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来了,王世英村有“里儿”更有“面儿”
发稿时间:2025-04-18 14:11:00 来源: 大众网
大众网记者 武红鹏 通讯员 张蒙蒙 德州报道
驻村第一书记是乡村振兴“生力军”,“第一”是组织给予的重任,是群众寄予的厚望。德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盛自飞带着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和和光荣的使命,来到宁津县柴胡店镇王世英村任市派第一书记。
宁津县柴胡店镇王世英村,是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先进村,一栋栋中式合院整齐划一,不远处,泥鳅养殖基地已初见规模,一座崭新的泥鳅深加工车间正在建设中。看着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盛自飞心里无比畅快。
2024年2月,盛自飞到村报到,恰逢王世英村泥鳅合作社产业升级的起步期:为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王世英村准备依托当时较为成熟的泥鳅养殖产业,建设泥鳅深加工车间。
“当时村泥鳅合作社的发展方向和目标都很明确,我能做的,就是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资源,努力配合支部发展。”盛自飞说。
为了加快泥鳅深加工车间建设步伐,他直接对接到县住建局有关科室,推动项目提前开建,同时还在项目规划上结合自身经验提出建议。
按照车间原建设规划,深加工车间需建设一处消防水池,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火灾。但盛自飞注意到,车间的位置与泥鳅养殖区仅一路之隔,且附近还有一处坑塘,经过充分的调查了解,他判断车间周边的水源完全可以达到消防标准,单独建设消防水池作用不大,于是盛自飞向村党支部书记陈绪勇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养泥鳅咱是专业的,但盖厂房还真是头一次,最稳妥的办法就是严格按照标准来,但做到了因地制宜,还多亏了盛书记。”陈绪勇告诉记者,少建一座消防水池,就能给村里节省出来一笔资金,缩短一些车间工期,别看省出来的不算多,但在村里可能做不少事情。
今年年初,深加工车间基本建成,盛自飞又“盯”上了养殖基地的办公环境。盛自飞告诉记者,前几年,王世英村的泥鳅产业一直处在发展期,现在建了深加工车间,泥鳅产业也将转型,这就意味着更要想尽办法把产品推出去,而规范化的研发条件和可靠的产业文化就是很重要的一点。于是,盛自飞从设计院请专业的设计人员为车间设计了办公区域和文化展厅。“现在,咱既有了‘里子’,更有了‘面子’。”盛自飞笑道。
如今,盛自飞在王世英村已有一年的光景。一年来,盛自飞不但在抓产业上下功夫,还不断完善王世英村的基础建设,抓好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和志愿服务等重要工作。
为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他在村子周围路旁种了15棵山楂树,30棵柿子树,还为村里的观光路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安装了净水机,让村民们过上了更舒适健康的生活。
“这是我第一次担任第一书记,王世英村的产业基础很好,村民生活也很富足,但我仍然希望用自己的热情和专业,为这里的村民过上更好的生活贡献一份力量。”盛自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