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要闻聚焦栏目 >> 正文

驻村第一书记“变形”记

发稿时间:2022-06-21 09:47:00 来源: 云南网

  原标题:驻村第一书记“变形”记(我奋斗我幸福)

  杨久波(右)入户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

  杨久波在消防安全培训会上为参训人员做示范

  杨久波和群众一起干农活

  杨久波和队员一马当先清理沟渠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一年来,第一批驻村第一书记“接力”开启新篇,如何稳住“交接棒”、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如何接续推进乡村振兴……这些都是新的驻村第一书记需要面对并需要想办法解决的问题。下面就请跟随笔者脚步,一起近距离观察腾冲市五合乡官田村第一书记的“初考”答卷。

  仲夏时节,腾冲市五合乡的梯田上陆续插满了嫩绿的秧苗,焕发出了勃勃生机。走进稻田,只见村民们左手握着秧苗,右手如小鸡啄米般接二连三地把秧苗插进田里。那个一身休闲装扮,皮肤黝黑,举手投足间活脱脱已是当地土生土长村民样子的男人叫杨久波,是保山公路局的一名工程师,也是五合乡官田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和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

  “插秧是一项技术活,更是一项体力活。我们的杨书记真能吃苦,撸起袖子、挽起裤腿,已经同我们劳作一早上了。”村民费明夸赞不已。

  面对群众的赞扬,今年37岁的杨久波自谦道:“我老家是明光乡中塘的,本身也是农村人,上学那会也帮家里插过秧苗,插秧不算难事。2009年大学毕业后,先干过两年的机电设备维护维修工作,而后才到公路局从事设备物资管理工作,但都是体力活。我年轻,和乡亲们在一起干活又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这是我应该做的事。”

  回想起从2021年5月18日来到官田村开展工作的这一年来与乡亲们和谐相处共谋发展的日子,杨久波说,日子过得很充实,蛮有成就感的。

  融和:从“外来人”变“村里人”

  深夜的山林寂静无比,不时传来夏蝉的鸣叫声。村委会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房间里,昏暗的灯光下,杨久波记录着当天的工作日志。

  “最特别的一顿饭:今天去刘叔家,他很热情地留我在他家吃了顿饭。桌上有一碗炒鸡蛋、一盆白菜汤和一碟咸菜,鸡蛋是咸的,汤也是咸的。我二话没说,直接吃了两大碗,丝毫没有表露出难吃的神情……饭后,我们继续闲聊。感觉这顿饭后,关系一下子更近了。”驻村刚满一年的杨久波,工作日志已经写了厚厚一大本。

  回忆起2021年5月18日接过“交接棒”时的情景,缺乏基层历练的杨久波手心发凉,后背直冒冷汗。“前任书记带领全村脱贫,打下了良好基础、树立了标杆,我的压力着实不小。”

  走村入户、整理档案、熟悉政策……为尽快适应新角色,生长于农村的杨久波从入户走访开始。每入一户,便仔细询问,并在自制的表格上,认真登记户主姓名、人口数、年龄构成、学历情况、种养殖情况、外出务工情况、有无特殊人群等。“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杨久波的地毯式入户可不分白天还是黑夜,白天不在家的做好标记早晚去,近期不在家的就电话问询,掐着日子去。即使被拒绝,隔天照样去。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短短2个月的时间,杨久波对官田村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摸排,逐步理清了工作思路,并绘制出了9个村民小组的地形图。每张地图上交错分布的村道就好像大树延伸出来的枝干,枝芽是他用圆圈、方块标记出的304户群众的方位。按照地形图,即便是第一次去官田村的人,也可以快速到达指定群众家中。

  熟记每家每户的具体情况绝非易事,但杨久波做到了。随便问起谁家的情况,他立马就能娓娓道来。笔者第一次去官田村的时候,刚进村委会就看到背着公文包的杨久波快步走进来,卷着个裤腿,鞋子上沾满了泥。

  “我们村有7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304户1324人;我们村有脱贫户119户480人;我们村民俗淳朴、风景优美、语言体系独特,有傈僳族、回族、傣族等少数民族……”现在介绍起官田村,杨久波的嘴上总离不开“我们村”。

  发展:从“门外汉”变“带头人”

  位于高黎贡山半山腰上的官田村被称为“云上村庄”,距离乡政府18公里,受地理条件、交通等因素制约,缺乏收益较好的产业,没有大型种养的天然条件,但各自然村都有独具特色的绿色产品,如老树核桃、蜂蜜、核桃油、茶油、土鸡蛋、老母鸡等。面对这些质优价廉却滞销的土特产,杨久波难住了,仅凭他家的消耗能力,一年到头也买不上多少鸡蛋和多少只鸡。

