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要闻聚焦栏目 >> 正文

第一书记刘柰妤:驻村四年 造一座美丽乡村

发稿时间:2021-03-08 09:16:00 来源: 南海网

  2017年2月14日,29岁的刘柰妤第一次站在乡亲们面前,作为乐东黎族自治县大安镇西黎村委会的新一任驻村第一书记,忐忑不安地做着自我介绍。

  快结束时,刘柰妤无意间听见了一声嘀咕:“这么年轻的小姑娘,怎么能干得好?”委屈和窘迫一下子涌上心头,刘柰妤却还是觉得,乡亲们说得对,怀疑是有道理的。

  “只有和乡亲们一起努力奋斗,才能证明自己能行。”从29岁到34岁,从一届任期到两届任期,四年多的时光过去,刘柰妤依然留在西黎村,帮助454位贫困户实现脱贫。在这片热土,她以女性的细腻和坚强,让西黎村成为人人有产业、村里有花园的美丽乡村。

刘柰妤。记者 贺立樊 摄

  “女书记”进村

  拼成村里的一份子

  2011年,刘柰妤从中南民族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毕业,回到家乡乐东工作。2017年,单位需要选派一位驻村第一书记进驻西黎村,刘柰妤还在考虑,父亲刘日辉却有意无意地鼓励她。

  “驻村可以锻炼人,农村工作能够实实在在为乡亲们服务。”刘日辉怂恿女儿主动报名,“要是我再年轻几岁,我也要报名驻村。”刘柰妤是土生土长的乐东黎族女青年,可是从没在农村生活过。刘日辉告诉女儿,农村是所有人的根,根好了,大家才会好。

  2017年2月14日,刘柰妤主动报名来到西黎村,却没想到,自己将要开始一场与西黎村的难忘“约会”。

  彼时的西黎村,有着114户454位贫困户。村里没有产业,卫生条件堪忧,刘柰妤住在村委会旁的小房间里,日常生活都成问题。

  刘柰妤。记者 贺立樊 摄

  不得已,最初的第一个星期,刘柰妤只能每天开车在西黎村与县城之间两头跑。每天清晨送女儿出门,刘日辉有些哭笑不得,“本来是驻村,你成了住家。”

  回到村里,乡亲们时不时在议论:“看看这位‘女书记’,肯定就是来村里晃一晃,没几天就要回去了。”议论声传到耳朵里,难受在心里,刘柰妤觉得辜负了乡亲们的信任。

  “乡亲们盼第一书记,是在盼着脱贫致富,这份信任很珍贵。”刘柰妤找到村委会妇女主任邢佩兰,每月缴纳伙食费,把行李都搬进这间简陋的小房间,彻底住在村里。她把个人电话贴在村口,每天都去村民家里家访,欢迎大家向她反映问题。

  没过多久,一件棘手的事情就来了。西黎村有一大片田洋,常年未开发。乡亲们找到刘柰妤,希望把田洋分一分,用于农业生产。刘柰妤找来了田洋测绘图,拼了几个通宵,终于完成了划分。乡亲们夸她效率高,刘柰妤也觉得,农村工作看起来并不算太难。

西黎村的采摘大棚。记者 贺立樊 摄

  可是新的难题很快出现了。田洋里的土地良莠不齐,好几位乡亲分到涝地,根本难以下种。然而分田工作已经完成,至于土地平整,并不是刘柰妤的份内任务。

  看着分到涝地的乡亲们望“地”兴叹,刘柰妤却还是铁不下心。“我们来村里,不就是为了解决村民困难,帮助乡亲致富吗?”哪有什么份内份外,刘柰妤走到地里,承诺一定帮助乡亲们平整土地。

  挽起袖子,脚踩泥土,刘柰妤和乡亲们一起顶着烈日平整土地。她找来挖掘机,一连干了十多天,终于把这几块涝地整成了良田。

  回到宿舍,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刘柰妤叹了一口气:她的脸晒黑了好几度。乡亲们却对她竖起了大拇指,夸她“已经是咱们村里的人”,那张晒黑的脸,让她更像村里的一份子。

  真心换真情

  农村工作不分性别

  每到傍晚,80多岁刘桂英奶奶总会溜达到村委会,去看看刘柰妤。刘柰妤喊她“外婆”,刘桂英喊她“孙女”。事实上,俩人并没有血缘关系。

  刘桂英曾经患有眼疾,几乎看不清人和物。她的家住在村委会旁边,可是由于视力不好,刘桂英每天只能坐在家门口,连村委会在哪不知道。

  驻村一年多之后,刘柰妤渐渐注意到这位老人。每次路过,总会和她打声招呼,陪她聊聊天。每当聊到眼睛,刘桂英总是红着眼眶,告诉刘柰妤,自己瞎了,再也看不见了。看着那双浑浊的双眼,刘柰妤却想要帮帮她。

  2018年初,得知有专家来到大安镇开展义诊,刘柰妤二话不说,把刘桂英扶上车,送到了专家面前。经过诊断,刘桂英没有失明,不过仍然患有严重的白内障,需要手术治疗。刘柰妤喜出望外,高兴地告诉刘桂英,她还能看得见。

