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要闻聚焦栏目 >> 正文

驻村经历不代表就有驻村经验

发稿时间:2019-01-23 15:28:00 来源: 第一书记网

  驻村扶贫工作是年轻干部学习和磨炼的好课堂,也是每位年轻干部获得基层经历的有效途径。在整个驻村扶贫过程中,锻炼的是品质,历练的是精神。然而部分干部却把下基层当作镀金和走秀,存在“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上级没注意”的错误想法,甚至对组织选派心存抱怨,这是典型的不担当、不作为。这样的干部下村扶贫非但不会给贫困村带来实惠,反而会引起群众的反感,给党和政府的工作抹黑,激化干群矛盾,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在与朋友交谈下村扶贫的体会和收获时,常常听到的是“受益匪浅”、“收获颇丰”、“获益良多”;等等听起来冠冕堂皇却又不知所云的回答。很少听到有人细数家珍般的清晰总结:我学到了什么、为贫困户做了什么、改变了贫困村什么,在将来回到原单位能用学到的经验为组织做什么。在《知之深 爱之切》一书中玉兰同志有句口头禅,叫做“下去一把抓,回来再分家”。意思是说领导干部不要只浮在上面,要深入基层,广泛接触干部群众和工作实际,不论哪方面的情况,哪方面的反映都要听、都要看,回来以后再分门别类加以分析研究,分头解决、落实,这是玉兰同志的经验之谈。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基层干部要深入基层用脚步丈量大地。就是要年轻干部到群众需要解决问题的地方,不消极、不懈怠、不折腾,自愿沉下身子埋头苦干。养成向群众学习的好学风、注重调查研究的好行风、养成艰苦奋斗的好作风。年轻干部从原单位下村扶贫,绝不是简单的混时间熬资历,等着动态管理贫困户就能脱贫出列,更不代表就有驻村工作经验。要带着对贫困户的真感情,不走马观花,去了解实际问题,多向群众和基层干部学习,学习如何做好贫困群体工作,如何处理纷繁复杂的问题,如何在艰苦环境中自觉奉献,如何去掉自身的锐气;并且要眉毛胡子一把抓,把困难群众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像玉兰同志那样分门别类一一攻破,帮助他们改变落后面貌,这样所学到的办事经验才对自身发展具有实际的意义。

  驻村工作看似“鸡毛蒜皮”,实则攸关重大;看似“菜米油盐”,实则民生政治。到下村锻炼首先就是要与困难群众交朋友,向群众传递真感情,建立“鱼水情”,自觉把群众当老师而不是自己当“地主”。年轻干部在条件良好的地方呆久了,下到贫困地区难免会讲条件,心理难免有些失落,如果带着情绪继续继续工作,甚至与困难群众保持距离、摆架子,扶贫工作就难以深入推进。只有俯下身、沉下心,将脱贫攻坚真正摆到首位,将群众的利益落实到位,磨去身上的棱角,培养自己成熟的工作作风,将来走向更重要的岗位时才能够真心为人民服务,为人谋福祉。

  经历过风雨方才会到彩虹,经历了世事的磨练,才会有独当一面的格局。驻村经历不代表就有驻村工作经验,拒绝走秀镀金、珍惜扶贫工作的时光,自觉打好基础、抓好养成。像水一样,在它所经过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环境高度契合,永远不会出现水适应不了的地方。始终在困难群体面前看到自己的不足,始终在基层干部面前看到自己的差距。保持一颗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初心,将来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时才能坚定信念,站稳立场,用扶贫精神激励自己前进。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驻村队员 田稀中

责任编辑:杨维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