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要闻聚焦栏目 >> 正文

驻村书记“驻”进村民心坎里

发稿时间:2025-05-20 09:53:00 来源: 工人日报

  驻村书记“驻”进村民心坎里

  ——驻村书记罗光卫在黔南大地上书写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在云雾缭绕的贵定县云雾镇,有一个名叫平伐的小村庄,这里茶香四溢,花椒满园。自2023年5月起,这里便多了一位忙碌的身影——贵州省黔南州总工会下派的驻村第一书记罗光卫。从前任驻村书记手中接过接力棒后,罗光卫立足平伐村人多地少,产业发展不平衡,劳动力流失严重的实际,聚焦农民增收、产业振兴,精心制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计划,不断提升村级发展“软实力”,铺就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党建引领强根基 实干担当聚民心

  “驻村工作不仅要上接天线,更要下接地气,让党的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采访中,罗光卫说。驻村以来,他化身“理论指导员”“政策宣讲员”,让惠民富农政策切实落实到群众中去,将党的政策送进“千门万户”,想方设法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针对村党组织凝聚力不足的问题,他创新推行“群众推荐+导师培养”模式,从返乡青年大学生、致富能手中选拔后备干部,建立“一对一”帮带机制,短短两年,共有2名大学生由发展对象转为预备党员,通过群众会推荐产生7名村两委青年后备力量,由县、镇挂村领导和第一书记指导培养。

  开展工作摸清民意是关键,以“拉家常”的方式倾听民声民意是罗光卫开展工作的法宝之一。在村子里,随时可以看到罗光卫开展群众院坝会、走村入户,与老百姓拉家常、话出路、想办法。在了解问题所在后,罗光卫先后争取多方资金支持石马河古桥维修保护工程、街道内涝积水排污通道改造、农户下水道排水不畅等核心问题。

  罗光卫还组织“党员联户”行动,每名党员联系10户以上群众,定期收集诉求、解决问题。擦亮平伐“州级文明村”品牌,党建与民生深度融合得到有效实践。

  产业振兴谋发展 精准施策促增收

  村子靠什么发展?罗光卫在田间地头找到了答案。依托平伐村“茶香椒红”的资源禀赋,两年来累计向村民发放花椒苗4500余株,集中种植面积累计增加122亩,并邀请来黔南州农科院欧平勇、贵定雪芽创始人李金石、深圳一播红互联网企业等专家进行现场教学,累计培训茶企职工和茶农640余人次,助力云雾贡茶成功入围全国茶叶重点百强县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庭院经济”成了村民的“绿色银行”,成功打造“一村两品”产业格局。

  2024年,平伐村集体经济收入首次突破110万元,较2022年增加32万元,罗光卫被评为贵定县优秀共产党员和全县优秀网格员。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罗光卫推行“动态监测+精准帮扶”机制,对脱贫户逐户建立档案,帮助村民解决生姜滞销等,燃眉之急。“罗书记的‘带货’本事,比网红还管用!”村民的调侃里满是感激。

  民生为本筑和谐 乡风文明展新貌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近年来,罗光卫积极推进创新基层治理工作,“两改两治理”入户宣传率100%,村民参与环境整治成为自觉;他带领的工作队和村两委共同组织的“村BA”、龙年舞龙灯等活动,得到广大群众高度评价,同时还支持布依族古歌、茶马古道文化挖掘,推动传统与现代交融。“以前打麻将的多,现在跳广场舞、读书的多了!”村民李婶的对比评价折射出乡风巨变。

  对特殊群体的关怀更显温度。罗光卫定期通过入户访谈、院坝会等开展送政策和送服务上门,对脱贫户、监测户实现户户见面,防返贫申报、务工补贴、合作医疗等惠农政策宣传覆盖所有村民,帮助争取低保等政策帮助3户困学致贫和14户困病致困群众,争取工会金秋助学3人,组织村医对老年人、慢性病、重疾患者和残疾人开展问诊和健康指导120余人次。村民动容:“他把我们当亲人!”如今,平伐村荣获“贵州省最美茶乡”称号,罗光卫却谦逊如初:“成绩属于全体村民,乡村振兴永远在路上。”。

  如今的平伐村早已不是当初的小而穷,而是一片产业“强”、乡风“淳”、治理“安”、农民“富”的沃土。这些改变罗光卫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乡村振兴是场接力赛,我愿做奋力奔跑的那一棒!”(王鹏 钟炼杰)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