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要闻聚焦栏目 >> 正文

驻村第一书记即将卸任,村民联名请愿要求留下连任

发稿时间:2025-04-30 10:46:00 来源: 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记者 梁传松

  通讯员 向能来 倪胜林

  黄石一名驻村干部,在所负责的村里干满了两年四个月后,即将要卸任。但在今年4月1日,村里10个小组的村民却联名请愿,要求留下这名驻村干部。原来,这名在黄石市新港(物流)工业园区组织部选派到七约村的“80后”驻村书记书陈俊,两年多时间内,用脚步丈量了七约村6.8平方公里的土地,将737户村民的冷暖系于心间,更以破局之智为这个以水产养殖为主的村庄注入振兴动能。4月29日,极目新闻记者采访了这名村支书,了解到他在七约村两年多时间,凭着一己之力,从民生纾困到产业升级,从数字乡村到健康守护,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画卷。

  上任之初发现望天吃饭

  1988年出生的陈俊是黄石市新港(物流)工业园区的居民。大学毕业后,他回到了老家,在该区委组织部工作。2022年11月,组织安排其到辖区七约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刚到七约村任职时,陈俊便马不停蹄地开始了走访工作。虽然是本地人,但在走访后,陈俊还是大吃一惊:七约村地处长江南岸,海口湖畔,坐落在白马山脚下,美丽的乡村山环水绕,地宽物博,市井怡然,鱼肥粮丰,素称“鱼米之乡”,堪为天然“粮仓”,稻虾养殖成了这里的村民重要的收入来源。然而,虽然很多村民在搞稻虾养殖靠的是人放天养,虽然养殖的面积大,但效益却很低。

村民联名请愿书

  “主要是村里都是留守的老人,技术落后,市场信息不对称。”陈俊说,七约村的1000多亩水产养殖水面,因为没有技术,虾子上市时间晚,每年都是到市场饱和时,该村的虾子也到了收获的季节。再就是依赖二道贩子下乡收购,将价格压得很低。同时,由于专业人才匮乏,导致村民在养殖稻虾时,不会针对性地“把脉施针”,稻虾产量低得可怜,养殖户几乎是“望天吃饭”。

  在走访中陈俊发现,种植方面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如:配套灌溉系统老化,村民滥用化肥农药等等。针对这些问题,陈俊一一都记录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

  技术滞后、信息闭塞、人才断层……陈俊上任仅半个月时间,便总结出七约村的“六大困境”,带着这些问题,他在苦苦地寻找解决的方案。

  “组织上既然将我放在村里任第一书记,就得把自己当成村里的一分子去思考问题,帮助村民解决问题。”陈俊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句话。

  问道取经解决六重困境

  为了解决“六重困境”,陈俊决定“问道取经”。先后组织村干部赴阳新枫林镇、黄颡口镇向养殖户学习智能大棚有机蔬菜种植等智慧农业、参观梅花鹿养殖基地和中药材种植基地等,开阔了村干部的视野。同时,他还联系华中农业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的专家,邀请他们到七约村实地进行调查。并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手把手教村民养殖稻虾技术。促进稻虾增产增收。

  在湖北中医药大学吴和珍教授的指导下,陈俊发现养殖水蛭大有可为,上门做通了当地养殖户张恩斗的思想工作,2023年5月,陈俊带着张恩斗一起赶赴公安县考察养殖水蛭的致富新路径。

  “从养鱼和养虾到养殖水蛭,这是七约村从来没有尝试过的一个新品。”陈俊说,在与湖北中医药大学达成合作协议后,解决了养殖户销售的后顾之忧。当年七约村养殖户开始了水蛭养殖。

  为了盘活七约村1000多亩面积的水产养殖基地,陈俊还组织养殖户到大冶东风农场考察甲鱼养殖前景。

陈俊(左)与养殖户一起在湖中捕虾

  “原来传统的养殖模式产量低,易生病,一旦遇上鱼儿缺氧或生病,养殖户束手无策。”陈俊介绍,有了专家指导,但一些养殖户的硬件设施不到位,他便找到黄石市农业农村局请求支持。在该局的推荐下,由村委会担保,养殖户向一家生产增氧机的企业申请,免费试用一年该公司生产的产品。

  在平时的工作中,陈俊发现一种创新的“虾稻鳜”养殖模式正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新亮点。这种模式将小龙虾养殖、水稻种植和鳜鱼养殖有机结合,实现了一水三用、一田多收。随后,他便动员村民,试点“稻虾鳜”立体种养,目前亩均收益提升40%。

  如今,七约村的“水产版图”上,智慧农业示范园、水蛭养殖基地、黑米试验田等星罗棋布,曾经的“望天田”变身“聚宝盆”。

  以智破局走出向新而生

  “听汽车发动机的声响,我就知道是陈书记又来我家了。”4月29日下午,七约村石头嘴湾村民徐纯安家听到门口响起熟悉的声音,便知道陈俊又来他家了。

  原来,早在两年前,一场车祸导致徐纯安永远失去了双腿,原本是家中顶梁柱突然倒下了,面对高昂的医疗费,让这个家庭濒临破碎。

  “听说陈书记要离开我们七约村,当时感觉心里空荡荡的,如果没有陈书记,我这个家庭就散了。”徐纯安介绍,在陈俊刚到村里第67天,走访中发现他家的情况后,仅用四天时间,陈俊便搭建了政策+众筹的救助网络。在网络平台组织为他捐赠了4.25万元爱心款。同时申请了33万元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协助申领民政救助基金1.5万元,并为徐纯安办理了低保,每月有3400元低保金,让这个濒临破碎的家庭重燃炊烟。

村里的广场经过改造后焕然一新

  翻开陈俊磨破封皮的民情日志,类似的牵挂写满纸页。村民徐和平突发脑出血昏迷住院,其家房屋按揭逾期面临着被银行拍卖,陈俊10次往返与开发商和银行进行协商,讲清楚徐和平家中的特殊情况,最终促成开发商回购房屋、银行减免7万元,协调银行停止起诉和组织为其募捐四千元,申领大病救助2万元,还自掏腰包为其购买“石惠保”,沟通企业帮助其妻子在当地务工。

  “村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陈俊的用于走访的车辆后备箱常年备着米面粮油,随时准备为困难家庭送去温暖。如今,七约村环境变美了,村民口袋也鼓了起来,该村正在打造周末经济,集垂钓、餐饮和露营为一体的度假村。

  但陈俊在该村任第一书记的任期也到了,村民听说他即将要离开村里后,七约村10个小组、42名村民联名请愿,要求留下这名“能做事”的陈书记。七约村副书记徐为武介绍,宰相刘罗锅主题曲《清官谣》中,有句经典的台词“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徐为武说,陈俊在七约村一心为民地付出,村民心里照样也有杆秤。

  (通讯员供图)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