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邮箱: youthdiyishuji@163.com
首页 >> 要闻聚焦栏目 >> 正文

90后第一书记:三合村的“黑眼圈”书记

http://www.youth.cn 2019-08-28 06:25:00 中国青年网

刘瀚伟。澎湃新闻记者 马作鹏 摄

  人物档案

  姓名:刘瀚伟

  出生年月:1990年3月

  驻村前职务: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山南镇农办科员

  驻村职务: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山南镇三合村第一书记

  出任第一书记时间: 2018年7月

  驻村一年间,第一书记刘瀚伟愈发觉得自己黑眼圈重了。

  “操心太多了总熬夜,精神状态差,实在是不好意思。”当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第一次在合肥市肥西县山南镇三合村村部见到顶着“熊猫眼”的刘瀚伟,他略带歉意地这样说道。

  这一年间也是收获颇丰的。刘瀚伟感慨,基层工作让他学到了校园学不到的硬本领,掌握了舒适环境掌握不到的真功夫,感受到了城市体会不到的淳乡情。对乡镇工作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对农村生活有了更直接的了解。

  “敢于在基层锻炼、摔打,才能不负自己,不负群众,不负使命。”刘瀚伟说。

三合村新村貌

  依托乡村旅游,带动村庄振兴

  三合村是一个位于肥西县山南镇西南部的小山村,全村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92余亩,水面1260余亩,林地1230亩。全村现有13个村民组,410户,户籍人口1380人。

  据刘瀚伟介绍,居民收入以优质水稻种植、千亩桃园种植、稻虾种养、外出务工等为主,截至2018年底,居民年人均收入约1.6万元。

  村里地形复杂,耕地、水面、林地交错,难以集中规模加以利用。2018年7月,刚到三合村的刘瀚伟很快发现村里因为缺少主导产业,集体经济收入微薄,村干部对未来的发展缺乏信心。

  到三合村当第一书记,刘瀚伟确实挺忙,这位合肥出生的“城里娃”切实感受到农村工作的不易。

  村民的大事小情随时随刻都得关注,百姓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农民起得早,有时天还没亮就接到群众的电话,有些事需要和群众面对面交流,就得等到群众完成一天的地里活儿,晚上到炕头儿去“办公”。虽然有着诸多“不适应”、“不习惯”,但工作绝对不能停滞。

  “如何让全村工作在短时间内有新的起色,成了我每天一睁眼想的第一件事。每天睡觉前也在考虑怎么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事情,翻来覆去睡不着,黑眼圈也严重了。”面对村子的发展状况,刘瀚伟陷入了一种睡不踏实的状态中……

三合村新村貌

  巩固三合村的脱贫成果,打开工作局面,这些任务都压在刘瀚伟肩膀上。

  利用自己曾在乡镇单位的工作经验,刘瀚伟发挥所长,通过各种机会向大家宣讲乡村振兴战略,介绍对村里发展前景的美好蓝图,积极引导村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与此同时,刘瀚伟从主导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两个方面同时发力,尝试把三合村的经济搞上去,提升乡村面貌。

  针对三合村里没有主导产业、村集体经济薄弱的情况,刘瀚伟着力对千亩桃园优化种植,带动20多户脱贫户老弱劳力就业增加脱贫户收入。此外,全村稻虾种养从原有的60亩增加到200多亩,以农庄为依托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周边农副产品销售和务工。

  一年下来,产业创利为农户们平均增收0.7万余元。

三合村新村貌

  改造人居环境,吸引出去的人回来

  做强产业的同时,刘瀚伟还把目光投向三合村的人居环境。

  “村里路不好走、环境差,外出务工的村民就不想回来改造自己的家园,这样三合村很难发展。”看着有山有水的村子却没人回来发展,刘瀚伟决定先动手改造村庄面貌。

  村两委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广播、宣传车、发放一封信等形式进行宣传,让村民们了解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号召大家一起加入进来。

  自2018年7月至今,刘瀚伟和同事们带领村民一起,完成中心村改水改厕210户,中心村范围旱厕全部拆除,建污水处理设备一座,日处理污水40吨,新建污水管网1000米,近200户居民生活污水进入污水管网。

  村里要发展乡村旅游,得让村里路况更好,村容更整洁。2019年,三合村全村13个村民组自来水管网项目工程15公里铺设全部完成,清理改建垃圾塘为景观塘1口,并维修硬化道路2100米,新修白加黑柏油路面2.7公里,景观步行道600米。另外,沿村主干道和各个村民组道路两旁拆除草堆60余处、割除两旁杂草、清除杂树近10公里。

  驾驶汽车行进在通往三合村的公路上,路旁行道树郁郁葱葱,还有村民自家种植的花卉绽放。

  做了这么多工作,刘瀚伟还是睡不着,依然每天顶着“熊猫眼”思考如何继续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事。

  “村里的地种类太多,怎么发展规模化种植?”

  “未来要是有了特色产业,村里劳动力还是个问题。”

  “别的村子都是怎么发展集体经济的,我该如何找到适合三合村的发展方向?”

  碰上周日比较空闲的时候,刘瀚伟就赶回合肥看望家人。在他看来,妻子也许不能完全理解驻村工作的事无巨细和繁忙操劳,但家里的大事小事、尤其孩子成长主要靠妻子和父母,对此他颇为感激。

  “刚来到这里的时候,我曾默默许下承诺,真正做些实事,即便有一天我将离开这里,也要让村民能记住我的姓名。”刘瀚伟告诉澎湃新闻。

编辑:左橙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