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要闻聚焦栏目 >> 正文

从“第一书记”到农技专家

发稿时间:2020-07-13 12:04:00 来源: 乐山日报

  经过大学专业系统学习,外加几年工作实践,龚学平花了数年时间成为了计量工程师,为自己在市计量测试所赢得了尊重和权威。

  但把自己变成一位农技专家,龚学平却只花了3年左右的时间。

  “打赢脱贫攻坚战既是政治任务,更是贫困群众内心最迫切的需求,一刻也耽误不起。”在两次3年多的驻村扶贫路上,作为“第一书记”的龚学平硬是从对农业一窍不通变成了农技专家,“一刻不耽误”地带领着村民脱贫奔康。

  

 

  “啃”下农技 带民脱贫 

  乌鲁任黑是马边彝族自治县下溪镇孙家山村的养猪大户。今年2月初,她贷了3万元低息贷款,修建了140多平方米的养猪场。“目前我一共养了38头猪,有12头已经差不多可以出栏了。今年猪价不错,应该可以挣些钱。另外我还专门养了几头母猪,以后自繁自养,可以减少成本。”坐在宽敞明亮的两层新楼里,29岁的乌鲁任黑对未来信心满满。

  而让乌鲁任黑如此有底气的,正是龚学平。

  乌鲁任黑的丈夫阿罗布日在云南打工时失去了右手掌,丧失了劳动力,小两口的生活并不宽裕。2013年,乌鲁任黑一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当时家里没有什么收入,又有两个孩子,住的是70平方米的瓦房,房子前面的堡坎垮了,房子摇摇欲坠也没钱修,住起来心里一点都不踏实。”聊起往日,乌鲁任黑直摇头。

  2015年,龚学平成为了孙家山村驻村“第一书记”,踏上了自己的第一次驻村扶贫路。“这里孩子多、读书少;土地多、产出少;山石多、吃的少……”在入户调查走访后,龚学平用“几多几少”总结了对孙家山村的第一印象。

  进村后,在着手改善村里住房、道路、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龚学平开始有针对性地为贫困户制定“一户一策”帮扶举措,乌鲁任黑选择了养猪。

  “原本我计划帮乌鲁任黑多养几头猪,前期缺资金我们可以帮她想办法,但她每次都婉拒了。”一开始,龚学平以为是乌鲁任黑不愿多出力,后来熟识了,乌鲁任黑才说出了原因:自己没有科学养猪技术,镇上的畜牧专家很多时候又鞭长莫及,万一养多了出现问题,就麻烦了,“如果村里就有农技专家,我们干起来就放心多了。”

  乌鲁任黑的话深深触动了龚学平。很快,龚学平的身边多了一些种植养殖方面的书籍,手机上也多了不少和农业有关的APP。一有空余时间,他就把自己“关”在村委会,一边消化那些农技知识,一边“计量”着孙家山村的未来:这里离马边县城不远,发展种植养殖既销售方便,也可以打造乡村旅游,形成持续增收致富效应。

  “你们放心搞养殖、种经济作物,技术的事情我来帮忙解决。”有了龚学平的保证,村民们的底气有了:乌鲁任黑决定把养猪的头数增加到10头;村里的茶叶种植、麻鸡养殖、肉牛养殖等项目相继上马,大家参与积极性明显提升;2017年2月,村里流转土地208亩,种植了12000株脆红李树;后来,村民还自筹资金发展180亩皮球桃种植……

  在村民种植养殖意愿高涨之时,龚学平也未食言,他的农技知识在日积月累中逐步提升。乌鲁任黑家的猪生病了,她首先想到给龚学平打电话求助;村民种植的茶叶出了问题,也会第一时间通知龚学平;村里的李子树、皮球桃到了施肥、扬花的季节,村民也都习惯请教龚学平,而他基本上都能排忧解难,俨然成了一位农技专家。

  与此同时,在市计量测试所的支持下,龚学平还在村里开展“以奖代补”,按照自我造血效益,向干得好的种植户、养殖户额外发放一定的现金奖励,用以支持他们后期扩大规模和激发干事激情。

  经过龚学平和同事的接力努力,孙家山村在2018年通过了市政府的脱贫退出考核验收,完成了摆脱贫困这一光荣的历史任务,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水果产业:种植脆红李230亩、皮球桃180亩;集体经济收益1.5万元,实现了零的突破,为村民持续增收奠定了基础。

  建好队伍 谋划奔康 

  2019年,在乐山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龚学平再次披挂上阵,第二次冲锋在脱贫一线。

  孙家山村村民邓明贵家以前主要种植玉米,2000年,他因眼疾致残,家庭陷入困境。在龚学平的帮助下,邓明贵前几年扩大了茶叶种植规模,达到了20亩,如今已经有5亩正式投产。“以前我们都是粗放式种植,茶叶效益不好,也就不敢多种。龚书记来了后,指导我们如何科学修枝、施肥、防虫害等,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的茶叶质量和效益,让我们看到了茶叶更多的价值。”邓明贵告诉记者,龚学平不仅帮助他种茶增收,更让他增添了对美好生活的信心。

  在龚学平这位农技专家的指导下,孙家山村2019年新增种植脆红李2600株、皮球桃8800株、猕猴桃47.02亩,新建茶园125.74亩、改建茶园106.5亩,培养养鸡大户3户,村里的种植养殖业进一步扩大。

  在去年和今年李花、桃花盛开之时,孙家山村还吸引了不少赏花者前来,乡村旅游正逐步兴起。

  在这次扶贫过程中,龚学平还谋划着为村里留下一支不走的扶贫队伍。“建好了村这个基层堡垒,就能充分发挥党的引领带动作用。”脱贫攻坚,关键在人,龚学平把目光“盯”在了村委会和村党员身上,“班子队伍壮大、思想观念改进,脱贫攻坚大家干,确保了脱贫攻坚和组织建设共同推进。”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是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绝对力量,只有改变了他们,才能更好地提升可持续、有效的村级造血能力。”对于孙家山村的未来,龚学平满怀信心。(记者 甘国江)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