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安:“2345”工作法加强驻村干部队伍建设
发稿时间:2023-07-12 10:03:00 来源: 黔南日报
近年来,瓮安县采取“两项工作标准、三项工作制度、四级包保责任、五项激励措施”工作法,明确管理方向、找准管理重点、突破管理难点,持续加强驻村干部队伍建设,确保驻村干部下得去、蹲得住、干得好。
坚持两项工作标准,选优配强帮扶力量。结合轮换要求,选派285名政治素质好、工作作风实、综合能力强、身体健康、有一定工作经验、热爱农村工作、善于做群众工作的驻村干部到村开展帮扶工作,将除城市社区外92个村(农村社区)均纳入选派范围,实现驻村帮扶工作全覆盖;按照“分级选派、县级统筹、集中派驻”原则,统筹各级选派力量,结合选派需求和选派干部的专业背景、工作经历、个人特长、所在单位资源等特点,科学搭配、优化组合、编组编队,做到因村派人、因人择村,实现选派力量发挥最大效能。
抓实三项工作制度,强化帮扶人员管理。由县纪委监委、县委组织部、县乡村振兴局等单位组建联合督查组,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围绕每季度下发工作提示,对驻村干部到岗到位情况、解决问题台账、帮扶工作日志等开展抽查检查,以严明纪律推进驻村帮扶工作高效开展;县委常委会不定期听取驻村帮扶工作情况,县委组织部牵头每季度组织召开1次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通过调度驻村帮扶工作、听取帮扶单位和各乡镇(街道)工作推进情况的方式,及时解决困难和问题;制定《驻村工作队员(网格员)职责清单》和《驻村工作队员(网格员)负面清单》,将驻村干部考核“优秀”等次名额上浮到选派干部总数的30%,驻村干部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选优、问责追责的重要参考。
压实四级包保责任,提升帮扶工作质量。进一步优化调整县级领导联乡挂村、部门联村帮户工作,全县41名副县级以上领导按照分级分类的方式实行联乡挂村,71个县直部门和单位对92个村(社区)联村全覆盖;由乡镇(街道)选派1名副科级干部进行包村指导,统筹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协同配合开展工作;乡镇(街道)党(工)委定期召开党(工)委专题会研究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及时整合乡镇资源解决问题;村(社区)通过村“两委”会议、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五人治理小组”会议等方式,安排调度落实本周内需完成的工作事项,对网格员在走访、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研判、解决;要求驻村干部从派驻村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在乡镇(街道)指导下制定帮扶计划和年度任务清单,认真抓好落实,围绕“一宣六帮”,用好驻村工作“八法”,充分调动驻村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强化五项激励措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督促派出单位和属地乡镇(街道)共同为驻村工作队提供工作生活保障,严格落实驻村第一书记每年不低于2万元的工作经费,及时兑现发放驻村生活补助,发放通信补贴和交通补贴;按照分级分类原则,充分整合各级党校和培训资源,对新选派的驻村干部进行任前培训,将驻村干部培训纳入年度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多渠道、分层级、全覆盖开展乡村振兴驻村干部培训,帮助提升履职能力,激发工作活力;严格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每年组织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和“N”类驻村干部参加一次健康体检,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掌握和了解干部身体状况,并为每名干部购买不低于100万元保额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加大对驻村帮扶先进事迹、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的宣传力度,树立鲜明导向,营造驻村帮扶工作良好氛围,激发驻村干部的工作热情;结合《瓮安县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一线担当作为八条措施》、“百名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工程和“百名大学生基层历练”工程,及时将优秀驻村干部纳入进行重点管理、跟踪培养,符合条件的,在干部提拔、晋升、表彰、奖励等方面优先考虑,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