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管齐下”同发力 生态富民绘新篇
发稿时间:2025-02-28 21:17:00 来源: 大众网
寒春时节,走进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的万亩烟田,翻耕机械正在烟田中耕耘不辍,烟农在田间撒施着生石灰,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作为武陵秦巴山地烟区,怀化市芷江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锚定“打造山地特色优质烟叶品牌”目标,以政策为帆、以科技为桨、以人才为舵,走出了一条具有湘西北特色的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政策引领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农科院专家和烟草部门人员在试验田开展调研)
2024年,芷江县局(分公司)紧紧围绕湖南烟叶“1134”工作举措和《怀化市烟叶产业五年发展规划(2023年-2027年)》,制定芷江特色山地烟叶培育方案,将烟叶生产与乡村振兴、生态保护深度融合,依托“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划定核心烟区1.8万亩,形成“以烟稳粮、以烟促收”的良性循环;联合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于2021年试点推广“烟+高粱”套种模式,通过烟叶与高粱的时空互补,实现“一地两收”,亩均新增产值1500元,2024年全县推广面积达3000亩,带动经济效益增收450万元;依托产业政策持续推进高标准烟田建设和高效率烟基投入,新建及改造生物质燃料烤房替代传统燃煤烤房158座,烟叶品质稳步药材烘干设施、把育苗工场转型成水培蔬菜基地,实现烟用设施资源高效复用,延伸产业链条,带动多元增收。通过政策“组合拳”,全县烟农种烟积极性显著提升,近三年新加入烟农达126户。
产学研协同聚焦绿色生产新技术
(移栽烟蚜茧蜂烟苗)
十四五规划期间,芷江县局(分公司)围绕“双碳”目标,积极构建“生态友好型”烟叶生产技术体系,大力推广生物质燃料烤房,减少煤炭使用量40%;试点“蚜茧蜂+性诱剂”生物防治技术,化学农药用量下降50%,烟叶病残率下降30%,烟叶品质显著优化;推广无人机飞防绿色植保技术覆盖0.4万亩烟田,效率较人工提升20倍;构建起“以虫治虫、以技减药”的生态防控体系,实现烟叶生产与环境保护双赢;推动地膜回收行动实施,通过加厚地膜推广与创新地膜回收技术,从源头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运用智能温湿度监控系统通过5G物联网实时调控育苗大棚温湿度,实现远程预警与智能调控,烟苗出苗率提升至98%,壮苗率同比提升3%。从绿色防控到智能烘烤,从科学育苗到地膜回收,绿色生产和科技创新已成为芷江烟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技术攻关与成果引进,传统农业的“苦脏累”正被科技赋能的“高精尖”逐步取代,为烟叶产业升级注入可持续动力。
“以前我们烘烤烟叶,人得守着离不开。现在有了智能化烤房,我拿着手机就能知道每个烤房情况。”提起物联网智能化烤房,土桥烘烤工场的农民烤师老蒲赞不绝口。他承担着土桥镇上20余户烟农、60栋烤房的烘烤技术服务,以往每到烘烤季节,老蒲一天要工作16个小时以上,没日没夜地在工场内巡查,而如今推广了数字化烘烤,只需一台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了解烤房温度、湿度、燃料等情况,有异常警报,可以及时调整,避免烘烤不当出现损失。
多方合力培育创新发展新人才
(青年技术骨干培训)
2023年以来,芷江县局(分公司)与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办“烤烟产业发展带头人”培训班,定向培养了一批懂育苗、会烘烤、会分级的全面型烟农;建设“烟农夜校”,邀请“土专家”“田秀才”分享经验,培育新型职业烟农150余人;建立“师徒结对”机制,组织公司内部优秀员工与新进员工“一对一”结成师带徒模式,培育青年技术骨干7名;开展内部“大学习大检视大提升大整改”培训,组织员工从“台下”走到“台上”,依托技术员驻站帮扶机制,对烟农实行“种、采、烤、分、收”全流程指导。
在芷江县芷江镇的烟田里,烟农老杨正通过手机查看技术员推送的采烤建议:“以前凭经验种烟,现在靠数据说话,今年我家50亩烟叶预计能多赚4万元!”老杨过去一直在外务工,2023年在外务工的老杨得知家乡推广“烟+高粱”套种政策后,带领妻子毅然返乡承包50亩土地种烟,通过参加培训班,系统了解了烤烟种植技术要点,和技术员一起积极应用生物防治和智能烘烤技术,2023年成功实现亩均收入突破4千元。更令人欣喜的是,在他的带动下,成功吸引5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种烟,带动户均增收4.2万元。“过去村里留不住人,现在政策、技术都有保障,家门口就能挣到体面钱,还能照顾到家里人!”这样的故事,正在芷江的青山绿水间不断上演,烟叶产业逐渐成为乡镇留住人才的“金钥匙”。
下一步,芷江县局(分公司)将继续深化产业融合、强化创新驱动、优化人才结构,让烟田成为致富田、科技成为强引擎,不断促进烟叶产业为烟农增收、乡村振兴、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杨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