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乡村“颜值” 擦亮振兴“底色”
发稿时间:2025-03-28 09:55:00 来源: 农民日报
水南村举办朝鲜族民俗文化节。
初春时节,沿着平坦整洁的村道走进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井市东盛涌镇勇成村,错落有致的朝鲜族民居映入眼帘,墙上的彩绘述说着这座边境村庄的故事。
“刚搬来的时候,就是砖瓦房,村里环境也不好。”说到如今的村庄环境,生活在这里10多年的村民宋仁淑颇有感触:“现在村里不仅看不到垃圾,路边还种上了鲜花,一到夏天就像在花园里生活。”
勇成村浓厚的民族风情和整洁的乡村风貌,离不开延边州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民族民居建设作为推动边境村乡村振兴的突破口,促进乡村由表及里的全面改变,乡村治理水平显著提高。在此过程中,不仅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还让边境村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强基础 提振公共服务
走进珲春市密江乡密江村村民金玉顺家时,已近中午,她和老伴正忙着做饭。面积不大的屋子里,被老两口拾掇得既暖和又温馨。
客厅一侧是卫生间,地砖干净,墙体洁白,抽水马桶、热水器、花洒、洗衣机,一应俱全。“自从改成室内卫生间,小孙子过年都愿意在老家多留几天了。”说起改厕,善谈的金玉顺很快打开了话匣子。
过去的密江村,家家户户用室外旱厕,生活污水随处倒。前些年,村里开展人居环境改造提升工程,支持村民改造室内卫生间,70多岁的金玉顺第一个报名。室内能上厕所,但排水问题又冒了出来。起初,金玉顺雇人在后院挖个深坑,砌上石井,但每次排水,尤其是用洗衣机时,她都担心“大坑会满”。
金玉顺担心的问题,在去年得到了彻底解决。密江村在冻土层以下铺设了连通全村的污水管网,可将村内包括厕所污水在内的生活污水全部收集,并集中处理。“现在村内管网都修建完毕,只要村民有改厕需求就可以随时接入管网,让村民改厕无忧。”密江村驻村第一书记于会永解释。
据介绍,密江村改厕进入快车道得益于2024年吉林省推进的“百村示范”工程。“百村示范”重点支持边境村开展污水管网和水冲厕所建设,政府投资1000多万元铺设覆盖全村的污水主管道,还把管网修到家家户户院中。
随着污水管网连通、入户,看着邻居家里大变样,图们市石岘镇水南村村民全海玉也“不想拖后腿”。她在自家房内改出一个三四平方米的卫生间,“如今能在家里洗澡,跟城里生活一样。”全海玉说。
漫步于水南村内,家家围墙整齐,院落敞亮,街道上干干净净,映衬着连绵群山、蓝天白云,格外好看。村里还新建了村史馆和宽阔的文化活动广场,不时能邂逅外地来的游客。
“这几年,不仅本村人回来了,还有外地来的租房户以及越来越多的游客,村里越来越热闹。”水南村人才兴边专干金元说起村里的变化,底气十足。
近年来,延边州既补短板,又扬优势,持续改善边境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还注重发挥当地生态良好、资源丰富的优势,让一个个边境村越来越变得安居留人、优居留心。据了解,近年来,延边州将农村厕所改造深入实施,仅去年就完成改厕任务1.3万户。同时全州梯次推进农村污水治理,目前,全州98个边境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100%。
美环境 打造幸福小院儿
在珲春市马川子乡南山村村民常秋菊整洁的庭院中,连串的架子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夏天一到,架子上结满了黄瓜呢。”常秋菊说。原来她利用家里的小菜园种起了黄瓜、豆角,不仅丰富了自家的小餐桌,夏天游客来了也能让游客参与采摘。
“以前院子里放了很多杂物,又脏又乱,现在大家都把院子拾掇干净,不仅种菜,还圈养了几只‘溜达鸡’,种上了花草。”常秋菊告诉记者,村民们现在都比着谁家的院子更好看。
就在常秋菊打理着小院子时,密江村的“积分超市”里也排起长队,村民们用积攒的积分在超市兑换日用品。
“这是打扫庭院的积分票、这是垃圾分类的积分票……”密江村大学生志愿者岳洨玫一边细数着村民兑换的积分票,一边向记者介绍密江村量化了清洁卫生、移风易俗、敬老爱亲等方面的20多个细项工作,通过兑换积分鼓励村民们参与村庄建设。
随着积分超市的落地,村民主动承担起村里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现在大家都把自己家院里收拾得板板正正,家门外的公共卫生也自觉维护。”岳洨玫自豪地说,“每天早上,村民们都会把门前扫干净,村道上基本看不到垃圾了。”
除了发动群众参与村内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村里的长效保洁机制也在逐步建立。
一大早,珲春市三家子满族乡立新村保洁员关忠云就开着他的三轮车挨家挨户地收垃圾。“村民提前把垃圾放门口,我收上来后运到镇上统一拉走,村里没人乱堆垃圾了。”看着条条宽敞干净的街道,美观整洁的家门口,关忠云心里很满意。
目前,延边州累计建设垃圾处理厂65个、垃圾中转站79个,固定农村保洁人员5591名,形成了“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城乡环卫一体化等模式,村庄颜值不断提升。
富口袋 探索新兴业态
一栋栋白墙黛瓦的民居尽显朝鲜族特色、干净的路面向前通向江边……靠着青山绿水资源、G331国道的客流,图们江畔的图们市月晴镇杰满村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家门口赚钱,以前想都不敢想!”村民吴海淑告诉记者,去年她家的辣白菜、小院里的蔬菜都被游客抢购一空。杰满村结合“房车营地”打造契机,给村里农房“穿新衣”,并安装了地下污水管网,提升了村容村貌。“村里的环境好了、游客多了,一些村民在村里开起了农家乐、民宿,在家门口就能有个好收入。”吴海淑说。
就在杰满村村民谋划着开张民宿的时候,珲春市敬信镇防川村的民宿已借助第三方机构市场化规范经营。
漫步在防川村,只见一栋栋朝鲜族民居在碧水青山间错落排列,屋脊中间平行如舟、四角翘立如鹤,青瓦白墙清新优雅,木格窗棂精巧美观。
“我家在村里有两栋房,一栋租给运营公司,一栋自己经营民宿,再加上捕鱼的收入,现在生活可好了。”村民李斗炫一边给渔网配重,一边向记者介绍,以往村里人只能靠在图们江里打渔为生,不少年轻人都外出务工。“现在好了,守着自己的家,既踏实又能赚钱,日子美嘞!”在村党支部的鼓励下,李斗炫今年还办起饭店,打算让在外务工的儿子也回村。“到时候把我们图们江江鱼特色餐饮打造出来,让游客都能尝到物美价廉的江鲜。”李斗炫说。
目前,防川村已有21户村民经营民宿,每户每年至少增加3万元收入。“对在外打工或年纪大不能自己打理民宿的村民,我们鼓励他们将房屋租给公司代为运营,这样村民每年也能收到1.5万元租金。”防川村党支部书记金雄介绍。
防川村以“闲置资产+集体经济+社会投资”为活化路径,充分利用闲置资产,扩宽村民增收渠道,最终达到多元参与、利益共享。“古村落项目投入运营后,采用村企联建的经营模式。公司每年给村集体分红20万元,每隔6年增加20万元。从今年开始,我们就能连着6年拿到每年40万元的村集体分红了!”金雄说。
如今,越来越多的边境村像防川村一样,在焕然一新里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游客,美丽乡村正兑换成村民实实在在的美丽经济。(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唐旭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