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要闻聚焦栏目 >> 正文

第一书记,第一担当

发稿时间:2022-07-06 09:26:00 来源: 陕西日报

  最近,延安市黄龙县圪台乡圪台村第一书记曹飞的病情,牵动着村民的心。

  6月20日晚,圪台村党支部书记孙志杰和党支部副书记麻玉亮来到村委会,准备与曹飞商量圪台村五门口小杂粮玉米深加工项目相关问题。他们一进门,发现曹飞正蜷缩在沙发上,额头上汗珠滚滚,表情痛苦。一问才知道,曹飞2020年11月因肺部肿瘤切除了左肺下叶,目前还在康复期间。

  两人十分意外:这个年轻人来村里任第一书记之后,没日没夜地访村情、跑项目、考察市场,一心一意为村集体谋出路、带领村民奔富裕,却对自己的病情只字不提。看着这位身形消瘦、单薄的第一书记,他们忍不住落泪。

  深入走访, 村情民意了如指掌

  今年44岁的曹飞是延安市融媒体中心的一名干部。2021年8月2日,他主动请缨,经组织批准,奔赴延安市最偏远的黄龙县圪台乡圪台村担任第一书记。

  如何为群众干点实实在在的事?如何帮助村民寻找致富路径?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走稳乡村振兴每一步?一接到驻村通知,曹飞就开始思考这些问题。

  经过脱贫攻坚战,延安市整体告别了绝对贫困。在农村长大的他,切身感受到了巨大变化。

  走进圪台村,曹飞的心情却颇为沉重。圪台村距黄龙县城50多公里,全村辖乔家河、圪台、南硷、五门口、杜岭、白岩、冯家塔7个村民小组,249户773人散落在10多公里长的狭长沟道里。村集体经济很薄弱,没有发展资金。村里自然资源禀赋不错,冷凉蔬菜、玉米、野生中药材资源丰富,但没有农产品收购深加工产业,销售难问题严重困扰着村民。

  怎么办?曹飞深感责任大、任务重。他一刻也不敢迟缓,带领驻村队员一头扎进村组,逐户走访。不到1个月,谁家有几口人、身体状况如何,谁家孩子上学,哪些青年在外务工,哪家儿子到了娶媳妇的年龄……这些村情民意他了如指掌。

  找准发力点,“说干就干,干就干好”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兴旺。为帮助村民寻找致富路径,他带领驻村工作队与村干部到留坝县香菇种植基地考察,想通过“合作社+农户+企业”的方式发展香菇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增强集体经济。但他没有想到的是,村民第一次种植香菇,有畏难情绪,导致大棚建好了,村民却纷纷退出。

  面对这一问题,曹飞理解村民的顾虑,积极与留坝县香菇种植基地联系,多次上门商谈。最后,圪台村通过招商引资形式,形成村集体负责建设基地、基地负责种植示范的模式。但由于村集体经济本身薄弱,他又四处奔走,多次向县、乡汇报。经过努力,2021年10月,县上同意立项支持建设,40座高标准香菇种植大棚在圪台村拔地而起,如今收获在望。

  香菇基地建成后,曹飞并没有停止寻找新的致富产业。

  黄龙群众有种植玉米的习惯。该县的玉米生长周期长、品质好,玉米面、玉米仁很受大众喜爱,当地也有不少玉米种植大户。为什么不在玉米深加工上做文章呢?曹飞利用自己在延安市融媒体中心工作的优势,四处联络。他和村干部先后到西安、山西运城考察销售市场,然后马不停蹄地召集村民商议,提出建立小杂粮玉米加工厂。在村民一致赞成的情况下,圪台村按照“村集体+企业+农户”方式进行建设,即村集体建设厂房购置设备入股、企业订单收购并出资加工生产运营、农户根据订单种植,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目前,日产60吨玉米深加工项目即将投产。

  担任第一书记,是责任更是担当

  曹飞出生于农村家庭,骨子里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虽然做完手术不久,他仍拖着带病的身体,全力以赴投身圪台村的经济发展事业中。“最近,我正在念好‘玉米经’——扩大玉米深加工规模,同时发挥村级组织作用,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原料保障。”他说。

  目标还在扩大。“圪台村下一步的计划,是与界头庙、三岔、崾岘等周边乡镇达成长期收购合作,为黄龙县建设玉米深加工产业探路;建立中药材收购点,开展初加工,为黄龙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与陕西旅游集团加强联系沟通,力争达成合作,启动圪台村旅游项目,发展生态乡村旅游。”

  “第一书记就是要带领群众奔富裕,就是要为当地产业发展想法子、探路子,这既是我的责任,更是我的使命担当。”曹飞坚定地说。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