,加上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到村上没多长时间,他就感冒了,体温烧到38度多,浑身酸痛,咽喉红肿,连话都说不出来。当时,村干部劝他回去休息几天,他想,自己刚到村上就因为小病请假,群众会不会想着这第一书记真娇气,就不是干活的料儿。于是,他就去附近的卫生所包了几包药,一天工作也没有耽误。结果,因为没有得到好好的治疗和休息,一个小小的感冒,拖了一个多月才痊愈。

  就这样,凭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他硬是坚持了下来。“我们的第一书记不是来走过场的!”村民对他的看法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变。

  嗓子·样子

  牛庄村地处宝丰县西部山区,相传是明末李自成的军师牛金星的祖籍所在地,至今还有牛家古槐、牛家古井等遗迹。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资源匮乏、土地贫瘠等原因,全村300多户村民,200多户都是贫困户,是宝丰县有名的穷村。

  刚到这里,看到村里满地垃圾,污水横流,初冬时节依然是苍蝇乱飞,臭气熏天。“没有一个好的居住环境,谈什么幸福感?”姚景春决定先从整治人居环境开始。

  可是,抱着满腔热情而来的姚景春,却被当头泼了冷水。

  他和村两委会干部商量说,先找两辆铲车、挖掘机组织干部群众清理垃圾。可是,他连续催了几天,居然没一点动静。

  当他再次催问的时候,终于有人给他透了底:清垃圾,找机械,没有钱谁干?

  姚景春这才明白工作的分量。可是,帮扶资金没有到位,怎么办?

  “不等不靠,自己干!”姚景春和大营镇包村干部李永康一商量,决定联系自己的朋友援助。听说他到了离家100多里外的贫困村当第一书记,几个朋友二话没说,就开着挖掘机、铲车来到牛庄村义务清理垃圾。

  2017年11月29日,天刚亮,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占清就听见外面铲车轰鸣,车辆穿梭。他知道,姚景春已经开始自己干起来了。“看来,这第一书记不是来做样子的!”他赶紧叫起村主任茹平正,掂着工具就上了工地。

  不一会儿,村两委干部来了,村上的党员来了,再接着,群众代表也来了……人多力量大,三天后,垃圾全部清运完毕。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不管干啥,干部带头就不难。”姚景春说。

  的确,第一炮打响后,姚景春在村上的工作算是开了个好局。

  垃圾清理完后,他又着手整治村上的排污沟。头天晚上开会决定下来,第二天,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就带着几个村干部到县城去采购污水管道。三天之后,就轰轰烈烈地开工了。

  紧接着,他又发动干部群众,在村里原来堆垃圾的角角落落修建了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的花园。为了体现浓厚的文化氛围,他们用汝瓷、钧瓷的艳丽瓷片和奇石装饰花池花带,并在适当的地方布置上征集来的石磙、磨盘、坛坛罐罐等农村古物,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风景线。

  小花园建好后,没有绿化资金,怎么办?姚景春又通过微信朋友圈募到两千多棵各类花木果树,分发给每家每户。如今在街角花园和村后荒坡上,已是绿树成荫,枝头挂果。

  扶贫先扶志。为此,姚景春在村里的显著位置树立标牌,绘制图文并茂的文化墙,宣传党建知识、扶贫政策、感恩孝道、美好家风、民风民俗等。如今,走在牛庄村,处处都是浓郁的宣传氛围,传递了正能量,倡导了新风气,提升了村民精气神。

  真心·真情

  “群众工作不好做。”得知姚景春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后,曾有朋友这样给他打“预防针”。

  刚到村上后不久,姚景春就有了体会。村上有个姓李的贫困户,母亲70多岁,常年瘫痪在床,弟弟精神不正常,一家三口挤在两间破旧的危房里。看到这情景,姚景春回到单位争取了扶贫资金,决定为他盖新房。本来想着,这样的事情肯定很受欢迎,可谁知,当姚景春组织村上干部和村民为他盖房子时,这个贫困户连面也不照,每天照常外出。有村民劝他,在家给帮他盖房的人烧点开水,他却说,想让我烧水也行,一天得给我120块钱工钱。

  此话一出,有人气愤不已。姚景春耐心给大家讲这个贫困户家里的特殊情况,安慰大家继续干活儿。房子建成后,正赶上下大雪,他们一家三口搬进了新房,再也不用躲在四面漏风的危房里冻得瑟瑟发抖了。春节时,看到前来看望慰问他们的姚景春,老李泪流满面地说:“姚书记,要不是您,恐怕不知道啥时候俺一家就冻死在老房子里了,您就是俺的恩人啊!”

