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车间建在家门口 挣钱顾家两不误

发稿时间:2025-03-31 10:49:00 来源: 农民日报

  近年来,云南省文山州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因地制宜“招小商”,着力打造“家门口的务工车间”,为搬迁群众提供就地就近就业机会。2024年,文山州易地搬迁安置点共建成39个就业帮扶车间,吸纳1632名脱贫劳动力和周边3000余名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共有335个新型经营主体与4658户脱贫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越来越多的群众过上了幸福生活。

  走进富宁县安康小区的云南裕方辉制衣有限公司,宽敞明亮的生产车间里,“哒哒哒”的缝纫机运作声音此起彼伏,装领、拼缝、锁边……几十名工人在各自的工位上忙碌着。富宁县安康小区是易地扶贫搬迁城区集中安置点,居住着来自全县11个乡(镇)的搬迁群众505户2015人。

  群众迁入后,如何稳住?富宁县将安康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产业扶持项目列入城市基层党建“书记领办”项目,明确县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制定立项书和实施方案,成立产业扶持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通过盘活闲置土地和劳动力资源,采取“党组织+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运营模式,与相关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为实现“社区微业”,促进群众增收打好基础。

  目前,安康搬迁安置区已成功引进3家服饰公司在社区落地建厂,提供工作岗位200余个,每人每月工资性收入3000元左右,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当起了“上班族”,既方便照顾家庭,又增加了收入。

  “从达成合作意向到项目落地建成仅用了15天,是家乡各项真金白银的优惠政策和‘店小二式’的服务保障,让我坚定了回家办厂的信心。”朝林服装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陆永金介绍。陆永金的车间就落户在文山州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广南县莲城镇圆梦社区。

  2024年10月,广南县开展“家门口的务工车间”省级试点工作以来,由县委主要领导担任“施工队长”,制定“一企一专班”服务模式,由12个相关行业部门负责人以“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的方式,瞄准“小而特、小而精”的电子配件组装、服装生产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一线蹲点开展代办领办,通过以商招商等方式招引“小商”44家,进驻圆梦社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就有27家,新增就业岗位559个,带动群众人均增收3500元以上。

  为解决入驻企业和务工群众的后顾之忧,广南县制定“家门口的务工车间”扩容增岗就业优惠4类奖补措施,根据用工主体带动就业人数情况,实行厂房租金、吸纳就业补助等弹性奖补措施,还配套完善共享单车停放区、超市、便利店等设施,打造舒适的“10分钟工作生活圈”,在圆梦社区打造“幸福食堂”,解决员工食堂、子女入学、幼儿托管等一系列职工关心事。

  走进马关县南山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化园区,十余个生产车间正在运转,涉及粮食加工、电子产品、服装生产、蔬菜加工、粮食储备等多个行业。

  “我年纪大了,出远门找活也不放心,现在在家门口就有活做,很方便,工资也能够维持家里的开销。”来自马关县马白镇南山幸福社区搬迁群众徐开局在家门口新开设的制衣厂应聘了一份工作,每月工资3300元。

  南山幸福社区是文山州第二大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共有1501户6112人。当地依托园区资源、口岸资源优势,通过“云南数字招商平台”等线上平台,发布马关县招商项目信息,集中展示地理区位、资源要素、园区口岸、产业项目和招商政策,并在项目公开体例表中就企业用工、用水、用电等要素进行明确,让招商体例表变成项目“落地清单”。

  目前,南山搬迁安置片区已入驻企业14家,提供了超过2500个就业岗位,为搬迁群众提供便捷、稳定的就业机会,实现了搬得出、住得好、有收入的搬迁目标。(陶炳禄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郜晋亮)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