  直到邻居张阿姨让帮忙买点农村土鸡蛋的时候,他才回过神。“我打算在朋友圈上宣传一下,休息的时候给亲戚朋友捎上来。咱也不赚什么差价,从农户手里买过来多少,咱就收多少。如果不小心磕碰到个吧鸡蛋,自己留着吃,行不?”和妻子商量后,他就开始了土特产推销之路。

  “30个鸡蛋”“2只土鸡”“一两斤蜂蜜”“1桶核桃油”……微信、电话刷刷刷地订单声音此起彼伏。“零差价、坏自留”的口碑得到邻居、亲戚、朋友的一致好评,回购率100%。

  “一次,有位老奶奶送鸡蛋来村委会。她说有50个,我数了后有70个,追着出去送20元钱。奶奶硬是不收,说那20个鸡蛋是送自己的。”杨久波很是感动,更加坚定了这份信念。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自去年8月份以来,经杨久波代为销售的土鸡50余只、土鸡蛋19353个、核桃400余斤、茶油90余斤,为群众增收近3万元。

  “我想过和一些平台合作推广这些土特产,但我又很矛盾,因为这些平台都是要赚差额的。农户1元钱的土鸡蛋到消费者手里就变成了1块5,怎么想都觉得不合适。”杨久波既希望农户的特产可以大卖特卖,又希望消费者买到的产品可以价廉物美。“我再研究研究,看看能不能有什么更好的法子助力产业振兴。”

  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官田村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积极筹措资金,在浪轩小组建成“众益榨油坊”。榨油坊于2021年9月14日开工建设,2022年1月1日建成投产。期间,杨久波积极投入到榨油厂的建设、设备选择、榨油工序运行、包装成品和礼盒销售的全过程。经多方努力,年前就销售出了100余斤。

  消费扶贫,你我同行。在杨久波的牵线搭桥下,保山公路局的局机关以及下属单位以工会“7+1”的节日慰问为契机,于5月24日到官田村采购红花油茶224kg,价值约6.68万元。

  奋进:从“独行侠”变“领路人”

  第一书记要当好基层党建的“领路人”,才能让党支部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心骨”。找准职责定位,杨久波想在第一、干在第一、拼在第一。

  带头学。组织领学、干部帮学、人才引学、实践炼学,在杨久波的带领下,官田村积极整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打造学习平台,从思想教育到经验传授,再到业务培训等,提升党员干部整体素质的同时,为抓乡村振兴厚实本领。

  学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杨久波积极参加各类会议和培训70余次、上党课4次、各类宣讲4次、掌握村级办公系统8种、熟练使用App数量5个,截至目前,学习强国43792积分、云岭先锋23262先锋值。“驻村之后,最大的问题就是本领慌,我还要多挤出时间学习政策、知识,给自己‘充电’。”杨久波谦虚地说道。

  带头干。杨久波充分发挥支持和帮助的作用,与村“两委”共同做好各项工作,切实做到遇事共商、问题共解、责任共担,特别是面对矛盾问题不回避、不退缩,同时注意调动村“两委”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帮办不代替、到位不越位。

  平整的路面、蓝底白字的交通标识牌、拐弯处的玻璃镜、路边的护栏……无不显示着官田村交通质量的改观。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杨久波尽力为之。一方面,他会清除路障,主动搬抬路面上的大石块,也会徒手堆砌泥墙,阻止雨水冲垮路基。另一方面,他会主动对接原单位,申请资金修路护路。2021年,保山公路局出资35万元对官田村高家山主干线滑坡路段进行处治;2022年,保山公路局又出资22万元帮助完成邹家山小组、民族小组的村内900米道路硬化。

  “脸皮厚了,胆子大了,话也多了。”这是杨久波形容自己驻村后的变化。“以前脸皮薄,驻村后,想着身后还有这么多群众等着,也就顾不上什么面子里子了,肩上的责任就是我们豁出去的资本。”杨久波说。

  求助电话一响,杨久波立马就能化身“修理工”,为群众修水管、修冰箱、检修电路等;化身“调解员”,为群众调解矛盾纠纷;化身“侦探家”,为脱贫户寻找丢失的毛驴……群众的每一件小事,在他这里,都是大事。

  带着项目和资金,带着好作风,更带着一颗火热的心,杨久波扎进村子、甩开膀子、蹚出路子。

  “我不想辜负宝贵的驻村时光,只要踏实付出,我们其实能为群众做更多的事。”杨久波坚定地说。(王云娟)

  责任编辑:董明强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