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活动培训 >> 正文

第一书记抱团促产业 内外兼修助帮扶村脱贫

发稿时间:2018-08-08 12:33:00 来源: 大众网 

  田地里种着长势喜人的新品种红薯,村口在建的扶贫车间,党员活动之家每月进行的学习活动,村民家旁的文化广场……在省政协派驻平邑县丰阳镇第一书记帮扶村,从田间地头到老百姓的心头,一切都在发生着改变。扶贫要扶什么?对于第一书记来说,带来资金只是第一步,产业增收入、党建强队伍、文化提内在动力……“硬件”“软件”两手抓,才能从根本上帮助百姓扶贫脱贫,为村庄发展注入持续活力。

  省政协派驻平邑县丰阳镇五位第一书记正在开会

  企业+村集体+农户订单化种植,小小红薯也能助力脱贫

  单株14.4斤、单体6.9斤。在去年举行的丰阳镇省派第一书记帮扶村“扶贫薯王”大赛上,朱家村的农民胡永志成为名副其实的“双料薯王”。别看现在帮扶村村民种红薯的热情这么高,但在省政协第一书记开展企业+村集体+农户的红薯订单化种植前,村里没人想到红薯还能这么种、这么赚钱。

  胡永志栽植的“济薯26”,是由省政协派驻丰阳镇第一书记引进的高产品种。负责引进工作的顺民村第一书记吴园军说,合同化红薯种植是第一书记工作组5位第一书记在入村充分、细致调研后,针对当地山岭薄地多、灌溉设施缺乏等实际情况,发挥政协联系广泛优势,多方论证的结果。2017年,“济薯26”共试验种植100亩,平均亩产5500斤,最高亩产9000余斤,达到商品要求的合格红薯平均亩产近4000斤,青岛春天味道有限公司以每斤0.5元的价格予以回收,远远高于本地薯种0.25元的售价,有效带动群众增收。

  但推广初期,却并不是特别顺利。面对新品种,很多村民们多持观望态度,更依赖经验和口碑,不信科研数据。在不断的组织村民去基地参观、与企业进行合同沟通等工作下,促进企业与村委会签订了合同。新苗的“知名度”越来越大,渐渐的不少村民开始尝试着种植。

  听说第一书记带来了好品种,隔壁金鹊庄村的欧阳吉良也赶来“入伙”。以前欧阳吉良和其他村民一样,种的老品种红薯,一亩只能产4000多斤,每斤只卖0.25元,每亩红薯只能卖1000元。去年,他拿出2亩地尝试着种新品种,没想到亩产竟达到了7000多斤。按每斤0.5元的回收价格,红薯为他带来了7000多元的收入。今年,欧阳吉良又多拿出5亩地来继续种地瓜。受他影响,今年村里不少村民也开始加入到了订单化种植的队伍中。

责任编辑: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