  “哪有真正不明事理的群众,哪有什么难做的群众工作,只要付出真心,就一定能收获真情!”姚景春说。

  村上一位叫闫志伟的贫困户,今年50多岁了,和80多岁的母亲相依为命。第一次到他家里走访的时候,姚景春一阵心酸:由于地面没硬化,院里泥泞不堪,几乎无法下脚;屋里堆满了破纸箱、编织袋、旧衣服等捡来的破烂儿,臭气熏人;没有厨房,就在正堂屋生火做饭,随时都有失火的危险;屋里只有一个15瓦的小灯泡,已经被烟气熏得黢黑,还落满了一层苍蝇屎……姚景春看到这种情况就协调了资金,帮他家打了地平,盖起了厨房,把屋里的破烂全部处理了,还特意换上了一个明亮的节能灯。看着焕然一新的屋子,闫志伟和老母亲激动地说不出话来。

  如今,有难事,找姚书记,已经成为牛庄村村民们常说的一句话。

  姚景春的付出村民们看在眼里感激在心里。在牛庄村老村和村委会之间,有一座“袖珍桥”。村主任茹正平说,这座方便大家日常通行的小桥,就是姚景春和村民深厚感情的见证。

  原来,从姚景春住的地方到老村,有一条小水沟,无法通行,只能绕到村外的207国道。而走访群众、查看工程,姚景春平均每天要跑五、六趟,连胳膊都晒得半截黑,半截白。特别村上修水泥路时,他每天去查看进度,协调工作,把脚都跑肿了,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村民不忍心他们的第一书记太累,于是,自发去山里采石料,在小沟上建起了一座小桥。有群众算了一账:小桥建成后,姚景春一趟可以少跑300米,一天下来,可以少跑将近两公里,一月下来,可以少跑五、六十公里,一年下来,可以少跑几百公里。“我们不想让我们的第一书记那么累!”村民胡国现说。

  其实,那些传递在第一书记和村民之间的明心故事,何止这些:

  ---下大雪停水时,村民赵团正冒着大雪,用三轮车给姚景春送来一大桶井水;

  ---今年春节前,看到姚景春中午加班没时间做饭,村民宋彩红特意做了韭菜鸡蛋水饺,吩咐孩子给他送到了办公室;

  ---村民陈发轻见村室条件太简单,就专门在自己家腾出一间房子,三番五次邀请姚景春搬过去住。被姚景春婉言谢绝后,他气得半个多月不和姚景春说话。

  ---看到姚景春到镇里买菜不方便,村民把自己种的青菜择洗干净,悄悄放到他的办公室门口……

  “每当我想到这些,就会感到发自内心的温暖。跟群众的深情厚意相比,我觉得,即便是再苦再累,也根本不算什么!”姚景春说。

  大家·小家

  姚景春的老家在南阳邓州农村,父亲前年去世后,家里只剩下母亲一个人,由于不习惯城市里的生活,他几次把母亲接来后,母亲都又坚持回了老家。70多岁母亲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脑梗、胃病等多种老年病,还经常不明原因地发低烧。但是,母亲不识字,也不会骑车,自己去看病很作难。姚景春是个孝顺孩子,平均每个月都要回家一趟,带母亲到大医院里看病、调药,尤其是父亲去世后,他和兄弟回去得更勤了。

  可是,自从到村上当第一书记后,他吃住在村,连个囫囵星期天都很少歇过。半年来,他就在春节和父亲忌日的时候回去过两次。母亲知道他忙,就常常把电话打给小儿子,询问他的情况。“每次挂了电话,弟弟都会给我打过来,说咱妈又想你了,你给他回个电话吧!”姚景春说。“每次给母亲回电话,我都会忍不住掉泪……”

  姚景春的儿子去年9月份上了大学,姚景春到村上任职后,家里只剩下了妻子一个人,家里的大小事情全靠她一个人撑了起来。一个周五的晚上,妻子知道他该回来了,就打算做些好吃的等着他。不料,老化的水管突然爆裂,水嗞嗞地向外窜,捂都捂不住,妻子赶紧给姐姐打了电话,等姐姐上门来时,厨房里、客厅里到处都是水。等姚景春晚上赶回家时,看见妻子一个人坐在沙发上满脸泪花的时候,他哽咽了。

  姚景春的儿子在千里之外上学,春节好不容易放假回来,很想见到爸爸和他说说心里话。可是,就连这么简单要求他都做不到。儿子发微信说:“爸,你快回来吧,我想你了!再不回来我又要开学了!”。为了见到爸爸,儿子只好搭车来到村里看望爸爸。儿子拉着他的手说:爸,抽空回家看看妈妈和奶奶。她们嘴上说家里没事,其实心里可想你了。一提起母亲,他的心里就一阵酸楚,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眼泪夺眶而出。他哽咽地说:孩子,别说了,等我到城里办事时,顺便回去看看她们。

  每当提及家人,姚景春总是满怀愧疚,总觉得自己没有尽到做儿子、做丈夫、做父亲的责任。然而,妻子不仅不埋怨他,还安慰他说:“咱们的家是个‘小家’,‘小家’要服从‘大家’,你既然选择了当第一书记,就安心在村上干吧,啥时候乡亲们都脱贫了,再一心一意照顾咱的‘小家’吧”!

