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要闻聚焦栏目 >> 正文

按下乡村振兴“加速键”——湘西州应急管理局驻村帮扶工作侧记

发稿时间:2023-12-08 09:33:00 来源: 湘西网

  田术云 李 平

  村庄道路通组入户,百亩秋桃茁壮生长,房前屋后干净整治,苗鼓声声喜庆祥和,应急意识深入人心……冬日暖阳下的花垣县双龙镇补毫村,处处涌动着生机与活力。

  今年5月,湘西州应急管理局驻村工作队进驻补毫村以来,用真心换真情、用实干赢民心,通过发展致富产业、整治村容村貌、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等措施,让这个小山村发生着喜人的变化。

  产业多点开花,走实富民强村“幸福路”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州应急管理局驻村工作队牢牢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通过与村支“两委”深入走访调研,确定了“稳定发展辣椒、油菜、水稻等传统产业,积极发展秋桃产业、劳务输出增收”的工作思路。

  然而摆在现实面前的是,补毫村入村通组路不通畅,村民饮水用水难,灌溉渠等水利设施破旧失修。为此,工作队争取到资金85万元,实施了下补毫入寨路加宽、乌木冲水库至县主干道路面硬化、灌溉水渠维修、人畜饮水工程维修等项目,为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产业要兴旺,关键靠人才。工作队突出人才引育赋能,大力开展“乡村育才聚才”行动,深入实施“一户一大”及“一户一名实用型技术人才”工程,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75人。村支“两委”每年还对考上大学的本科新生给予2000元奖励。推进青蓝结对、师带徒工程,共培养种植养殖技术人才5人、厨师32人、挖机师傅15人,其中12名村民依靠厨艺等“一技之长”在德国、克罗地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高薪就业。

  有了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和乡土人才支撑,在工作队与村支“两委”的共同努力下,村里成立了集体经济联合社,通过发展130亩秋桃产业、光伏发电、门面出租等多种渠道,2023年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2万元。同时,充分发挥致富能人示范带动作用,稳定发展200亩油菜、300亩辣椒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庭院经济,引导村民林下养蜂50箱、家庭养鸡1200羽、养鸭1000羽,预计可实现村民增收80多万元。

  注重内外兼修,绘就乡村振兴“新风貌”

  “以前村间小道、房前屋后随处可见白色垃圾,现在大家的卫生意识更强了,有专门的保洁员打扫卫生,村庄变得更加整洁。”谈起村里的变化,补毫村七组的施大姐高兴地说。

  这些变化,得益于工作队和花垣县直相关部门实施的系列措施。生态项目建设方面,投入153.82万元,实施了乌木冲水库维修项目,对水库淤泥及周边垃圾进行全面消理;投入20万元,实施人居环境提升项目,下大力气整治破旧水渠、维修受损路基。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在原有6名保洁员公益性岗位基础上,州应急管理局又投入5万元增加3个公益性岗位,常态化开展村庄环境卫生清理,安排垃圾清运车定时定点清除垃圾。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严格落实林长制、河长制、田长制,常态化开展巡山巡库,完成土地抛荒复垦200亩,动员村民种植树木10亩。

  补毫村的变化不止村容村貌,还体现在乡风文明的改变。今年来,该村坚持以乡村文化建设、乡风文明建设为着力点,让文明之风吹遍全村。

  工作队协同村支“两委”按照“五有”标准,高标准打造补毫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结合应急文化新建了村部文化宣传栏;村里出资聘请2名专业老师,暑假期间对60余名孩子进行篮球、苗鼓等兴趣特长辅导;组建村特色苗鼓队和篮球队,开展日常训练;建立“一约六会”: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孝善理事会和村庭院清洁美化理事会,推动移风易俗。

  提升应急能力,夯实防灾减灾“硬底盘”

  “火情报告:乌木冲水库山林附近发生森林火情,请求增援。”9月8日,补毫村组织开展森林防火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活动。这是该村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创建省级综合减灾示范村的一个缩影。

  工作队围绕补毫村安全风险交织叠加与防范化解风险能力不足的矛盾,充分发挥应急部门优势,不断增强村级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针对村部楼旁边易落石、易滑坡的风险隐患,州应急管理局投入10万元,对易落石点进行拉网拦截,对易滑坡点进行固基建设,彻底消除了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针对应急物资不足的问题,投入10万元,高标准建成补毫村应急救援服务站,新建应急物资装备储备库。

  该村还组建了20余人村级应急救援队伍,常态化开展地质灾害、防汛抗旱、消防火灾等宣传教育、巡逻预警工作,开展森林防灭火、防溺水应急演练。

  同时,构建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制作灾害风险点、应急避难场所和疏散路线分布图,建好防震避险标识牌、防灾减灾宣传栏,有力提升了村民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