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沃野鎏金兴产业 城乡共富促和美

发稿时间:2025-03-31 10:52:00 来源: 农民日报

在九女集镇的藤编共富工坊里,贾翠娟(左)正在指导脱贫群众学习藤编。霍珊红 摄

  近日,在山东省成武县九女集镇的藤编“共富工坊”里,藤椅、藤桌、藤灯整整齐齐排在地上“晒太阳”,这是藤编中必不可少的晾干工序。查验完刚编好的13个藤椅,负责人贾翠娟给前来送货的脱贫群众刘凤珍发工资:“婶,这是今天的工钱,一共是65元,我给您转过去。”

  贾翠娟告诉记者,自从返乡创业后,工坊越做越大,现在全镇13个村都有工厂,有20多个加工点,带领560余名脱贫群众灵活就业,每天光处理工资转账就有100多笔,最多的一天发了3.6万元。

  在成武,九女集镇的致富故事不是个例。近年来,为了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武县通过盘活闲置资源、赋能智慧系统、发展农文旅融合,不断筑牢特色产业根基,拓宽脱贫户的致富渠道,让乡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落在实处。

  盘活闲置资源 夯实共富根基

  “我做梦都没想到,在村里工作一个月能挣9000多元,比外出务工还多。”成武县东西户外用品有限公司工人智德强说。东西户外用品公司是响应成武县“百企入村 万人就业”工程的典型代表,通过盘活闲置资源,九女集镇吸引了众多企业入驻,为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通过改建废弃车间,不仅节约了企业投入,还缩短了基建时间,让企业能快速投入生产。”成武中威电线电缆有限公司负责人徐庆军说。企业入村投产后实现年销售收入达9000万元,为附近脱贫户提供了60个就业岗位。

  在九女集镇郭庙村原小学校园里,工人们正在忙碌地酿制酒品。“我们厂主要酿造原酒,所需的高粱、玉米等原材料都来自附近农户,实现了就地取材。”酒厂负责人李广资说道。由于郭庙小学闲置多年,为了高效利用闲置资产,郭庙村党支部书记冉庆刚回引李广资创办酒厂,经过改造建设,投资数十万元的酒厂迅速投入试运营。

  近年来,九女集镇因村制宜,充分利用乡村闲置资源,通过“腾笼换鸟”策略,将闲置的土地、厂房等资源重新利用,吸引了30余家企业入驻13个村庄,为脱贫群众提供家门口就业岗位2000余个,带动村集体增收200余万元。

  与此类似的还有袁阁村,村党支部书记刘西云表示,袁阁村一直以传统种植业为主,村民收入低,村集体也没有经济来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刘西云成立了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成武县头雁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把撂荒地盘活,探索发展小油菜产业。在合作社的精心管理下,小油菜每亩地一茬收割至少5500斤,为周边脱贫群众提供了240个灵活就业岗位,全年劳务工资收入达到26万元。

  目前,全县累计招引入村企业219家、建设“共富工坊”865个,实现产值近35亿元,带动脱贫群众“家门口”就业3.6万余人。

  升级智慧系统 链接城乡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如今的成武县随处可见农货进城,人才进村的场景;乡情入市,消费入乡更是“家常便饭”。在连接城乡的公路上,货运车辆川流不息,将优质农特产品送往城市的餐桌;村居工坊里,脱贫群众当起了“新工人”……

  “现在通过扫码溯源就能找到我家种植的西瓜,正是凭着这一点,农产品质量安全有了保证,互联网消费者对我家的瓜很放心,老顾客常年回购。”永昌街道节楼村瓜农孙春明一边说,一边轻点手机,大棚内的温湿度、施肥记录等信息实时呈现。

  互联网对成武县的脱贫群众发展智慧农业帮助很大。种瓜卖瓜一直是节楼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但过去半个世纪里,春种夏收、车拉巷卖的传统模式一直制约着节楼西瓜的发展。2021年,永昌街道办事处推动节楼村党支部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传统西瓜棚进行改造,升级智慧系统,建立西瓜试验田,引导脱贫户种植新品种,引进西瓜深加工企业,推出“节楼”品牌西瓜酱豆产品,采用瓶装、礼品盒包装,推动标准化、产业化,提升品牌溢价,带动脱贫群众就业增收。

  每年到了丰收季节,孙春明就会搭起三脚架,站在瓜田里现场直播,热情推销西瓜精品礼盒。“‘我们的西瓜上午采摘、下午发货,江浙沪地区次日送达。’这句话是我的经典口号,每每看到自家的西瓜订单快速飙升,我的心里就乐开了花。”孙春明告诉记者。

  和孙春明一样,节楼村及周边村的西瓜种植户们也改变了传统的种植和营销方式。“以前外出打零工不稳定,挣不了几个钱还顾不上家里,现在回家跟着合作社科学种西瓜,收入比以前打工好多了。”脱贫户宋宪利谈起这两年的变化,脸上洋溢着笑容。

  农文旅融合 打造和美样板

  春风微暖,汶上集镇秦田庄村“秦田周末小集市”人头攒动,摆满了各村特色产品。74岁的樊兆良把老伴手工缝制的虎头鞋摆在地上,可爱的老虎造型很快就吸引了前来研学的孩子们的目光,小摊前围满了游客。

  樊兆良告诉记者:“我们靠卖手工鞋每个月能有2000元收入,看我们赚钱了,村里有20多户村民也摆起了小摊。”这片占地6000平方米的“秦田人家”综合体整合了便民服务、公共医疗、助老助餐、共享课堂等功能,把周边15公里以内的各村特色用旅游环线串联了起来,每到周末就热闹非凡。

  汶上集镇党委书记赵中国说,全镇以记住乡愁为纽带,开发农耕体验、乡村文创等跨界融合产品,孵化出马术俱乐部、农耕研学基地、蔬菜园艺展馆等13个农文旅项目,打造的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和30多场节庆活动带火了镇上经济,年吸引游客超30余万人次。

  “吕庄村村内有六棵百年柿子树,有祝福生活红红火火的寓意,技能培训基地落户吕庄村后,我们也将基地命名为‘共富集“柿”’,希望参加培训的村民能像火红的柿子一般生活美好。”吕庄村党支部书记刘宜存说。

  据悉,吕庄村的“共富集‘柿’”节假日期间吸引了来自河南、江苏等周边省份和东营、济南等省内地市的2万余名游客,日均接待游客1000余人次。通过农文旅发展,吕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30万元,为脱贫群众提供了100余个家门口的灵活就业岗位。

  成武县委书记黄福常表示,未来全县将进一步锚定“共同富裕”目标,不断发展壮大特色产业,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端稳“金饭碗”、鼓起“钱袋子”。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