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要闻聚焦栏目 >> 正文

竹林直播间里的乡村振兴密码

发稿时间:2025-07-24 10:43:00 来源: 人民网-广西频道

驻村第一书记和村民向网友热情推介鲜笋。梁山摄

  “家人们看,这是我们村现挖的麻竹鲜笋,脆嫩爽口,可炒可炖,怎么做都好吃!”近日,在广西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黄金镇宝聚村麻竹产业基地的竹林间,驻村第一书记孙盈带领着村民,手持刚挖出的竹笋,面对手机镜头热情推介。

  这场别开生面的“竹林直播”助农活动,吸引了众多网友下单,带动当日鲜笋销量达1500公斤。这是该村以党建引领返乡创业、带动村民增收的生动实践。

新鲜出土的竹笋整齐陈列在直播台上。梁山摄

  支部搭台引雁归 青年创业有底气

  2022年,在外打拼多年的电商青年路安途响应村党支部号召,毅然返乡创业。“他们帮我协调土地流转,还帮助争取政策扶持,让我吃下了定心丸。”路安途感激地说。

  为支持这个返乡创业项目,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在项目筹备初期便组织骨干跟进服务,在土地流转、技术指导、政策落实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为产业发展做好保驾护航。

  如今,这片240多亩的麻竹基地已成为村里的“致富林”。依托该县大力发展螺蛳粉原材料的产业优势,基地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年产优质鲜笋约15万公斤,每年带动季节性用工300余人参与种植、管护等工作。

  “有党支部当后盾,我们发展产业更有信心。”路安途指着郁郁葱葱的麻竹林说道。在党支部的建议下,基地近年来推广“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种植模式,利用麻竹林下空间套种艾草等中药材,进一步提高了土地收益。

直播现场。梁山摄

  直播带货拓销路 村民就业有增收

  “现在我们的鲜笋通过线上销售,销路越来越好!”在基地的加工区,脱贫户覃万强边打包边介绍。

  今年以来,基地创新营销方式,组建了5人的直播团队开展线上销售。路安途充分发挥电商从业经验优势,带领村民探索“互联网+农产品”销售新模式。他将电商理念融入产业发展,正在培养一批既懂种植技术、又掌握电商营销技能的复合型新农人。

  村党支部也积极组织推广,助力开拓线上销售渠道。党员带头学直播,村民轮流当主播,竹林、车间都成了天然直播间。

  这种新的销售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鲜笋销售渠道不断拓宽,基地日均线上销售鲜笋超1000公斤。

  更可喜的是,带动了20余名村民就业,从挖笋、分拣到打包、发货,村民们根据自身情况参与不同环节,实现了家门口增收。

  “我在基地干了两年多,现在每月都有稳定收入,日子越过越有奔头。”长期在基地务工的村民黎逢春满意地说道。

村民们正麻利地捋下艾草杆上的嫩叶。梁山摄

  小竹笋育大希望 乡村振兴谱新篇

  “我们要继续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让更多村民受益。”孙盈介绍,村党支部正在帮助谋划延伸产业链条,提升麻竹产品附加值,让特色产业发挥更大效益。同时,利用套种的艾草发展艾制品加工,进一步增加产品附加值。

  在党支部引领下,宝聚村的麻竹产业展现出更为强劲的发展势头。“我们基地每年为村民发放劳务费近5万元,今年总产值预计有望突破50万元,希望能带动更多村民增收。”基地负责人路安途介绍,言语间满是对发展前景的笃定与期待。

  更令人振奋的是,产业发展的示范效应正在显现,越来越多的村民对特色种植萌发热情,部分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也表达了返乡创业的意愿。

  “我们要把党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让更多年轻人愿意回、留得住、干得起。”宝聚村党支部书记李昌能充满信心地表示。

  竹林间,村民们正忙着采收新鲜的竹笋;基地里,一箱箱包装好的产品整装待发。这个由党支部引领、返乡青年带动、村民共同参与的乡村振兴故事,正在宝聚这个小村落中书写新的篇章。(陈燕 梁山 巫慧绮)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