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扎根乡村沃土 共绘振兴画卷
发稿时间:2025-05-20 09:48:00 来源: 贵州日报
“听说来的干部是学校老师,你说能懂咱农村吗?”听说村里来了驻村第一书记,村民们纷纷聚集到村委会,人群中发出疑问,这句话也一直刻在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派驻黔东南州剑河县革东镇麻栗村第一书记邓志刚脑海中。“我在学校是教师,来到这里便成为了学生。”2023年,初到麻栗村时,对村情民俗的不熟悉、对乡村工作模式的不了解、对角色转换的不适应,都给邓志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但他迅速调整状态,深入了解情况,虚心学习经验,全身心投入到了全新的驻村工作中。
探寻发展之路
麻栗村是由原麻栗村、翁备村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5个自然寨,5个村民小组,距剑河县城7公里、台江县城8公里,320国道、沪昆高速穿村而过。全村共有349户1528人,以苗族为主。
刚到麻栗村时,邓志刚就深刻明白,要找准乡村振兴的发力点,必须深入每家每户开展调研,摸准情况。他通过每周例会、党员代表大会、干群连心活动等充分了解麻栗村当前发展情况和村民们所想所需,除此之外,他还坚持每天在工作之余走访村民,拿着小本子奔波在路上的身影深刻印在村民们心里。
“邓书记为人很随和,到每家都亲切地和大家拉家常。”在走访村民的过程中,邓志刚详细了解了当前村里的发展状况,小本子里记满了村民们的意见和诉求,已经解决的问题旁边都打上了勾。“只有实实在在为村民们解决问题,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才能得到大家的信任,才能把大家拧成一股绳。”邓志刚说。
激活经济引擎
经过几十个日夜的探索和思考,邓志刚的工作思路和方向渐渐明晰,村子要长远发展,必须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邓志刚根据当地现有资源,引导90余户群众发展稻田养鱼200余亩;引导致富带头人流转土地150余亩,计划种植钩藤、茯苓等中药材和发展经济果林,通过吸纳脱贫户入股分红及务工等增加收入;并且用好中央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专项资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致富带头人”的模式发展黄牛养殖,该模式被推荐为剑河县农村领军人才(职业经理人)现场观摩教学点,每年促进村集体经济收入10.5万元。
“目前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超过50万元,在革东镇排第一,还成立了一家村集体公司(贵州栗翁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说到这,邓志刚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他回忆道,刚开始那段时间非常辛苦,巨大的压力时常让他从梦中惊醒,“好在最终没有辜负大家对我的信任。”
发挥职能优势
贵州轻工职院努力发挥好坚实后盾的作用,通过深入调研及驻村第一书记汇报反馈,了解和掌握影响当地村民生活的困难和痛点,加大资金投入,持续改善帮扶点人居环境,让帮扶点村民真真切切看见、享受到帮扶红利。
作为贵州轻工职院的一名教师,邓志刚充分用好学院各项资源帮助麻栗村发展,与学院党委宣传统战部、团委、工会、马克思主义教学部、机电工程系、艺术设计系、中职部等对接,2024年在麻栗村及村小学开展了五次“石榴籽公益课堂”、一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品课堂、四批120人次的“三下乡”暑期教学等活动。
2024年11月,村里部分农产品出现了销路难题。“那段时间大家都为了产品销路发愁,邓书记知道了当即就说他来想办法,听到这句话大家一下就放心了。”邓志刚在和学院对接后,带着村民到贵州轻工职院推广销售,帮助村民卖了2.83万元本地小黄牛、大米、紫薯、南瓜等农特产品。
2024年8月,贵州轻工职院参与承办“2024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式部分活动。邓志刚认为这是一个展现村里民族文化的好机会,立即与学院沟通,最终麻栗村苗族飞歌队参与了开幕式表演,用歌声传递民族文化,用舞蹈展现民族风采,获得一致好评。参加开幕式的村民激动地说:“没想到我们的表演有一天还能走上国际舞台。”
此外,村委会还开展了麻栗村第一届捐资助学活动,牵头制定《剑河县革东镇麻栗(翁备)村助学金管理章程》,举办村里首届捐资助学活动,募集资金6.4万元,对2024年新考入大学的27名学子进行资助,营造崇文重教浓厚氛围,麻栗村委会2024年9月被革东镇评为“尊师重教”先进集体。
聚焦群众关切的基础设施短板,实施了系列民生工程:完成消防管网改造工程,惠及2个自然村350余户群众;新建改建卫生厕所43座;修建麻栗三组产业路2公里;安装通村护栏、入户护栏1100米;实施小学食堂、候车亭等公共服务设施修缮;完成污水渠道治理300米,增设分类垃圾桶12个;扩建急弯危险路段3处,消除交通安全隐患;修缮翁备村芦笙场地等。
问及今后的打算,邓志刚信心满满:“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产业支撑仍然是重头,我一定会站好这班岗,重点在村级组织建设、中药材基地扩规模、黄牛养殖基地扩产量、学院帮扶项目实施、促进群众持续增收等方面着力,纵深推进麻栗村‘强双基’工作,持续在居住环境整治、文化氛围提升上下功夫,努力为乡亲们办更多实事,带着大伙儿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为麻栗村未来更红火的日子而奋斗!”
邓志刚只是贵州轻工职院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的普通一员。
近年来,为加强帮扶工作统筹协调,贵州轻工职院下发《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选派及管理办法》《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进一步加强乡村振兴帮扶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重点,落实工作责任,构建帮扶工作常态化机制。依托驻村帮扶干部、教育帮扶干部、科技特派员等人力资源强化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帮扶工作走深走实。
在乡村振兴一线,贵州轻工职院驻村工作队员们组成了一支支服务贵州农业产业发展的先锋队,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实干诠释担当,带着先进理念、资金项目、技术服务,带领村民们话发展、共致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肖知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