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要闻聚焦栏目 >> 正文

1900篇驻村日志里的为民情怀

发稿时间:2023-01-31 09:34:00 来源: 恩施日报

  ——记恩施市太阳河乡金峰山村第一书记葛贤臣

  全媒体记者 杨亚玲 向磊 杨胜 通讯员 杨海燕 廖瑞严

  “大力发展当家产业——茶叶,确保群众能致富。”“人不住危房,危房不住人。”……翻开恩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驻该市太阳河乡金峰山村第一书记葛贤臣的驻村日志,家长里短、产业发展、兜底保障,大事小事一桩接一桩,或细致记录,或只言片语,都饱含着驻村干部为民的初心和情怀。

  驻村5年多,从老财务“跨界”驻村第一书记,对于葛贤臣来说,这是一份“甜蜜”的责任。26本1900篇驻村日志,见证了金峰山村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奋斗故事,也谱写出年逾五旬的葛贤臣在基层一线的为民之歌。

  2017年9月10日 星期日

  发展“两茶”和养殖业,还要发展旅游业

  1月5日,车行在金峰山村的主路上,小桥跨流水,青林云雾绕,茶田有人家,好一幅大山深处的江南烟雨画。

  作为曾经的贫困村,金峰山村过去广为人知的几乎都不是加分项:群众观念保守、民风社情复杂、基层组织涣散、产业几乎为零。更不利的是,这些难题环环相扣,束缚着金峰山村的发展步伐。

  2017年9月4日,从事了27年会计工作的葛贤臣改换“赛道”,开始驻村。与在机关里常年跟数据打交道不同,基层工作更加具体、更加千头万绪。

  从老财务“跨界”驻村书记,葛贤臣迅速转岗进位,召开群众会,遍访全村714户,摸清社情民意。面对人口多、“欠账”多、底子薄的村情,在与村“两委”协商后,葛贤臣决定“落子”产业发展。

  “产业向好,全局主动。留守老幼多、村里矛盾多、基层组织涣散,抽丝剥茧,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穷’字闹的,得尽快把产业发展起来。”2017年9月10日,葛贤臣写下第一篇驻村日志。

  驻村5年有余,不管是炎炎夏日,还是凛冽寒冬,每天忙完后,葛贤臣都会记录这一天的工作。“茼蒿种植党员先带头,刘祖超家庭情况确实特殊需要帮助,走访入户要看‘8子’”……1900余篇工作日志,写满了葛贤臣的驻村“心事”。

  在葛贤臣和村“两委”的带领下,金峰山村茶叶种植面积从2017年的1400亩发展到3000亩,生猪养殖从6000头增长到1.1万头。同时,金峰山村积极引进乡贤能人返乡创业,推进种养殖和油菜花田旅游观光等项目,周家店组“羊肚菌大亨”周继林就是其中一位。

  “从选址、征地到建厂房再到修冻库、争取各项补贴,葛书记都事无巨细地帮我们协调。现在公司步入正轨了,他依然经常来厂里了解情况。”2018年,周继林回家乡种植特色羊肚菌,带动40余名脱贫户致富增收。

  5年里,葛贤臣没有辜负组织和群众的信任,将为民服务的初心贯穿始终,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使命践行足下。

  “人如其名,贤能的好党员、好干部!”这是太阳河乡党委书记钟辉对葛贤臣的评价,也是金峰山村干群的共同心声。

  2019年7月8日 星期一

  人到、身到、心到、情到

  “这3间是3个孩子的卧室,这是我们的卧室,这间是客厅。我有生之年还能住上平房,全靠葛书记。”2022年10月,溜沙湾组脱贫户谌先向省乡村振兴后评估考评组一行介绍自己的“新居”。常年受病痛折磨,这个身高超过1米6的男人体重不足百斤。

