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要闻聚焦栏目 >> 正文

刘江解析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问题

发稿时间:2019-04-16 13:09:00 来源: 第一书记网

  “决胜贫困扛大旗”系列报道(13)

  编者按:打好脱贫攻坚战是中共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我们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说:“我时常牵挂着奋战在脱贫一线的同志们,280多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工作很投入、很给力,一定要保重身体。”

  目前,脱贫攻坚已进入攻城拔寨、决战决胜的冲刺期。全国有20多万名第一书记常年奋战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第一线,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不辞劳苦、顽强拼搏,真抓实干、坚持不懈,始终把扶贫攻坚这面旗帜顶在头上、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真正把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决胜贫困,乡村振兴,“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动人赞歌。

 

  刘江做客“第一书记”讲坛

  解析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问题

 

  中国青年网北京4月15日电(记者 陈拓) 4月12日,由清华大学社科学院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15党支部以及中国农业大学乡村振兴学会联合主办的 “第一书记”讲坛第2期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举行。河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处处长、河南省委组织部选派河南省濮阳县马白邱村原第一书记刘江博士做了题为“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的实践和思考”的演讲。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苏毅清进行点评。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15党支部书记、社科学院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研究中心研究员舒全峰主持讲坛。

 

  

刘江博士讲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罗恩楣 摄

 

  刘江博士以马白邱村为例,介绍了其在驻村期间发展集体经济的实践经验,重点阐述了其分阶段收回集体荒地发展农村经济产业的精彩历程。在驻村工作期间,刘江细致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支持,注重资金使用效率防范廉政风险,采用多种方式将被村民长期无偿占用的集体荒地依法收回。通过协调变更土地性质,注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开设多家服装加工厂、电子加工厂以及发展蔬菜大棚、冷库租赁等经济产业,使得原本为“空壳村”的马白邱村集体经济收入规模迅速扩大;与此同时,又创造了200多个就业岗位,有效带动和辐射了马白邱及周边村庄的经济社会发展,马白邱村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1490元提高到2017年的15400元,实现稳定持续脱贫。在此背景下,刘江趁势而为,利用村集体经济收入持续进行公共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改良,打造“双业小镇”,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进驻马白邱村,并通过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吸引很多外出务工的村民返乡就业、返乡创业,进一步推动了马白邱村劳动力人口的逆向回流和经济社会发展。

  最后,刘江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对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思考,他认为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凝聚民心的必然途径;在这过程中,必须有好的领头人,集体经济产业要有懂经营、会管理、知市场的领导者,可以考虑将优秀的农村企业家吸纳进农村基层组织;在发展集体经济时,一定要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充分尊重老百姓意愿,充分利用村内废宅基地、荒地、荒滩等各种土地资源,把资源变资产;此外,发展集体经济要加大土地、融资、信贷等政策的支持力度,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人地位和市场主体身份。刘江最后指出,集体经济涉及到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当前农村地区普遍资源基础差、产业底子薄的客观条件制约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较大风险,必须科学规划、合理引导,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

 

  苏毅清老师点评。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朱梦曳 摄

 

  苏毅清老师对刘江博士在驻村期间的工作成绩和发展思路给与了高度赞扬和认同,他指出乡村振兴的首要目标是产业振兴,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产业振兴的应有之义,未来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开拓思路、开创新法,也需要创造更多实践界和理论界对话学习的机会,推动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现场互动环节,参会师生就发展集体经济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土地性质、人才干部队伍以及可持续性等问题与刘江进行了深入交流。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农大、中国社科院以及清华多个院系的近40位老师同学参加了讲坛。

 

  

讲座现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朱梦曳 摄

 

  “第一书记”讲坛每期邀请一位优秀驻村第一书记走进清华园,就不同主题跟师生交流农村基层治理的经验和思考,旨在推进学术、实践、党建相融合,加强党员学习教育,提升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

  

责任编辑:杨维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