  当年四月,在刘柰妤的帮助下,刘桂英在海口顺利接受了手术。回到村里之后,刘桂英急匆匆地赶到村委会,盯着刘柰妤看了很久,“我终于能够看见你了。”

  “有人说,女干部开展农村工作很困难。”可是在刘柰妤看来,无论男女,只要拿出一颗真心,都能做好农村工作。

刘柰妤(左)与邢海平夫妇。记者 贺立樊 摄

  在西黎村的454位贫困户里,邢海平是特殊的一个。他患有严重的强直性脊椎炎,妻子王翠娟患有小儿麻痹。夫妻俩无法从事高强度劳动,家里还有3个孩子,多年来,一家人始终挣扎在温饱线上。

  邢海平想致富,可是残疾的身体却支撑不起这个梦想。“以前出外打工,但是能做的工作有限,回村里务农也缺乏技术。”2014年,邢海平一家由于自身生产力不足,被划为贫困户。

  一家人挤在破旧的老房子里,一年攒下的钱,只够装修一个小房间。2018年,西黎村开设保洁员公益岗位,刘柰妤找到了邢海平,打算推荐他担任保洁员。

刘柰妤(右)与邢海平夫妇。记者 贺立樊 摄

  “保洁工作很辛苦,你的身体撑得住吗?”刘柰妤有些不放心,邢海平却铁了心,“咬牙去干,也要脱贫。”几百米长的村道,邢海平一点一点打扫,一点一点搬运垃圾。疼痛发作时,邢海平用力撑着腰,烈日下咬牙坚持的身影,让刘柰妤既感动,又心酸,“保洁工作收入有限,致富的梦想,依然需要产业作为支撑。”

  2019年初,海南传味文昌鸡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乐东推行“公司+农户”养殖文昌鸡扶贫合作项目。邢海平也想参加,可是却担心学不会防疫和养殖技术。刘柰妤专程前往文昌考察取经,为邢海平和村里的贫困户请来了技术人员。

  两年多的时间里,凭着保洁工作和家禽养殖,邢海平夫妇挣了将近20万元。曾经一年只能装修一个小房间,如今早已住进了新房。这对夫妻也成了西黎村的榜样,激励着一位又一位贫困户努力奋斗。

  来了就是村里人

  四年改变所有人

  2018年,西黎村实现整村脱贫出列,仅剩5户15位贫困户。刘柰妤也来到了驻村的第二年,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第一届任期即将结束。妈妈盼着她回家,刘柰妤却拿不定主意。

  “村里还有15位贫困户,我怎么能离开?”乡亲们希望她留下来,刘柰妤也舍不得乡亲们,“乡亲们总是说感谢扶贫干部,可是对我来说,我同样感谢乡亲们。”

  此时的西黎村,经济发展已经走上正轨,乡亲们的文化精神需求也提了上来。村里有一块7亩多的空地,村干部和刘柰妤商量,把这里建成一个小公园,为乡亲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大家觉得方案可行,可是翻出土地资料一查,这块土地却分属于6户村民。

  “土地就是乡亲们的依靠,建公园却必然会占用这块土地。”如果涉及征收,这背后还有一系列拆迁和赔偿问题,刘柰妤顿时觉得困难重重。

西黎村的小公园。记者 贺立樊 摄

  正当刘柰妤一筹莫展之际,贫困户邢打崖找到了她。邢打崖在这块土地上拥有2亩地,他告诉刘柰妤,他决定无偿捐地,“多亏了扶贫干部和大家的帮助,我才有了致富的希望,我也应该做些事,回报大家。”

  邢打崖的决定,像一块砸进池塘的石子,激起了其余5户村民的响应。大家全都把牵涉其中的土地无偿捐出,几个月后,三角梅盛开在这块土地上,西黎村有了一座足以媲美城市街道的小公园。

  “如果没有乡亲们的彼此配合,扶贫工作也无法顺利开展。”2018年底,刘柰妤选择留任,开始了第二届驻村第一书记的任期。在此期间,西黎村剩余的5户15位贫困户实现脱贫。西黎村成为了“三椰级”美丽乡村,拥有一座小公园、一间咖啡厅、一座采摘大棚,以及民宿和民族文化展示馆。

西黎村咖啡馆。记者 贺立樊 摄

  26岁的邢雪莲,已经在西黎村的咖啡馆工作快两年。曾经一家人努力一年的收入,如今她一个人就能做到。“西黎村成了美丽乡村,几乎每天都有游客过来,一个月的基本工资就有3000元。”在邢雪莲和乡亲们的眼中,刘柰妤不再是城里来的干部,而是村里的自己人。

  2021年,驻村4年多的刘柰妤再一次迎来了选择,她的决定,依然是留下。“我已经和乡亲们说好了,要和大家一起帮助西黎村争取‘五椰级’美丽乡村。”焕然一新的西黎村,每一丝变化都饱含着刘柰妤和乡亲们的汗水与梦想。刘柰妤的村中四年,改变了一座村,也改变了所有人。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贺立樊

责任编辑:左橙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