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要闻聚焦栏目 >> 正文

五问浙江乡村振兴

发稿时间:2021-07-31 10:15:00 来源: 浙江日报

  刚刚公布的《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争创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省的意见》,是今年浙江最重磅的“三农”政策文件。而与以往相比,今年这个年度最重要的“三农”政策文件的“不一般”在于——第一次,把“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写进醒目的“大标题”。

  通读这份文件,记者注意到,既有如何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继续“做大蛋糕”的政策安排,又有一揽子“分好蛋糕”的政策设计;既有发展“三农”的系统安排,又有跳出“三农”看“三农”,将乡村振兴放在新型城乡关系中去重塑、放在区域融合发展新背景区域中去定位的宏大新视野。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更是政策设计的动因,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这一总目标,今年浙江“三农”的主攻点在哪里?浙江农民增收的新动力从哪里来?浙江城乡发展不平衡如何进一步拉平?本报记者采访我省农业专家和此次文件起草组成员,一起去读懂浙江“三农”的新格局。

  “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怎么干

  这是一个管当前、又管长远的文件。

  “这不仅是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施政大纲。”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委员顾益康认为,正逢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这更是一份指导整个“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建设统领性的政策文件。

  文件明确提出五年奋斗目标任务:到202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实质性进展,高效生态农业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新时代美丽乡村全域建成,共同富裕先行先试取得实效,争创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省,有条件地方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为此,浙江还设立了三个“小目标”:农村改革探路者、城乡融合先行者、乡村振兴排头兵。在城乡融合上,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9倍,新型工农关系构建走在前列;在农村改革上,以数字化撬动农村改革,新时代乡村集成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整体智治体系基本形成;在乡村振兴上,美丽乡村精品村达到65%,乡村文明程度全面提升……

  今年浙江“三农”工作怎么干?文件提出九个方面、38条硬核举措,将清单式、项目化推进粮食保供、农业科技创新、乡村产业、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城乡循环、乡村改革、共同富裕等。为保障今年“三农”工作重点任务的全面完成,文件提出,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健全土地出让收益主要用于农业农村机制,强化金融服务等。此外,明确将乡村人才振兴纳入党委人才工作总体部署,开展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轮训。并提出,对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开展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对考核排名落后、履职不力的市县党委和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

  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在哪里

  坚决扛起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供责任、大力推进高效生态农业科技创新、加快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做大蛋糕”,浙江要构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

  “稳产保供是农业发展的基本功能,特别在当前外部风险挑战和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国内自然风险和生物风险加大背景下,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省农业农村厅产业信息处处长朱勇军介绍,浙江采取有力措施,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持续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扩面提标改造;建设现代种业强省,组建现代种业集团;同时,立足农产品特色,分区域优化产品生产结构,做强蔬菜、水果、茶叶等特色优势产业。

  这份决心是有底气的。日前,在一场浙江鲜食玉米大赛中,浙江自主选育的品种几乎可以媲美美国品种,将甜玉米种子握在了自己手中。

  农业现代化,核心是生产效率的提升,该文件提出要大力推进高效生态农业科技创新。这里面不仅包含种业和装备的现代化,更是首提“打造农业科创高地”。

  顾益康认为,这是浙江推进新时代科技兴农战略和新型农业现代化的重大创新举措。这也是从浙江人多地少省情出发,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技术密集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创新举措。

  新产业新业态,正是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寻找的新优势。

  过去只是种桑果,如今却有了桑果酒、桑果干,鄞州区湾底村逐步打造植物园、天宫城堡、非遗博物馆等一系列近郊型休闲项目,每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7000万元,乡村的价值在这里被放大,乡村优势实现了再创造。

  “浙江的农业不仅是提供水果蔬菜这些农产品,而且要为新时代的新消费需求提供更多的生态产品、文化产品、康养产品、休闲产品。”顾益康说。

  26县如何成为新的增收增长极

  浙江农民收入已经连续36年位列全国各省(区)第一。但是,浙江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主战场在“三农”,短板弱项也在“三农”。

  日前,位于仙居的浙江亿联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又有两款新产品面世。这家创建未满5年的企业,自主研发的肺功能测定仪获得国际认证并销往多个国家和地区。仙居有医药化工产业基础,如今,大山里正在崛起一个医疗器械重镇。

