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要闻聚焦栏目 >> 正文

脱贫攻坚路上第一书记的“铁骨柔情”

发稿时间:2020-05-09 09:41:32 来源: 《群众》

  “能让村里迈上发展路子,让老百姓鼓起钱袋子,是我近三年来最大的收获,也是我感到最欣慰的事儿”。这是吴锋成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最深的感触。

  如皋市何正村由于交通位置偏、产业项目少,村集体经济一直比较薄弱,被列为省定经济薄弱村。2017年8月,吴锋成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到村任职。三年前,村委会位于旧学校里,两排红瓦白墙的平房就是村干部办公、村民办事的场所。村容破旧、产业滞后是何正村给外人的“第一印象”,如今800平米党群服务中心,1000平米的农机仓库,2500平米的就业厂房,3000平米的红色文化广场和百姓大舞台,3700亩的高标准农业项目……何正村的产业发展、脱贫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铮铮铁骨铸就脱贫攻坚“硬核”之举

  “吴书记引进了服装厂,介绍我去打工,现在我不仅能就近顾家,也有了自己的收入。”18组的卢美新对吴锋成的帮助很是很是感激。

  为了激发村级发展活力、增加村集体收入,帮助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吴锋成和村两委一班人建厂房、找投资、引项目,先后招引了本村在外能人成立了服装厂、精纺厂。如今村集体通过厂房租赁每年获得16万元的收入,解决了村里超过50人的就业难题,帮助他们每人增加了近4000元的月收入。

  随着2018年下半年第二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落户何正村,吴锋成带领其他村干部一起,成立兴何种植农地股份合作社,流转土地680亩,改变了耕地分散零碎、地块高低不平、基础设施薄弱等现状,实现土地集约化经营。2019年何正村经营收入达330万元。“下一步我们将打造500亩左右的农业示范核心区,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面对未来发展之路,吴锋成信心满满。

  (何正村高标准农田)

  柔情关怀架起扶贫路上“暖心”之桥

  村里27个村民小组,共有1050户人家,几乎家家都有吴锋成的足迹。刚到村里那会,吴锋成花了不到两周时间跑遍了村里39名建档立卡低收入户,了解致贫原因、帮助解决难题、找准脱贫关键。

  18组的周荣建患有精神疾病,无儿无女、无劳动力,没有经济收入,原本的危房拆除后因为精神问题一直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不愿搬离。吴锋成和其他村干部多次上门劝说,争取企业提供支持,最终帮他新建平房,让他住进了自己的“安心屋”。

  “现在自己有了收入,家里日子也越过越好,多亏了咱吴书记。”21组的沈中华是村里的低保户,身体不好常年需要服药,妻子患有残疾,儿子也患有疾病。为了帮他增加经济来源,提高收入,吴锋成协调他承包村里鱼塘,为他提供果树苗、家禽……如今,沈中华每年能增加近8000元的收入,生活发生了根本改变。

  (吴锋成看望村里困难户)

  比学赶超开拓强村富民“希望”之路

  何正村因纪念何正烈士而得名,是一个有着革命传统的红色老区。如何把红色基因融入到村级发展中、把红色文化渗透到社情民风里,是吴锋成一直以来惦记在心里的事。

  村里基础设施不完善、村民开会不积极、群众活动没场地……面对这些摆在眼前的难题,吴锋成明白,只有把“硬件”充实了,“软件”才会紧跟步伐。吴锋成带着村干部多次到其他市、镇参观先进村居,学习经验、汲取所长。他带领一班人用了1年的时间,新建党群服务中心、红色文化广场、百姓大舞台……地方大了、设施全了,条件改善了,老百姓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灿烂了。

  “以前到村里开大会,就挤在两间打通的旧教室里,现在不仅地方大了,空调也有了。”“以前吃过晚饭就不出门了,现在天天到村里跳跳广场舞,惬意的很。”……从村民的话语里,能够感受到村里发生的新变化、展现的新气象。

  (何正村红色文化广场)

  脚下沾了多少泥土,心里就装了多少发展。三年来,吴锋成用脚步丈量脱贫路上的每一步,用始于初心的坚守,在何正村脱贫攻坚的战场上书写新时代答卷。(通讯员 周晓舟 王慧)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