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要闻聚焦栏目 >> 正文

研讨“国企带镇村”的汉阴实践

发稿时间:2025-04-28 10:51:00 来源: 农民日报

  在脱贫攻坚时期,国有企业为陕西省汉阴县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进入乡村振兴新阶段,帮扶重点转向区域能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汉阴县创新推行“国企带镇村”模式,整合资源组建国有乡村振兴集团,与央国企协同合作,发挥资金、管理、市场等优势,取得良好成效。为进一步总结“国企带镇村”经验,探讨欠发达地区市场主体培育路径,近日,中国乡村大讲堂·地方实践经验对话第1期——“国企带镇村,共筑振兴梦”汉阴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活动,在该县双河口镇三柳村朱小鹮营地举行。

  “2021年以来,汉阴县创新推行‘国企带镇村’发展模式,通过发挥国企‘帮扶’优势,实行‘以强带弱、县带镇村’。2024年,县乡村振兴集团资产总额3.71亿元,全年实现经营收入1.01亿元,带动全县140个村共分红422万元,助力全县142个村社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益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汉阴县委有关负责人介绍。

  北京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雷明表示,该模式构建了“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协同机制,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帮扶资产长效管护提供了制度性解决方案和改革样本。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国祥从理论层面解析,汉阴实践印证了“清晰产权+组织创新”的叠加效应,通过将帮扶资产确权注入国有企业,形成“国有企业两端把控+民营经济中间运营”的产业发展框架,全面提升了帮扶资产持续运营的质量与效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霍学喜为汉阴传统产业升级提供了参考建议,汉阴县产业发展仍需要依托“国企带镇村”模式实现进一步的产业规模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左停介绍,汉阴县“国企带镇村”实践为探索更长远乡村全面振兴阶段目标实现路径,为帮扶项目资产管护难、农业产业发展难、村集体经济壮大难、农民群众持续增收难等问题提供了解决办法,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参考。

  据了解,“中国乡村大讲堂·地方实践对话”系列是由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发起举办的线下专家对话平台,以地方优秀实践经验为载体,为促进政府、省级帮扶单位、企业、专家等各方的沟通与合作,为实现乡村的新发展提供经验参考。

  本次活动由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中共汉阴县委、汉阴县人民政府主办,汉阴县农业农村局、汉阴县乡村振兴集团、中国农业大学汉阴教授工作站承办,权威专家、汉阴县各镇村乡村振兴子公司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赵泽宇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萌)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