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要闻聚焦栏目 >> 正文

杏花村的“幸福计划”

发稿时间:2022-07-17 05:43:00 来源: 长江云

  2021年,丹江口市习家店镇杏花村迎来了新一任驻村第一书记,他就是十堰市委办干部陈光云。一年光阴悠忽,陈光云成了村民眼中能干会干的“实干书记”、村干部眼里有想法有思路的“点子书记”,而陈光云却只把自己当做为杏花村谋发展、为村民谋幸福的“跑腿书记”。他说,驻村更要“助”村,在他的带领下,杏花村的“幸福计划”正在一天天变现。

  来到杏花村新建的牛舍,陈光云轻车熟路地推门而入,看门的大黄狗只是看了他一眼,并没有叫唤,在这里,陈光云可不是陌生人。

  杏花村有养牛的传统,牛大都养在各家各户的房前屋后。去年7月,陈光云刚到杏花村时,在村里转了一圈,阵阵臭味直往鼻子里窜。于是,为杏花村建一个集中养殖的牛舍、改善村庄环境,成了陈光云驻村后想办的第一件事。不过,陈光云发现,杏花村要解决的事情可不仅仅只是这一件。

  “杏花村是由三个村合并而成的大村,2600多人。村里的老支书搞了20多年,很有事业心,能力也很强,在他带领下,村里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治理都有一定基础。但是如果要搞旅游,路还是窄了,乡村治理也需要跟上,产业增收情况还不够……”陈光云介绍道,杏花村位于十堰丹江口市习家店镇,境内群山环抱,大柏河水库碧水如玉,汩汩清流滋润着坝下千亩沃野。2018年已整村脱贫的杏花村,在杏花村老支书袁从江的带领下,已形成3900亩杏林、1100亩猕猴桃、260亩雪茄烟三大主导产业,但是陈光云与工作队员进一步走访后,还是发现了不少问题。

  “户户走到是必须的,这也是我们的工作任务,通过户户走,到老百姓家里,到田间地头、开屋场会,就能发现很多问题,多出点子,多开导,多鼓励,多肯定。”  ——陈光云

  在深入调查走访后,做事严谨果断的陈光云结合杏花村的实际情况,拿出两套规划方案,与驻村工作队员们反复斟酌、讨论。规划完成后,陈光云立即投入实施,带着工作队员到十堰、丹江口两地的乡村振兴部门进行汇报,得到了丹江口乡村振兴局的大力支持,拿到了200万元的增补资金,征求了老百姓、村两委的意见后,牛舍开工了。

  驻村不到两个月,陈光云就解决了困扰杏花村养殖户多年的牛舍问题。杏花村党支部书记袁从江告诉记者,修好的牛舍可以满足全村20多户养殖户300头养殖规模的需求,目前村里的大部分养殖户都已入驻牛舍。

  环境的整治只是村庄变靓的第一步,今年开始,杏花村创新开展农户积分制管理,给所有在家农户设立“行为银行”,从讲究卫生、移风易俗等10个方面为群众设定积分标准,用积分量化农户日常行为,综合运用物资奖励、精神鼓励等方式,强化村民自治管理,探索出乡村社会治理新路径。杏花村党支部书记袁从江:“搞积分制以来,最明显的是,老百姓吵架少了,房前屋后干净了,没有一家烧秸秆,原来村干部看到哪冒烟都吓不过,赶紧跑去看,现在没有这个问题了,效果非常好。”

  让杏花村的村民们生活有盼头,产业发展是重头戏。陈光云深知,只有不断发展乡村产业,才能为杏花村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从去年开始,陈光云按规划开始升级杏花村原有的杏、猕猴桃、烟叶产业。目前,杏花村种植仁用杏、食用杏4000亩,种植了金太阳、大黄甜、麦黄杏等10余个品种,为将来“春季赏杏花,夏季吃鲜杏”发展农旅融合打下产业基础。同时,杏花村还成立合作社,购置杏仁脱皮机、烘干机等设备,办起杏仁加工厂,注册商标,走上精深加工之路,增加杏产品附加值。

  “现在我们村里产业逐步走上正轨了,作为党员,我们村干部要带头搞这个事,你搞好了村里也能搞好。”杏花村治保主任袁希波带头发展起了杏子和雪茄烟,明年还准备再发展20亩的猕猴桃。

  几年前,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在杏花村建成“丹江口库区高效生态农业示范项目”,流转土地培育种植猕猴桃。不仅让周边村民的500余亩闲置土地变现,而且村集体的100余亩荒山坡地也以分红的方式入股了该项目。基地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运营,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服务团队免费为村民提供优质品种和技术,杏花村现已形成1100亩的猕猴桃产业基地,在外打工多年的村民崔文选找到了回乡发展的理由。

  回乡后,崔文选的生活忙碌且充实。种了4亩猕猴桃、几十亩的软籽石榴,刚在地里忙着给猕猴桃浇水的崔文选抹了一把汗,笑着对记者说,没想到在村里也能这么有奔头。

  “我们驻村工作队的陈书记来对我们村作用大得很,家家户户跑到。现在村里打造民宿,修了7米宽的路,有了产业园的带动,对我小家来说也有好处,做梦都想不到,现在杏花村有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不出去打工哪赚得了钱,现在回到农村来,有前景、有事干,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是干出来的,回来了,我们也有用武之地了。”

  脱贫户李云财也是深有体会。“陈书记总是说,产业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杏花村可以多使巧力,多点突破。”今年,他在陈光云的引导下开始尝试种冬瓜。记者问李云财种下40亩的冬瓜担不担心销路吗?他答道:“一点都不担心。”

  陈光云和驻村工作队员的到来,仿佛给杏花村的村民们吃下了一剂定心丸。村民的思想观念转变了,内生动力足了,有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能力,全民向前冲的风气在杏花村悄然形成。李云财:“你看我们杏花村现在热火朝天,老百姓都有事做,都去搞钱了。以前农闲都打牌,有时候还吵架。今年,全部在忙,一天干个活都有百八十,都坐不住,都去干活。确实,我们杏花村的老百姓有望头了。”

  酷暑时节,杏花村的湾湾角角还在不断地升级完善,沿河路和沿山的两条纵向道路连成环状,纵横交错,各家各户统一粉饰,庭院达到美化,一个个生态农业项目在杏花村陆续落地,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杏花村的“幸福计划”中来。

  可陈光云还不敢有一丝松懈,因为去年来村时,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陆续记上的待完成事项还没有干完,还得继续加油干!

  陈光云:“我们的工作和老百姓的要求还有差距,比方说,我们搞道路建设、房改、一户一厕环境整治,老百姓非常欢迎,但是我们只能一步步来。老百姓问能不能搞得更好点?补偿能不能更高?我们资金也有限,还没改到位的希望能快点改,我们只能解释,慢慢来。今年,杏花村整合了移民工程服务、移民后扶、水利建设、交通建设等7000多万资金,各级党委政府都非常支持,申请到这些项目资金不容易,我们一定要统筹好,配合好。我们的目标,就是把杏花村变成人人称道的幸福村。”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