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要闻聚焦栏目 >> 正文

脱贫,从思想上开始

发稿时间:2018-07-13 14:20:00 来源: 第一书记网

  脱贫,从思想上开始

  ——记广西区优秀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韦乾昭

  多喜村,德保县巴头乡东南部的一个村落,地处干旱贫瘠的大石山区,信息闭塞,交通不便。韦乾昭,广西华银铝业有限公司矿山部资源科科长,主要负责矿山征地工作,在多年跟当地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打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2015年9月,带着广西华银铝业有限公司党组织的殷切期望,韦乾昭开启了担任多喜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的工作和生活。

  多喜村的贫困是真贫困

  在跟笔者的聊天中,回忆起初到多喜村,韦乾昭仍记忆深刻。“从公司出发,沿着弯弯曲曲的泥泞山路,开上一个小时,才到村部。路很小,也很多石头,车技不好很容易车就翻山沟里了。”这是多喜村给韦乾昭的第一印象。村屯之间没有任何的水泥道路,清一色的泥巴,让多喜这个贫困村更显名副其实。

  村里一半以上的壮劳力外出务工,剩下80%以上是留守的老人和小孩,会听会说普通话的人寥寥无几。“那个时候的多喜村是真的贫困。”韦乾昭向笔者介绍。

  脱贫,要从转变群众思想观念开始

  “其实贫困本身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思想上的贫困!要让群众脱贫,首先得让他们从思想上富起来!”“两委班子和村支部党员们的群众基础比我要好,而我对于扶贫相关政策的认识比他们深刻到位。我把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通过两委班子和村支部党员们传达到群众,群众很容易便会欣然接受。”“只有真正了解到党和政府的正确扶贫政策和思路,群众才能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自觉、积极参与到脱贫工作中。”韦乾昭告诉笔者,这是他入驻多喜村开展扶贫工作一直坚持的想法。2015年以来,韦乾昭坚持挨家挨户走访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群众不会听不会说普通话,他就请来会听会说的群众当翻译,让贫困群众真正认识扶贫、乐于脱贫、主动脱贫。

  脱贫,良好的村风村貌很关键

  “群众脱贫有一个良好的村风村貌环境很关键。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村部美化绿化亮化等都需要彻底改善,而这些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谈及资金问题,韦乾昭满脸严肃,“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村里的基础设施、村部环境改善等需要的资金,需要结合党和政府的相关政策,跟各级部门沟通,了解相关的扶持计划,才能为村里筹集到资金,这在扶贫过程中是挺艰难的一项工作。”作为第一书记的他,只能不断地通过电话或自己亲自往返于各部门之间进行沟通,尽量为多喜村争取最大的扶持资金。其间,韦乾昭通过各级部门共统筹各方面建设资金约705万元,其中他所在的后援单位广西华银铝业有限公司就筹集了66万余元。利用这些筹集资金,建成了多喜屯至马隘镇多学村道路等7条通屯道路硬化,沙味、多益等5条机耕道;多喜屯等8个屯安全饮水工程,落实群众危房改造4户。2018年5月,在德保县创建“美丽广西.清洁乡村”评比中,巴头乡6个屯获得“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称号,其中就有5个是多喜村下辖自然屯。

  脱贫,离不开村集体产业发展壮大

  “养殖是群众的老本行,在农村养殖是最好的致富路子。”“但对当时的多喜村来说,村里基本都是留守的老人和小孩,没有技术也没有劳动力,而且养殖业具有见效慢、风险大的特点,贫困户单独养殖面临很多不确定性风险因素。”韦乾昭一边整理手里的资料一边跟笔者聊起当时的想法和初衷。结合多喜村实际情况,经过跟村两委和支部党员干部们的商量讨论,韦乾昭在多喜村创新建立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养殖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投资建造黑猪养殖小区,出租给养殖公司经营黑猪养殖,每年上缴村集体经济资金5万元(租金)。在建造养殖小区前期,韦乾昭积极主动联系自己的后援单位广西华银铝业有限公司援助15万元用于养殖小区建设,并不厌其烦的奔波在各部门沟通协调处理建设期间遇到的各种问题,最终养殖小区成为多喜村的主体村集体产业。

  同时,于2017年7月,韦乾昭组织筹建成立了多喜村便民服务公司,向村里的贫困户提供临时就业岗位,实现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的双增收。目前,该便民服务公司已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万元。

  在农作物种植业上,韦乾昭带领群众转变农户散种传统家作物种植方式,在沙味、登者等4个屯建成猫豆、种桑养蚕生态示范基地,其中猫豆示范基地连片种植60亩,桑树示范基地连片种植50亩。

责任编辑:杨维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