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舆情智库 >> 正文

专家:聚焦“两类人群”控制贫困增量

发稿时间:2018-12-21 09:32:00 来源: 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一方面要重点攻克剩下的“硬骨头”、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的脱贫任务,另一方面要有效控制新增和返贫人口。2017年7月以来,河北省邯郸市在魏县和馆陶县开展精准防贫试点,针对农村低收入户(以下简称“非贫低收入户”)和人均收入不高不稳的脱贫户(以下简称“非高标准脱贫户”)两类人群,抓住“病、学、灾”等致贫返贫关键因素,分类设置精准防贫办法,建立了一套预警、查实、处置的工作机制。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这套精准防贫的理念和做法,不仅有助于打好当前的脱贫攻坚战,而且为2020年后我国构建缓解相对贫困的减贫政策新框架进行了前瞻性探索。

   主要做法

  第一,找准新识别贫困人口和返贫人口的主要致贫原因。邯郸市在扶贫攻坚中发现,每年既有人脱贫出列,又有人加入贫困队伍。2016年,该市有15.3万人脱贫,但当年新识别贫困人口和返贫人口却达到近5万人。经分析发现,这两类农户大都收入不高、积蓄不多,一旦遇到生大病、子女上学或发生意外事故,就会进入贫困行列。为提高脱贫质量、减少返贫人口,邯郸市针对原先不在贫困序列但陷入贫困风险较高、已经脱贫但脱贫成果不稳定的人群,推出了一套防止其因病、因学、因灾而重陷贫困的精准防贫措施。

  第二,划定支出预警线和收入资格线。一是划定支出预警线,利用大数据从所有农户中识别高风险农户。两县组织扶贫、卫生、教育等部门,分析近三年的医疗、教育等支付数据,根据本县情况设定精准防贫支出预警线,将超过警戒线者识别为有可能陷入贫困的高风险人群。二是划定收入资格线,从所有高风险农户中框定防贫对象。对非高标准脱贫户和非贫低收入户设定不同的收入资格线,低于此线的高风险家庭即为精准防贫对象。

  第三,针对因病、因学、因灾等致贫原因,分类提供保障措施。同时符合支出预警线和收入资格线的家庭可以提出申请,经有关部门对申请人的家庭收入、申请项目费用、补助金额等进行审核通过后,即启动医疗、教育等特别救助措施。救助力度取决于各地财政实力。

  邯郸市精准防贫机制在控制贫困增量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2017年,邯郸市新识别贫困户705户,比2016年下降95.7%;返贫户145户,比2016年下降77.9%。率先开展精准防贫工作的馆陶县和魏县效果更为明显。2017年,馆陶县新识别贫困户、返贫户均为零。魏县新识别贫困户42户,比2016年下降98.6%;返贫户35户,比2016年下降86%。

   借鉴邯郸经验做好当前脱贫攻坚和2020年后农村扶贫工作的建议

  第一,在脱贫攻坚战中应更加注重“控增量”。截至2017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已减少到3046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1%,脱贫攻坚应从关注减贫速度转向提升脱贫质量。对非深度贫困地区而言更应如此。而衡量脱贫质量的一个重要维度,是脱贫成果是否稳定、致贫返贫风险是否得到有效阻遏。在当前农村各类普惠性社会保障措施仍不能防止部分人群因病、因学、因灾重陷贫困的情况下,建议参考邯郸市的做法,为非高标准脱贫户和非贫低收入户设立“病、学、灾”致贫返贫阻遏机制,为他们再建一道保障线,把底线织得更密。从邯郸市的实践看,建立这样一套致贫返贫阻遏机制所需财政投入,比目前精准脱贫的财政投入少得多,大多数地区完全承受得了。参考魏县标准,按覆盖全国10%农村人口、共9000万人计算,按每人每年50元的保费标准,全国只需要45亿元/年。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提高保费标准和保障程度。

责任编辑:杨维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