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要闻聚焦栏目 >> 正文

第一书记的“揪心”事儿

发稿时间:2020-07-16 10:30:00 来源: 人民政协网

  8月21日早上8点,土峰村第一书记徐亮早已在办公室里忙开了。“当前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入户填表,上面要求我们在9月5日之前完成。对于我们这个有22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村子来说,时间还是有点紧张的。”徐亮说。

  徐亮要填的表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明白卡》,主管部门要求驻村工作队再次到贫困户家中核实准确的收入信息。

微信图片_20200715131320

土峰村第一书记徐亮正在入户了解贫困户情况

  看到第一书记来了,杨大妈一面招呼着我们进屋坐,一面到后院招呼老伴回家。杨占海今年已经80岁了,但身体硬朗,就没有和5个儿女住在一起。

  “杨大爷,麻烦您把《扶贫手册》拿出来我看一下。”徐亮说完,怕老人家不明白又补充了一句:“就是那个红本本。”

  不一会儿老人从抽屉里找到了《扶贫手册》,徐亮翻看后,开始对照表格,一项一项问了起来。

  “吃穿都不愁了吧?”

  “不愁哩!”

  “您有存款没有?”

  “人老了,没有存款。”

  “家里有多少土地,今年都种了啥?”

  ……

  一项项问完后,徐亮给老人家算了一笔账。“养老金每月191元,俩人一年4584元;高龄津贴1人每月270元,一年3240元;农资补贴2528元,草原生态奖补78元,临时救助625元,20亩地种的小杂粮,收入约2000元,全部算下来您二老一年的收入约13055元。已经达到脱贫标准。”

  填完表,徐亮问大爷“还有什么困难没有?”杨大爷表示,有一间旧房子墙裂了,现在不敢住了。

  徐亮跟着杨大爷去房中仔细看了看,把这个问题记在了自己的工作手册上。他叮嘱大爷说:“您老要住在南边的房子里或者和儿子住在一起,旧房改造的的事情我会向上反映,争取早点想办法帮您解决。”

  告别杨大爷老两口,我们马不停蹄地赶往另一户贫困人家。

  “马有福一家也是村里重点的帮扶对象,每次到他家去都会特别揪心。”徐亮说。

  敲开紧锁的院门,我们明白了徐书记说的“揪心”。

  马有福和妻子育有三个孩子,其中大儿子和三儿子都有明显的精神障碍,分别被定为1、2级残疾,只有二女儿正常。为了家中生计,马有福长期在外打工,妻子带着孩子在家种地、养牛。之所以要紧锁大门,就是怕孩子跑出去,再找不回来。

  从包中掏出表格,徐亮手有些颤抖,声音也有些凝噎,但还是把表格上的问题又问了一遍。

  最后算出马有福一家5口的年收入是43653元,也已脱贫。虽然在收入上迈过了贫困的门槛,但这一家子未来的路还很长。徐亮临走前反复向大嫂叮嘱:“孩子的病还是要看,钱可以再想办法。”

  “咱们对这样的家庭有什么特别的照顾吗?”我们疑惑地问。

  “按照政策该享受的他们都享受了。”徐亮说,“为了给孩子看病,我们联系了镇民政办,还为他们一家申请到了大病救助资金8000多元。因病致贫是扶贫攻坚中的一块硬骨头啊!”

  填表的过程中,每家每户都有些新的变化或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其中有个别情况让徐亮犯了难。

  李玉福家的情况就有些特殊。最近,离了婚的女儿带着上初中的外孙子把户口落了回来,家里一下子多了两口人。这让本已脱贫的一家人又挣扎在了贫困线上。

  怎么办?

  “按现在的情况,他的外孙有先天性心脏病,申请低保应该还是可以的。这个我回去得再想想办法。”徐亮说。

  一天下来,我们陪着第一书记一共走访了14户人家,早已是精疲力尽。徐亮或站、或坐、或蹲,以不同的姿势核实着每一个信息。

  “我常常想,我们来扶贫到底能给老百姓解决什么问题。我们没有资金,也没有技术……”返程的路上,徐亮对我们说着他的思考,“后来,我想我们在这儿,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力量的传递。”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