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要闻聚焦栏目 >> 正文

大学来的“第一书记” 帮村里找到产业和生态发展的平衡点

发稿时间:2022-06-30 09:28:00 来源: 多彩贵州网

  大学来的“第一书记” 帮村里找到产业和生态发展的平衡点

  编者按: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当代青年党员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他们接过接力棒,驻扎在大山中的村寨,踏上乡村振兴的农业现代化建设之路。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1周年,“七一”来临之际,多彩贵州网特开设【鲜红的旗帜】栏目,记录当代青年党员的风采。

  旗帜飘扬,初心不忘。ta以青春赴理想。

  口述:杜金阳

  记录、整理:本网记者 张鸿杰

  到了马鞍村,我才意识到驻村工作的艰巨。

  我叫杜金阳,30岁,贵州镇宁人。

  马鞍村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县八弓镇下辖的村寨, 2021年5月,我主动请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第一天,我走访了全村16个组。风景宜人,但遍地猪粪,是马鞍村给我的第一印象。

  看着青山绿水的村庄,我想,是时候做出一些改变了。

  马鞍村

  最初,大家看我年纪小,说普通话,对我并不信任。

  为了拉近距离,我开始学习三穗话。从三穗这个词说起,当地人读作“sanfei”。即便我的三穗话并不流畅更不标准,但我发现他们的眼神变温和了。

  我来之前,有6位村干部,只有两位能简单使用电脑,一个会打印文件,一个会输入数字,其他人连鼠标的左右键都分不清。

  “想学,但没人教。”其中一位村干部说。村里最年轻的干部40岁,最高学历是高中。

  改变的第一步,是教会他们使用办公软件。

  为了简化步骤,我让他们用手机替代电脑处理在线文件,这样既解决了他们不会使用键盘的问题,又免去了保存文档等步骤。

  此外,我还建立了马鞍村数据信息平台,将全村的基础信息收集整理归一化,并做好相关数据连接。对于不便使用手机办公的文件,我教他们使用函数公式等方法匹配数据,一键生成基础数据。

  杜金阳教村干部使用电脑

  “杜书记,这太神奇了,你太厉害了。”56岁的村委副主任陆志明学会第一个函数公式时惊讶地说。之后的日子,每周我都会对他们进行培训。

  很快,村干部们便掌握了用手机软件简单办公,填报表格、调取数据工作也变得简便高效,以前要花一天填写的数据,缩短到了一小时。

  我和大家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

  杜金阳到村民家走访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自脱贫攻坚以来,马鞍村生猪养殖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目前全村共有生猪2800头以上。

  产业起来了,但生猪的粪便却成了难题,小型养猪场随意排放,大型养猪场猪粪简单发酵,村里臭味刺鼻。

  如何有效、低成本的解决难题?作为贵州医科大学的教师,我想到了我们生物与工程学院刘红美教授团队的黑水虻幼虫处理猪粪技术。于是,我申请课题,在养殖大户杨胜祥家先行试点。

  经黑水虻幼虫处理后的粪便残渣,是虫粪和不易发臭的纤维物质的混合物,闻起来和泥土的味道一样,且富含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是天然的有机肥产品。黑水虻长大成虫后,还可作为高蛋白饲料喂给家禽。

  村民使用黑水虻技术处理猪粪

  试点成功后,不少养殖户都想试一试,目前,已有5户养殖户利用黑水虻技术,在实现养殖产业中找到了生态平衡点。

  这一年的驻村工作,我用“任重而道远者,不择地而息”来形容。在村里,不能像在高校一样“上课”,要说村民听得懂的话,要做村民信得过的事。

  从学校的实验师变成了大家信任的“杜书记”,我深知这改变来之不易。接下来我将守着初心,贡献我们“90后”应有的担当。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