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要闻聚焦栏目 >> 正文

三任第一书记接力 贫困村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发稿时间:2020-07-17 00:00:00 来源: 东方今报

  7月14日,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飘落豫南大地,让淮河北岸的数百亩桑树显得绿意更浓。在河南省公安厅三任第一书记的接力帮扶下,位于淮河之滨的信阳市淮滨县邓湾乡罗营村,在氤氲茶香中孕育出强劲的经济脉动,如今罗营村不仅顺利摘下了穷帽,同时跑出了乡村振兴的“加速度”。□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米方杰/文 李新华/图

  省公安厅驻村第一书记袁国斌(右)、康静(左)走访贫困户

  淮河岸边贫困村蝶变换新颜 雨中罗营像极了江南小镇

  初入罗营,正下着一场小雨,开阔整洁的街道,路边郁郁葱葱的花草,一座座白墙灰瓦的房屋让人误以为是进入了江南小镇。 对于这样的改变,罗营村村民张红秀有着很深的感触:“以前村里都是土路,坑坑洼洼的平常走着就难走,更别说碰到下雨天了,不穿胶鞋都没法出门。” 信阳淮滨县邓湾乡罗营村位于淮河北岸,这里三面环水,淮河水不仅滋润养育了罗营,频发的水患也给村民们留下道道创伤,造成了这里的贫困。 “从2015年起,省公安厅开始对口帮扶罗营村,当时村子里甚至没有一条像样的水泥路,我们在最初的几年里主要做的一项工作,便是提升罗营村的各项基础设施。”2017年11月,袁国斌从时任省公安厅驻淮滨县罗营村第一书记李胜利手中接过接力棒,开始驻村工作,继续进行村里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 在李胜利和袁国斌两任第一书记的接力下,罗营村一系列基础设施得以改造,昔日的贫困村换了新颜,如今罗营村幸福大院已修缮完成即将投用,同时,村里又新建了一座文化园。

  小村庄建起“产业园” 激活决胜脱贫攻坚的强劲动力

  “前几年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村里的产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019年起,我们开始大力发展产业。”在袁国斌看来,村民要富裕,产业是根是魂,罗营村要发展怎样的产业,袁国斌将目光瞄准了加工业、特色养殖和特色种植。 2018年7月,在多方努力下,罗营村一青年回乡投资数百万元建成了博辉水晶加工厂,产品远销海外的同时,帮助贫困户12户25人务工就业,人均年收入2.5万元,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40余万元,带动贫困户35户分红。 在此上班的一位村民告诉记者,他们这样的年龄外出打工去企业是很困难的,但现在在家门口就上班了,“还能在家照看老人和小孩,每月工资2000多元,多的时候每月能达4000元。” 记者了解到,如今“产业园”内,还入驻了君子林制衣厂、淮滨县金淮桑蚕专业合作社罗营小蚕共育基地等。产业的发展激活了罗营村决胜脱贫攻坚的强劲动力,2019年罗营村全村实现户均增收15000元、增长30%,集体经济收入70万元、增长700%。

  贫困户脱贫致富有方向 一切都在希望的田野上

  在罗营村“产业园”渐成规模的同时,近几年来,罗营村还发展起了光伏发电和蚕桑产业、茶产业、猫抓草、元胡中草药种植和牛、羊、鸡、鹅特色养殖业等特色产业,村民的口袋越发鼓起来。 雷正洲曾是村里的贫困户,如今已是村里的养殖大户。雷正洲坦言,刚开始时不懂技术养啥赔啥,准备放弃的时候,袁国斌鼓励他继续搞养殖,还请来了专家给他做指导。“我慢慢掌握了技术,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下一步我想带动其他村民一起搞养殖”。 罗营村土地资源有限,为让有限的土地生出金来,去年,结合淮河生态林项目实施,政府补贴土地流转费用,在袁国斌的奔走下,罗营村集体发展了200余亩桑园种植,如今该项目已经开始产生效益。曾是贫困户的冯有江承包了30亩桑园,除了养蚕外,他在桑园内搞起了养殖。“去年通过养蚕赚了一些钱,我发现地里还适合搞养殖业,前段时间驻村工作队帮我申请了5万元小额贷款,现在我有了本钱已经开始养鸡和鹅了。”站在鸡棚前,谈起未来的生活,冯有江的眼中充满了希冀的神色。

  “富口袋”更“富脑袋”发展教育夯实脱贫根基

  目睹村里的变化,82岁的杨中寿心中充满着感慨。每天闲暇时他都会到村里的小学门口去坐一坐,老人说自己最大的遗憾便是之前没上过学,看到村里小学新建了教学楼和操场,并且还建有幼儿园,他比谁都高兴。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扶贫+扶智+扶志得同向发力。”在袁国斌看来,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贫困的斗志和勇气。而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让村里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他们便能掌握知识、改变命运,能进一步夯实脱贫根基。” “这几年,省公安厅对我们小学的发展帮扶很大,不仅协调资金修建了教学楼和足球场,还捐了不少学习用品,现在学校不仅硬件设施有了很大改善,教学质量也在全县名列前茅。”从罗营走出去又走回来的罗营村小学校长罗新宇,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性,在提及学校这些年的发展时,他不住地向省公安厅表示感谢。

  第一书记一任接着一任干 打造带不走的扶贫队伍

  经过近几年的对口帮扶,罗营村处处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勃勃生机。这背后除了驻村第一书记们一任接着一任干之外,背后更有省公安厅党委和民警们的大力支持。 今年3月初,河南省公安厅新派第一书记康静入驻罗营村,与袁国斌一起开展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实现了新老书记双剑合璧、同向发力,取得了良好帮扶效果。 “上一两个项目增加收入是必要的,但村里更需要一支强有力的党员干部队伍带领大家走上致富路。”如何夯实基层组织,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康静一直在进行思考,她认为:“扶贫必须党建引领。”为此,她从党建抓起,将党员教育管理、培训学习以及“三会一课”等多项规定制度化。基层组织活起来了,广大党员动起来了,康静也和村民融在了一起。 受疫情影响,今年罗营村的元胡、茶叶等滞销,鸡鸭市场价位下跌,农户收入降低,这也让康静心里很是着急。她四处呼吁、广为宣传,积极借助电商平台等拓展销售渠道,竭力帮助村民进行推销,康静也化身“主播”开始直播带货,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罗营的元胡已打入安徽亳州中草药市场。

  跑好脱贫攻坚冲刺棒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走访过程中,康静发现罗营村长寿老人非常多,便一直在思考,这里地域偏僻、医疗条件差、生活贫苦,为什么老人会长寿?经过多方寻找,康静想到了水土。前段时间她将村里的土壤进行了采样送检,发现这里的土竟然是富硒土壤。 拿着刚刚收到的省农科院的检验报告,康静难掩心中的激动,“这就是老人长寿的秘诀!这是罗营得天独厚的条件,下一步,在积极推动现有产业提质增效的同时,我们将充分利用富硒土壤优势,积极发展富硒农产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和康静一同来到罗营村驻村的还有驻村工作队队员葛文博,作为省公安厅的一名90后民警,对于此次驻村,他表示能有机会成为脱贫攻坚战中的一员,自己感到非常荣幸,“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学习和锻炼机会,我会倍加珍惜,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努力做好扶贫工作。”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康静表示,今年在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同时,他们将发力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已脱贫的不返贫、边缘人口不致贫,做到小康路上不停步。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