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骄阳下,福建三明建宁县的田野里,早稻垂金,晚稻秧苗新绿,连片的农田碧浪翻涌,交织成一幅生机勃勃的盛夏农忙图景。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均口镇立足乡村资源禀赋,聚焦农民增收核心目标,积极探索实践联农带农新路径。通过党建引领整合资源、全链布局做强产业、创新机制联结利益,一个以特色农作物轮作为核心的产业综合体项目正释放出强劲动能,成为激活乡村振兴“强引擎”的生动实践。
党建引领聚合力,构建协同发展新格局
均口镇创新推行“1+1+3”党建机制,成立“闽江源联村党总支”,打破行政村壁垒,整合黄岭、修竹等5个村的土地、人力等资源。通过“组织共建、土地共耕、技术共享”,实现连片耕地的集约化利用和机械化作业,亩均产值从4000元提升至8000元,有效破解了资源分散、产业弱小的发展瓶颈。在党总支引领下,全镇13个村党支部领办的专业合作社遍地开花,吸纳农户2100余户,形成了“支部牵头、合作社搭台、农户唱戏”的联动发展格局,亩均产出效益实现显著跃升。

图为建宁县均口镇“烟种连作”示范田呈现生机勃勃景象。宁梓琪供图
全链融合强产业,打造现代农业新标杆
以产业服务中心为枢纽,均口镇着力构建“生产—加工—服务”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产业链。重点发展“烟种连作”特色生产模式,建立规模化轮作示范区,并与隆平高科合作推广“荃优607”等优质品种,年产种子160万公斤,产值6400万元,大幅提升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同时,积极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为联建片区农田翻耕、植保、收割提供全程机械化服务,并引进工厂化育秧生产线、烟叶分拣器、编烟机等;组建镇级农事管家服务站,成立农机服务队,整合“育苗、机耕、烘烤、销售”全流程服务,年服务面积1.5万亩,创收80万元,降低农户生产成本30%。

图为建宁县均口镇烟种产业综合体。宁梓琪供图
机制创新惠民生,拓宽多元增收新路径
烟种产业综合体的建成运营,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项目有效辐射带动周边4000余户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参与合作社、就地务工等多种方式,分享产业发展红利。其中项目的标准化加工场所不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还创造了稳定的就业岗位,可有效吸纳100余名村民就业(含20名脱贫户),劳务收入超50万元,实现了村民收入、村级集体经济和镇域财力的协同增长。同时,项目注重引导规范生产和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生态效益,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着眼未来,均口镇将继续深化产业综合体建设。计划新建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及初加工场所,升级路网管线等基础设施配套。目标是将综合体打造成为集智能化育苗、全过程农机植保、农产品烘烤加工、分拣包装等于一体的全产业保障、全过程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联农带农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图为建宁县均口镇计划新建的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初加工场所效果图。宁梓琪供图
此次均口镇产业综合体的实践成效,是建宁县多部门协同联动、共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缩影。当地政府、农业部门及建宁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兴、全链融合农民富的发展理念,以特色产业综合体为核心引擎,持续深化跨村联建、强化科技支撑、完善利益共享机制,全力打造“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让产业兴旺的根基更牢、农民共富的道路更宽、乡村振兴的底色更亮!(宁梓琪、吴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