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有搞头 农民有奔头
发稿时间:2024-11-20 10:09:00 来源: 农民日报
近年来,广西梧州市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挖掘“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优势、提升“产”的效益,不断激发农村各类要素潜能,拓宽农民增收途径,让乡村振兴活力更足动力更强。2024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47元,同比增长7.4%。
“2023年,全市投入衔接资金5.25亿元,重点支持粮油、六堡茶、肉牛、粉葛、食用菌、八角、丝绸等特色产业发展。”梧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黎浩源介绍,在特色农业发展方面,梧州市具有基础好、品质好、品牌优和产业化程度高等特点,具有众多全国有名的“八角之乡”“粉葛之乡”“冬蜜之乡”“古典三黄鸡之乡”等美称,六堡茶位居全国黑茶类第三位、广西茶业第一位,蜂群总数和蜂蜜产量位居广西第一。
目前,梧州打造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9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6个,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1个,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27个,形成了粮油、蔬菜、水果、六堡茶、中药材、蚕桑、畜禽、渔业、蜂业、林产等十大特色产业集群,带富了一方百姓,推动了乡村振兴。“为保护珠江水系生态环境,梧州市拆除40万平方米西江养殖网箱,推行‘山泉水+现代技术’养鱼模式,建成1022个21万立方米陆基圆池,年产鱼840万斤。”黎浩源说。
在梧州农业产业强镇岑溪市马路镇,记者了解到,古典鸡全产业链产值6.38亿元,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78%以上,主导产业从业农民5000多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7万元。在水汶镇旺田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村民覃雁高兴地告诉记者,种植出来的黄金蜜露甜瓜皮薄肉厚,口感好,在粤港澳大湾区很受欢迎。目前,合作社已辐射带动该镇4个村800多村民种植500多亩,亩产值6.5万元。在万秀区,以茶种植、茶研学、茶康养等为主题建成1050亩德保旺茶旅融合产业园,当地村民不仅获得土地流转收入,还可以在茶园务工,日均收入达100多元,受益农民170户783人。
梧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耀斌认为,土地是发展的基础之一,盘活了土地也就激活了“三农”发展的一盘棋。为了增加收入,当地农民群众积极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等新的运营方式,采用了“土地入股”这种“离地不失地、离地不失权、离地不失利”的土地股份合作模式。
“以前在自家田地只是种些传统作物,收入有限。现在以土地入股种植火龙果,不仅拿到分红,还能获得务工收入。”岑溪市糯垌镇绿云村村民覃大婶高兴地说。该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推行资产股份合作制,通过“农民+合作社+公司”的模式,流转土地5000多亩,吸引了13家企业进驻,招商引资4000多万元,每年村集体经济增收30多万元,带动了全村283户村民增收致富。龙圩区龙圩镇念村村也通过流转土地,创建“念念目望”稻螺渔生态种养、“念念茶香”千亩茶园等产业集聚示范园,促进村民年增收120多万元,村集体增收4.5万元。据统计,梧州全市310个村以土地等要素入股发展六堡茶产业,带动从业人员7万多人,受益群众约24万人,覆盖脱贫村176个。
“这些肉牛个头大、长得快、出肉率高、肉质好,幼牛7至8个月就能长到200至250公斤,成年肉牛750公斤左右,每头能卖2万多元。”万秀区夏郢镇答涓村养殖户聂永宏告诉记者。据介绍,广西乐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该村投资6亿元,创建养殖规模5000头、年出栏1万头、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牛产业园。目前产业园已完成投资超2亿元,建设面积近5万平方米,肉牛存栏1500多头,每年支付农民地租、工资、饲草等245万元,带动农户养牛增收53万元,村集体入股分红28万元。
蒙山县则采取“光伏发电+农业种植+企业管理+脱贫户入股”的运营模式,开发“阳光资源”经济。“去年,我们在屯巴山‘茶光互补’茶园种植了1000多亩茶树,今年计划种植1050亩。”广西桂堡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战科说。据悉,“茶光互补”茶园是一个集六堡茶生产、光伏发电、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生态茶叶观光项目,预计年产值9000万元,年税收约2000万元。茶园建成后,可带动3个村集体增收15万元,带动300多脱贫户就业。“改革不仅催生了新产业、新业态,形成了新质生产力,还确保了发展的可持续性。”黎浩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