  有了亲人的支持,姚景春才能安心地扑下身子在村上干。

  从任职的那天算起,才半年多点的时间,牛庄村这个他心中的“大家”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蚊蝇乱飞的垃圾堆不见了,代之的是一个个精巧别致的街道小花园;臭气熏天的排污沟不见了,代之的是新修的涵道;积水遍地、泥泞不堪的道路不见了,代之的是平坦干净的水泥路修到每家每户的门口……村民说,过去牛庄脏得像“牛圈”,出门都不想说自己是牛庄人,现在的牛庄终于干净敞亮起来了!

  其实,敞亮的不仅仅是牛庄的环境,干部群众的思想也在春风化雨中悄悄发生着改变。

  “听说村上准备建广场,要是没地方,就用俺家的老宅子吧!”不久前,牛庄村一个姓胡的贫困户找到姚景春,提出把自己的旧宅基地免费让给村上建文化广场。过去,提起这个贫困户,村干部都直摇头。原来,这个姓胡的贫困户,家里孩子多,日子过得很紧。但总是不思进取,过一天算一天,只会伸手等救助。家里的老房子破旧不堪,雨天漏雨,晴天漏风,屋里院里到处都是垃圾,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他也懒得收拾。后来,在姚景春的耐心帮助下,他不仅自己的家也收拾得干干净净,还经常参与村内的环境整治工作。最近,他家新盖了四间平房,为了表示感谢,他主动要把老宅基让出来建广场。

  一位姓陈的村民患有尿毒症,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整天唉声叹气,牢骚话多、意见大,抱怨补助的钱太少了不够花。村里为他安排了一个公益岗位,他却说:“我有病,村里就应该照顾我,我只拿钱不干活。”姚景春多次上门开导他,关心他的病情,并鼓励他要树立信心,战胜病魔。现在,他人也开朗了,生活也乐观了,就像变了个人一样。他说:“像我得这病花费这么大,要不是党的扶贫政策好,看病能报销,有几条命恐怕都没了。”

  5月31日,在牛庄村中间一个干净的小院里,人头攒动,人声鼎沸。原来,这是姚景春倡导的“爱心超市”正式开业了。当天,75名小学生从这里领到了书包文具等物品。超市有香皂、毛巾、图书、文具等各类生活物资7000多件,全部是社会各界义务捐赠的。今后,牛庄和附近四个村的村民通过参加孝老爱亲、义务劳动、环境保护、志愿服务、家庭美化等活动获得积分,然后凭所得积分,到爱心超市免费兑换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小家电等。看到驻村第一书记实实在在干事,村民都竖起了大拇指。“以后俺家要天天打扫卫生”“赶快把孩儿的学习抓抓,成绩提上去”“俺以后也要对公公婆婆好”“往后再有培训我也要参加”……

  村干部也在姚景春的带动下,干事创业、服务群众的劲头空前高涨。村支部书记李占清妻子常年有病,需要人照顾。加上还管理着一个养殖场,他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但是,村上的大小事情,他从来没有耽误过一次。村主任茹平正腿脚不方便,但每天总是早早就来到村部,忙的时候,晚上能工作到半夜也不肯休息。在他们的带领下,过去那些一个月也来不了村部一回的村干部,现在天天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群众有事跑前跑后,忙得一溜烟儿。

  环境美了,人心齐了,姚景春更有信心了。

  现在,牛庄村正在加紧引进发展工艺制作、塑料清洗、肉牛养殖、房产建筑等产业项目,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同时,由专家参与的全村整体规划已经出炉,牛庄村将依托‘河南省传统村落’的优势,发展乡村旅游,真正让群众摆脱贫困。“我们将利用争取到的260万元资金,对村上的池塘和河流进行整治,让牛庄村真正靓起来,富起来,‘牛’起来!”姚景春说。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按十二生肖排行计算,出生于1973年的姚景春正好属牛。如今,他就像一头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老黄牛,在牛庄村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执著前行。而在不远处,他们已经看到了曙光。(张毅力)

编辑:潘倩倩 来源:人民网-河南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