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要闻聚焦栏目 >> 正文

昔日穷山沟 今日美乡村

发稿时间:2020-07-16 10:03:00 来源: 第一书记网

  ——陕西省汉阴县平梁镇太行村脱贫致富的蝶变之路

  仲夏时节,走进汉阴县平梁镇太行村,微风拂过村庄,泛起阵阵绿色波浪,错落有致的梯田上,郁郁葱葱的果树整齐地排列着,果农们谈笑的声音在林间回荡,新搬迁的社区巍然矗立,游客穿梭于碧水绿树间,采摘、爬山、观景,林间不时传来欢声笑语,成为当地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从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变成现代化的新农村;从一毛不拔的荒山秃岭,变成乡村明珠,从一个落后的穷山沟,变成了省市先进村,这得益于党的脱贫攻坚政策,也得益于上级的倾力帮扶,更得益于太行村干部群众的勤劳和智慧。

  蓝图绘下来,“三区”建起来

  汉阴县平梁镇太行村位于县城以西12公里处,面积9.7平方公里,辖12个村民小组,现有724户2120人,耕地3366.53亩,林地5700余亩。2014年以前,太行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全村档立卡贫困285户795人,贫困发生率达35.8%,土地撂荒、闲余劳动力无事干、村集体没收入,贫困制约了村上的发展。

  脱贫攻坚以来,太行村结合村上实际,围绕搬迁进社区、增收建园区、资源建景区“三区融合”理念,制定发展规划,解决“人、地、钱”问题,打造社区、园区、景区“三区共融共生”的发展新格局,释放发展新动能。平梁镇党委书记徐春明说。

  针对太行村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等实际情况,该村组织89户343人居住条件较差的村民搬迁至生态移民搬迁点。基于该村两山夹一川、荒山多、林地广的特点,村上围绕农民增收,引进四个市场主体,大力发展太行山茶叶、花椒、油茶等长效产业,力求建设成集“四季常绿、旅游休闲、农民增收”于一体的5000亩富硒产业观光农业示范园。立足本村特色民居,按照“一心一环两廊多点”的发展布局,逐步建成集风景观赏、农事体验、休闲养生于一体的游乐景区。

 

  改革动起来,发展快起来

  健全组织体系。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农旅专业合作社和5个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8个家庭农场,4个现代农业公司;将有帮扶能力的党员、人大代表和12名中心户长作为“三线人员”,将全村724户农户划分为关心户、连心户、放心户,构建了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为推动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力支撑。

  摸清集体“家底”。由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牵头,对该村集体资源资产进行摸底核查,通过土地确权、清产核资,共清理出集体闲置房屋4424平方米、耕地380亩、林地1038.18亩、堰塘26口等闲置资产,上级拨付产业扶贫资金153万元。

  分类盘活“家底”。针对村集体和农户闲置的土地,由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牵头,将本村闲置土地划分为三个等级,按照100—300元/亩不等进行集中收储“备用”,便于集中使用、集中经营、集中管理,做大做强“以地生财”文章。将村级收益资金153万元分别投入到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1户家庭农场,每年产生收益达10万元以上。

  资源用起来,产业兴起来

  太行村始终坚持市场导向,立足村情实际和自然资源禀赋,以返乡务工能人为核心,按照“党支部+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茶叶、花椒、肉牛、蔬菜等产业发展。

  汉阴本地人沈桂述,看到茶产业的发展前景,毅然放弃体制内“铁饭碗”,利用太行村得天独厚的条件,建起800亩标准化茶园,成立了平梁镇太行山茶叶专业合作社,常年保障65户贫困群众稳定就业。他开发的原生态茶叶枕、小车靠垫等20余种不同规格和档次的产品,不仅在国内畅销,还被江苏代理商出口日本。不断延伸的产业链,提升了品牌价值,带动了100余户农户实现户均增收3000余元,企业年收入达100余万元。

  同样的能人大户,还有太行村六组村民曾兆敏,2015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为了改变家乡面貌,他带着全部身家返乡带领乡亲们种植花椒,通过入地入股、农户托管、自主经营等方式,共带动147户农户增收141.9万元,目前花椒种植面积已达到2100亩,成为该村致富的支柱产业。

  在太行村,每一个产业项目的背后都包含着无数人的心血与付出,如今的西门塔尔牛产业,是当地县镇干部经过无数次劝说,才让在外打拼的沈娅下定决心回乡发展,他针对家乡自然条件,引进“西门塔尔”牛新品种,成立蓝翔养殖专业合作社建成1000余平米的规模标准化养殖场,带头成立合作社,合作社年出栏达200余头,西门塔尔牛成了当地群众摆脱贫穷、发家致富的“摇钱树”,21户贫困户成功脱贫、30户群众走上致富道路。

  除此之外,太行村还充分利用太行山脉、沐浴水库、古寨等自然资源,创新旅游产业,及时申报沐浴河农旅融合观光示范区建设项目。先后投入8200余万元,完成沐浴河观光区旅游主干道建设,建设景区管理用房、停车场、改造建成狮子崖老院子、兰家庄、塘坊、太行山茶场等节点性精品民宿60余间。

  新建的太行村茶山驿站是安康市以脱贫攻坚统筹农村发展创新试点,累计投入资金800余万,建成了集住宿、观光、休闲于一体的名宿院落,通过村集体招商引进市场经营主体,于今年5月开始运营,届时按照年运营利润的30%给予村集体分红。

  利益链起来,群众富起来

  太行村结合不同的产业经营主体、不同的土地类别、不同的地域条件、不同的群众需求,创新推行“1117”、“136”和“双托管”等村集体、企业、农户紧密型和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方式,带动了该村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村集体经济迅速壮大、农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探索土地入股“1117”模式。愚公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与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达成协议,纯利润的10%付给村集体、10%付给土地入股的农户、10%为风险金(防止天灾,暂放村集体,如2021年盈利后归村集体所有)、70%为企业。

  探索种植托管“136”分配模式。该村与愚公花椒合作社达成一致协议,由花椒合作社负责流转土地并种好花椒幼苗,交由农户托管种植,按照每亩纯利润的10%付给村集体、30%付给合作社、60%留给农户。

  探索养殖“双托管”模式。针对具有养牛经验和养殖能力的农户,待西门塔耳牛幼崽断奶后,交由其代为养殖,企业负责销售,养牛纯利润按照农户占60%、企业占40%比例进行利益分配;针对无养殖能力的农户,农户可在企业购买西门塔耳牛幼崽,交由蓝翔养殖合作社代为养殖,出栏后所得纯利润按照农户30%、企业70%进行分配。

  太行村贫困户张廷学一家,便是产业模式创新发展的利益受惠者,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他积极发展养殖业,从1头牛养到现在15头,一年收入达6万元,成功摘下贫困户的帽子,在他们持续不懈的勤奋劳作下,女儿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教师,儿子也即将从医科院校毕业,一家人的生活在产业发展的支撑下变得越来越好。

  而如张廷学一般通过产业发展改变生活面貌的村民,在太行村还有许多。如今,太行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4500余元提高到2019年11252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4年“空壳村”提高到2019年底150.3万元,贫困发生率降至1.32%,产业建设突飞猛进、农旅建设如火如荼、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村容村貌和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2019年整村脱贫市委表彰为先进党组织,被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列为全省乡村振兴试点村。

  陕西省汉阴县平梁镇太行村第一书记 陈涛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