  仙居切入产业新赛道,是我省推动山区26县跨越式发展的缩影,是浙江为持续推动农民收入水涨船高寻到的新增长极。

  省农业农村厅发展规划处处长吴新民介绍,推动26县跨越式发展,其中提到的编制全域旅游规划,意味着更加注重拓宽“两山”转化通道;而发展“绿色+智慧”山区特色产业,则意味着更加注重融入新发展格局,注重强化数字变革引领,同步推动山区人民走向共同富裕。

  低收入农户,是我省农民收入的“短板”所在。该文件提出,要实施低收入农户基本同步现代化行动。完善低收入农户帮促数字化系统,健全动态监测和预警响应机制;加大就业帮促、搬迁帮促等力度,完成异地搬迁帮促1.5万人以上,确保有劳动能力家庭至少1人就业;完善“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解决长效机制,消除年家庭人均收入9000元以下情况。

  吴新民介绍,在这一揽子政策推动下,促进农民收入全面持续较快增长,主要是做到“四个增加”:一是增加工资性收入,二是增加经营性收入,三是增加转移性收入,四是增加财产性收入。总的来说,健全先富带后富机制,扩大农村中等收入群体,确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7%以上。

  城乡差距的最大短板在哪里

  2020年浙江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1.96∶1,是城乡区域最协调的省份之一。但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与城市还存在差别,农村现代化仍是突出短板。

  文件提出,全面畅通城乡循环,拓展“两进两回”渠道,深化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城乡公共服务同质同标,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促进农村消费扩容提质和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等举措。

  “这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关键措施。”顾益康认为,这是我省从城乡融合发展是新时代重要趋势的实际出发,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构建起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在浙江,城与乡之间的切换越来越自由。大学毕业后,绍兴市上虞区驿亭镇的刘晶和陈栋超回到了家乡种杨梅,“梅二代”成了当地的农创客,带着“玩”的心态做杨梅,他们把杨梅做成礼品、旅游产品,这些年轻人是农业的未来,是农村的希望。

  解决农村发展“缺人”的问题,就要把农村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提上来。文件提出,加快城乡公共服务同质同标,深化农村等级幼儿园、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推动乡村卫生一体化,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同质同标,浙江瞄准的是城乡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意味着,浙江要彻底改变“城有乡无、城高乡低、城多乡少”的二元状态。

  “千万工程”如何再升级

  美丽乡村是浙江靓丽的风景,如今浙江乡村再次迎来迭代升级。文件提出,要全域创建新时代美丽乡村、系统建设数字乡村。

  “这体现了浙江美丽乡村建设没有最美、只有更美的高标准和严要求。”顾益康认为,文件提出了以优化乡村建设规划为引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高水平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建设乡风文明为重点,以推进片区组团式创建为新方法,实现全域创建新时代美丽乡村的“路径图”。

  从局域美到全域美,浙江更多乡村拉起“朋友圈”。日前,“十里寿昌江”农村综合改革集成建设试点规划方案出炉,项目以山峰村、桂花村、河南里村、大塘边村为主要村庄,将辐射带动周边40.74平方公里乡村发展。

  “近年来,浙江各地涌现出一些强村带弱村的共同体,将加速强村优势资源要素更多地向县域外、市域外溢出,形成资源互换互补、共建共享共治。”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文件中明确要推进片区组团式创建,今年要新增新时代美丽乡村标杆县10个、示范乡镇100个、达标村5000个、特色精品村300个、美丽庭院30万户、风景线60条。分类推进美丽乡村组团建设,支持乡村振兴联合体和示范片区建设,打造一批共同富裕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带。

  浙江乡村也正在插上数字化翅膀。该文件明确我省要开展未来乡村建设,聚焦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融合化、共享化和未来邻里、文化、健康、低碳、生产、建筑、交通、智慧、治理、党建“五化十场景”,制定未来乡村建设指导意见。

  “这代表了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迭代升级的新方向、新举措。” 顾益康说,按照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要求,以全域创建新时代美丽乡村和系统建设数字乡村以及乡风文明建设为主攻方向,把“千万工程”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