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三农前沿 >> 正文

“农三代”桂永帅:拥抱职业农民的黄金时代

发稿时间:2019-05-28 16:27:00 来源: 新华社

  初夏,东北大地草木葱茏。42岁的辽宁鞍山农民桂永帅和他农场里的几个雇工,在大棚房里忙着采摘已经成熟的富硒油桃。

  桂永帅笑称自己是“农三代”:祖父、父亲、他本人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但是在近70年的时光里,祖孙三代靠着一股韧劲和闯劲,在黑土地上走出一条带领越来越多的农民兄弟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

  眼前这座占地10亩的农业大棚充满了科技感,随处可见的摄像头实时监控着果树的长势,也监督果农不能在果树上喷洒农药。

  “今年桃子大丰收,每斤卖到35元,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全国各地的订单很多。”桂永帅说。

  桂永帅的办公室就建在油桃大棚旁边。办公室的墙上挂满了一排奖状,这是当地政府颁发给桂永帅的祖父和父亲的。“这是我们家族的荣耀,把它们摆在这里,对我自己是一个鼓励。”

  桂永帅双手捧起一个相框,里面是一张泛黄的奖状。这是1952年鞍山市政府奖励给他的祖父桂春生的。当年,桂春生对棉花种植技术进行了创新,提高了棉花产量,受到政府褒奖。

  20世纪70年代后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初期,在别人还在观望犹豫时,桂永帅的父亲桂明海就投亲靠友借钱承包了80亩地种植苹果。

  靠着种田的经验和不服输的劲头,桂明海成了唐家房镇第一个富起来的农民:镇里最早买了农用汽车、最早建起了二层楼房、最早看上了电视机、也成为全镇第一个万元户。

  20世纪末,桂永帅从父亲手中接过种地的接力棒,在土地里种植新的希望。开始的时候,他扩大了种植面积,把承包的果园扩展到近300亩。一边经营果园,一边到全国各地去取经、求学,成为高级农业技师。

  经过一段时间的种植和思考,他感觉过去的农业种植模式难以为继:一些农民为了片面追求产量,过量使用农药、化肥,降低了地力,也降低了农产品的品质。

  “现在,人们不仅要吃得饱,更要吃得健康。要琢磨怎么让人们吃到更放心、更绿色的农产品。”经过到北京、沈阳等地咨询、考察,桂永帅建起了鞍山市第一家富硒农业产品基地,目前基地种植有富硒水果、富硒蔬菜六大品类、四十多个品种,年产值达600多万元。

  桂永帅还利用互联网帮助更多农民科技种田、靠现代农业脱贫,把优质的农产品卖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

  2017年,鞍山市科技局找到桂永帅,希望他能够向当地的贫困户传授富硒作物种植技术,带动贫困户脱贫。桂永帅当即答应无偿为贫困户提供种植技术和相关生产资料。岫岩满族自治县红旗营子乡矿山村是他第一个帮扶的村庄,他为村里的西红柿、蘑菇种植合作社提供富硒技术,带动多名贫困户脱贫。

  村民佟守东跟着桂永帅学种富硒西红柿,桂永帅和他约定:不允许使用农药化肥,除虫用生物技术,施肥使用农家肥,西红柿成熟后送专业实验室检测,各项指标达标后他全部收购。当年,桂永帅开出的富硒西红柿的收购价是普通西红柿品种的三倍多,佟守东的两栋西红柿大棚净收益10多万元。在他大棚做工的贫困户也实现了脱贫。

  “我们在每个贫困村选几户有设施农业种植经验的村民搞试点,由他们雇佣贫困户共同经营,每个镇种植的农产品品种不同,所种植的富硒产品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桂永帅说。

  2017年以来,桂永帅帮扶的贫困户已覆盖鞍山市多个县区的26个乡镇300多人。“今年,我想把覆盖面扩展到50个乡镇。”

  如今,尽管桂永帅已是一个104户农民入股的农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和一家农业公司的总经理,他还是喜欢这样向别人介绍自己:职业农民。“职业代表专业,未来中国的农民,一定要是专业的。”桂永帅解释说,职业农民不仅要懂技术、还要会经营、能创新。

  “和爷爷、父亲他们相比,我赶上了一个农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我为做一名职业农民感到自豪。”桂永帅说。

责任编辑:杨维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