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兴产业稳就业 筑牢防返贫堤坝
——新疆托里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发稿时间:2025-11-10 10:24:00 来源: 农民日报

在鹰嘴豆加工企业包装车间,工人在给口袋封口。

  托里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塔城地区,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断山区,县辖4个镇、4个乡,总人口8.7万人。近年来,全县围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聚焦乡村特色产业,在带动村民就业的同时,强化防返贫监测帮扶力度,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企业带动

  特色产品不愁卖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中,托里县以产业兴旺为目标,投入28240.7万元资金,建成了40个帮扶产业项目,创新特色产品,推动特色产业项目取得显著成效。

  “我家原先是贫困户,我到这里来上班已经有两年了。鹰嘴豆作为村里的特色产品,不但提高了我们的收入,还带动了农户种植增收。”在托里天山小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那孜依古丽·巴德勒汗熟练地操作着车间设备说。

  该公司成立于2019年6月,是新疆天山小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工厂于2019年8月份建成,2025年上半年总产值3713万元。现已形成黑小麦、普通小麦、鹰嘴豆等农产品生产能力5000吨、设计加工能力1万吨的规模。公司现有员工46人,从托里县招聘的本地员工有34人,其中有12人曾经是建档立卡户,员工平均工资达到3500元/月。2024年,公司在托里县种植鹰嘴豆6000余亩,带动120余户种植户,户均盈利1.05万元。

  “目前公司利用洁净热风压力熟化、低温粉碎等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出鹰嘴豆豆浆粉、鹰嘴豆胚芽营养粉、香酥鹰嘴豆、黄金豆等三大类十余种产品。”公司经理李伟介绍。公司收购普通鹰嘴豆价格在每公斤6~7元,有机的价格为每公斤9元,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户种植鹰嘴豆增收。

  新疆百福升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坐落于托里县现代畜牧产业示范园,该示范园建设项目由政府投资7.8亿元,企业投资5.8亿元。目前,该企业围绕大型肉鸭养殖基地、优良品种繁育基地、禽肉加工集散中心等农业产业化建设深入发展,通过市场拓展、稳固发展,逐步成为了具有高市场份额和良好口碑的全产业链一条龙企业。

  企业依托托里独特的饲养环境,在托里县牧业园区种鸭存栏50万只,养殖基地分三个区,共101栋种鸭舍,全年可出鸭苗1亿只。目前,企业用工1000余人,其中本地招工500余人,带动就业700余人,500户脱贫户受益。2025年上半年,企业总产值3580万元,营业收入523万元。

  技能帮扶

  就业创业增收快

  走进玛依勒塔吾家的农家乐小院,院里花草茂盛,环境优美,主人玛依勒塔吾热情地与游客交谈。玛依勒塔吾回忆,2017年,他向帮扶干部提出想做托里特色风干肉,村民们满是疑虑——这么偏远的地方怎么会有人来?面对质疑,村干部们没有退缩,他们忙前忙后一次次来到玛依勒塔吾家,帮他申请衔接资金20万元,帮扶资金5万元,还凑了2万元帮他买冰箱、冰柜等设备。

  由于阿克别里斗乡拉巴村在玛依勒山脚下,这里的牛马吃山草、喝山泉水,肉质有保障,加上托里县风大,自然风干的肉品质优良,玛依勒塔吾独创的调料也为风干肉增添了独特性。很快,玛依勒塔吾家的风干肉就一售而空。2024年,玛依勒塔吾注册了个体工商户,开展食品销售和餐饮服务。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玛依勒塔吾家的风干肉生意越做越好,周边的村民和游客慕名而来,他家的院子被托里县妇女联合会评为美丽庭院。2021年,在儿子的建议下,玛依勒塔吾开通了抖音账号,现在已经有5.4万粉丝,上门的客人络绎不绝。玛依勒塔吾负责制作和售卖风干肉、马肠子,而妻子就负责制作纳仁、抓饭和奶茶等哈萨克族特色美食。两人虽然忙碌,但每年风干肉的纯利润就有30万元。

  除支持自主创业外,托里县技工学校也为想要掌握劳动技能的脱贫户免费提供技能培训。学校针对就业培训精准度不足、转化率偏低的问题,与各乡镇及行业部门多次沟通并持续推荐相关就业岗位。截至目前,已组织开展培训62期,共培训3108人,其中包括中式面点师、育婴员、美发师等。同时,为满足行业新需求,2025年新增了挖掘铲运和桩工机械司机、养老护理员等特色工种培训。

  结合市场用工需求和培训学员实际情况,学校利用村民农闲的时机开展为期1~2个月的就业培训。结业后6个月内,对学员进行定期回访并持续推送相关就业岗位。围绕“技能+政策法规+爱国主义教育+创业带头人”等制定多样化培训课程,推行“技能+文化素质”模式,提高就业增收意识和市场竞争能力。学校还以“共建机制平台、共享教育资源、共促教学质量、共担教育使命”为目标,与6所民办培训学校签订“校校合作协议”,提升技工教育质量。

  实时监测

  让“三类对象”不掉队

  库普乡也木其村村民加依娜尔·多来的丈夫为弱劳动力,两个孩子仍在上学,存在一定返贫致贫风险。由于家中还经营着商店,离家时间不能过长,她被安排到公益性岗位工作,负责村里街道的清扫和美化,每月收入1750元。加上商店的收入,家里每月能收入3300余元,较大地降低了返贫的风险。

  库普乡也斯道吾列提村的马哈什·木汗2025年7月突发重大疾病,村委会确认其病情后申请到乡,库普乡立即报告县农业农村局,农业农村局研判后反馈至相关部门将其纳入帮扶,政府为她申请了临时救助款。

  目前,托里县不断完善监测机制,精准实施帮扶措施。建立健全县直部门、乡镇党委、村“两委”工作队三线并轨的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强化县乡村三级联动,加强与医保、民政、残联等部门协作,按月推送风险数据,全覆盖排查农村户籍人口,及时发现潜在返贫风险隐患。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精准落实帮扶政策,做到识别纳入10日内制定帮扶计划,30日内落实帮扶措施。2025年初以来,全覆盖走访监测对象1轮次,新识别17户61人,标注风险消除19户59人,累计纳入监测对象211户678人,户均落实帮扶政策3.5条。

  托里县不断扩大监测覆盖面,结合季度集中排查与日常动态跟踪,重点关注收入单一、因病、因学等重点人群,确保“应查尽查、应纳尽纳”。针对不同风险类型制定“一户一策”:对缺乏发展能力的监测户,探索“以工代赈+技能培训”模式,激活内生动力;对医疗负担重的监测户,协调医保、卫健部门落实诊疗绿色通道,确保帮扶措施落地见效。同时,夯实务工信息管理。建立“村收集—乡审核—县比对”三级信息核查机制,每月对脱贫人口务工信息进行动态校准。加强交通补贴等政策申报审核,将信息准确率纳入乡村考核指标,对敷衍塞责的责任人严肃追责。

  “托里县持续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以发展产业为中心促进和带动就业,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未来,我们将不懈奋斗,持续发力,让脱贫成果更稳固,为乡村振兴筑牢坚实根基。”托里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姜虎说。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