  介绍完情况后,谌先禹大哭起来。原来,他误以为考评组考察完,就意味着葛书记不再担任驻村书记了。对这个被自己视为再生父母的驻村书记,他心里有万般不舍。

  谌先禹家庭情况特殊:自己常年吃药,基本没有劳动能力;3个小孩,老大智力残疾,老二老幺都在上学,全家的重担都压在妻子身上。

  2018年5月,常年在外务工的谌先禹一家5口回到天穿地漏的老家。为帮助这个苦难的家庭,葛贤臣主动为其担保赊购水泥、空心砖等建房材料。两个孩子上学没钱、谌先禹和其大女儿没钱买药,葛贤臣拿出工资借给他。为解决家庭收入问题,葛贤臣又与村“两委”商量,为谌先禹提供公益性岗位。

  时刻记挂在葛贤臣心里的人何止谌先禹。一直以来,金峰山村每个村民的衣食住行,都是葛贤臣最大的“心事”。

  “村里基础设施落后,我们只有出门打工,我最大的愿望是把水、电、路搞通。”“肖家坡组的人畜总是差水喝。”“村里没有一条通组的硬化公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每次群众会上村民提出的所思所盼,葛贤臣都一字不漏地记在日志里,完成一项就画个勾。

  5年的努力,5年的勾勾画画,换来了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新增3.5米宽硬化公路10.25公里,提档升级村级公路40公里,全村90%的村小组实现硬化路到户;实现全村危房改造清零;共新建小水窖42口、配套管网2.5万米,管网覆盖率达100%;网络信号实现全覆盖;村民人均收入从2017年的8200元,增加到2022年的1.31万元。

  “群众工作其实也不难,真正做到人到、身到、心到、情到就行。”2018年6月10日的日志里,葛贤臣将自己的工作体会总结为“四到”,并以此严格要求自己。

  2020年12月30日 星期三

  我迟早会离开这里,但队伍不能走

  2019年,金峰山村整村脱贫。2020年,全州脱贫摘帽。

  完成了脱贫攻坚使命的葛贤臣有2次机会回城,但他没走,这里还有很多事情放不下:村集体经济刚有点起色,不能前功尽弃;时任村党支部书记向良海工作能力强,但性子有点急,跟群众打交道还得再耐心一点;时任村主任陈月娜是广东人,又是女性,深得村民喜欢,但处理事情缺乏一点魄力;其余村委会3名成员平均年龄仅36岁,还需要更多历练……

  在2020年12月30日的日志里,葛贤臣写下这样一段话:“铁打的村‘两委’,流水的驻村书记。我迟早会离开这里,但队伍不能走,乡村振兴路上还有很多事等着他们去做。”

  “溜沙湾组有条断头路,涉及到占地,多年来一直被搁浅。2020年农历冬月,村‘两委’立志要把这条路修通。先后开了10余次群众会,最晚的一次开到次日凌晨3点,葛书记反复给村民做思想工作,记录村民的建议和意见就有20余页。”与葛贤臣共事2年多,耐心,是向良海在葛贤臣身上学到的最宝贵的工作方法。

  陈月娜今年36岁,从2018年开始在村委会任职,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在葛贤臣身边耳濡目染4年,她收获更多的是脚力。据她回忆,葛贤臣的办公椅是来驻村时带过来的,5年过去了,椅子依然是八成新。因为“除了开会或者吃饭,其他时间他基本都在村民家或企业走访,坐不住”。

  “2020年4月,返乡农民大力发展生猪养殖。葛书记充分利用工作优势,为养殖户开展‘零费用’服务。当年,我们村新增个体工商户9户,新注册公司1家。”在李钢、刘贤桂、孙永杰这几个年轻人眼里,“竭尽全力”4个字最能诠释葛贤臣的为民情怀。

  支部是战斗的堡垒,党员是冲锋的战士。在葛贤臣的带领下,金峰山村的党组织面貌焕然一线,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他们就像一团火焰,以燎原之势攻克振兴路上一个又一个困难。

  “乡村振兴需要日复一日的努力,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能够实实在在多为金峰山村的发展出把力,这就是我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一名共产党员最朴素的愿望。”2022年12月31日,葛贤臣在当天的日记里如是写到。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