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党委选派李启多、余飞、陈涛、邓军、陈治名、邱令璐6名骨干力量赴南充市仪陇县五福镇6个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四川省肿瘤医院供图
2024年7月24日,响应四川省委组织部增派驻村力量的号召,四川省肿瘤医院党委精心选派李启多、余飞、陈涛、邓军、陈治名、邱令璐6名骨干,奔赴南充市仪陇县五福镇6个村落,担任第一书记。
一年时光飞逝,这六束来自川肿的“微光”,深扎乡土,用脚步丈量田埂,用专业托起期盼,从政策宣讲到产业赋能,从民生保障到应急抢险,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出不凡的篇章,照亮了乡村振兴的前行之路。
医保宣讲入心坎:从“催着缴”到“主动保”
城乡居民医保是防返贫的“健康盾”,但碑坪村第一书记李启多入户时发现,不少村民存在“交了也用不上”的误解,缴费积极性不高。如何破局?
李启多充分发挥“娘家”优势,在行政党总支共建基础上,联动医保处、癌防办党支部进村,用真实案例科普癌症可防可治及医保“兜底”作用,细致解答参保、异地就医、报销等疑虑。
成效立竿见影:2025年医保缴费启动后,村民观念大转,缴存率从93.5%跃升至98.5%,碑坪村也因此荣膺“2025年全镇医保参保缴费工作先进村”。
精准助残送温暖:一副轮椅点亮一个家
皂桷村残疾人刘大爷家的情况,让第一书记余飞揪心:四人中三人残疾——刘大爷视力模糊,长女肢体残疾,次女智力障碍,唯一的希望是上初中的孙女。
余飞精准施策:一副轻便轮椅助长女活动,一根盲杖为刘大爷探路,一只安全电热水壶减少风险。当崭新的辅具送到家中,长女转动轮椅时眼中闪起光亮,刘大爷握紧盲杖点地,步伐稳了,这个困顿家庭也重燃起希望。
产业升级破瓶颈:“小菌菇”链出“大前景”
面对东观村食用菌产业“小散弱”、附加值低的困境,第一书记陈涛带领村两委绘制蓝图——《东观村食用菌全产业链基地建设规划》,明确“菌种-菌包-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路径。
破解资金是关键。陈涛紧盯政策,精准对接,组织撰写申报材料全程跟进。2025年喜讯传来:成功争取90万元财政扶持,获批“特色农产品电商营销中心”及“商务部定点帮扶项目”,购置全自动菌包生产线。
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破200万元,提供岗位超100个,村集体年增收约20万元, 为产业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抗旱一线显担当:“及时水”浇灌“安心田”
仪陇遭遇罕见旱情,水缸见底、田地龟裂。骑龙村第一书记邓军心急如焚,带领工作队和村委化身“送水队”与“护苗人”。 每日,清水准时送达十余户缺水农家,看着满缸的水,村民脸上愁云散去。
同时,邓军协调抽水泵,村里自购软管,为5户种植户引水灌溉,保住了15亩禾苗。“驻村工作队不是雨,却比雨更及时;不是泉,却比泉更暖心。”村民的肺腑之言,是对他们躬身实干的最好褒奖。
民生兜底有温度:枝叶关情解急难
筏子村第一书记陈治名深知,只有常入户,才能知民困。走访中,两户特困家庭牵动人心:杨大爷瘫痪,儿子患肺结核失能,孙女幼小;唐大爷中风多年、肢体一级残疾,老伴也残疾,儿子务工收入微薄。
工作队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协助提交低保申请,解燃眉之急。镇政府及民政部门快速响应,入户核实。“枝叶总关情,民生大于天。” 陈治名和工作队成员坚守着这份驻村责任。
道路隐患巧化解:“广角镜”照见“平安路”
五福村山路弯急,多年未装广角镜,事故频发,村民却自信“闭着眼都能走”。第一书记邱令璐忧心忡忡。她双管齐下:先用村广播、宣传栏宣讲交安知识,用血淋淋的真实案例敲响警钟;同时,联动医院物理工程部支部共建,争取专项资金,为全村13处急弯装上广角镜。
曾经的危险盲区,如今“一目了然”。“有了这镜子,会车时心里踏实多了!”村民的称赞,宣告了这条“平安通途”的诞生。
一年来,6位书记不仅各展所长,更背靠川肿“大后方”,整合资源强力支撑:
健康守护:组织大型健康宣教义诊2次(惠及2000余人次),派出移动CT车精准筛查60余人,为87名村委干部提供免费体检。
物资帮扶:捐赠乡村振兴专项资金15万元,发放生活物资512份、洗漱包2324份,培养健康习惯。
消费助农:采购五福镇特色农产品61.78万元,真金白银助力产业。
驻村一年,汗水与泪水交织,收获与成长并行。6位川肿人学会了用“土办法”接地气、用“新招式”解难题,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是传统智慧与现代理念的同频共振。
从“健康守护者”到“乡村建设者”,他们成功将医院的专业优势转化为精准滴灌乡村的实践智慧。未来,他们将继续坚守初心,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坚定的信念,让川肿的“微光”持续照亮仪陇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