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要闻聚焦栏目 >> 正文

“幸福之花”绽放记

发稿时间:2025-08-02 11:02:00 来源: 农民日报

  如果要帮云南选一张风物名片,云花大概率会入围。凭借独特的气候资源优势和40年的发展积淀,云南花卉产业早已傲视国内,香飘海外。

  时间的书页次第翻开,发展的篇章日新月异。2020年,云南花卉产业入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吹响了强弱项、补短板,打造国内最优、世界一流花卉产业集群的号角。

  “云南花卉产业前景广阔,要着眼全产业链,从种业端、种植端、市场端不断深耕细作,让这一‘美丽产业’成为造福群众的‘幸福产业’。”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从战略全局高度,为发展云南花卉产业把脉定向。

  如今,云花全产业链产值超1400亿元,“让世界每一朵鲜花都带着云南的基因”已不仅是愿景,更是正在实现的现实。从开远花农清晨打落的第一滴露珠,到“买卖全球”的跨境电商网络,传统与现代的交响中,一朵花正成为观察云南乡村振兴的绝佳样本。

科技破局:从“靠天吃饭”到“智慧种植”

  俯瞰云岭大地,高黎贡山、怒山、哀牢山等大地“褶皱”巍峨雄奇。山多地少、耕地分散,适宜耕作的土地面积占比过低。云南农业要强,根本出路在特色。云花,就是大自然赐予云南最美好的礼物。

  不过,云南花卉虽久负盛名,长期以来难掩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化水平低等发展痛点,亟须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加以破解。

  昆明市晋宁区云天化花卉产业示范园内,品类各异的鲜花竞相绽放。该示范园集育苗、智能温室大棚、水肥一体化、无土绿色栽培、全程数字化管理系统以及鲜切花采后处理、预冷储藏等先进技术于一体,是国内规模较大的高标准设施农业示范基地。

  曾经的竹棚土栽,已蜕变为智能温室里的科技革命。云花产业刀刃向内,掀起一场“涅槃之变”,仅在这个园区,就引进了2个院士团队和12个全国顶尖的科研团队,并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成立“花卉科技小院”,以科技创新破局云花产业化挑战。

  “推动云花产业由重数量向重品质转变,用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云天化花匠铺负责人姚江兰介绍,示范园直接带动周边千余户农户从事花卉生产,提供的技术服务覆盖1.2万亩,使农户生产高品质(AB级)鲜花占比提升20%。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加强花卉种业自主创新,云南省开展种业振兴行动,引入1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协同攻关,获得授权新品种800余个,自育品种市场占有率从2020年不到5%提升至2024年的15%,主要花卉种苗自给率达85%。

  相较其他产业,花卉产业需要的种植环境更为严苛。为提升种植设施化水平,云南省重点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推广“温室大棚+基质栽培+水肥一体化”绿色高效设施栽培模式,水肥循环利用鲜切花种植面积达2.5万亩,高标准设施化种植面积达14.5万亩、占比36%。

  数字时代,万物互联,“数字云花”让产业链条透明贯通。为加快产业数字化赋能,云南省大力发展数字花卉,积极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加快花卉产业数字化转型,建立云花产业数智化服务联盟,强化信息共享和数据协同。现如今,斗南花卉拍卖交易中心的“数字云花”项目,已实现生产、交易、集配等数据一体化贯通,“智慧云花”赋能鲜花优质率达70%。

市场突围: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花瓣腌制、调和馅料、酥皮揉制……在云南,“食花”的习俗历史悠久。酥皮包裹的玫瑰鲜花饼,让世界读懂云南的浪漫与诗意,成为无数游客与食客心中“舌尖上的云南”。

  鲜花饼的酥香里,藏着云南“食花经济”的巧思。年产量两万吨的玫瑰馅料,串联起种植、加工、旅游全产业链,带动数万农户增收,已成为云南“鲜花经济”的重要支柱。

  事实上,面对鲜切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的成绩,云南早已在思考:如何能让云花产业在市场端释放更多能量和价值?

  产业集群的打造进一步释放动能。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推进花卉产业区域集聚发展,打造科研、生产、加工、交易等全产业链,云南省构建昆明晋宁区、呈贡区和曲靖马龙区、红河开远市等“一个中心、五大功能区”产业发展集群,形成亚洲高品质花卉生产、交易流通和科技创新中心。

  同时,大力创新产业园区建设运营模式,探索形成招引行业头部企业投建花卉现代设施园区、村集体经济建设运营花卉示范项目、政府平台公司建设招商入驻现代花卉产业园区3种模式,打造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6户,吸引荷兰、德国、法国、日本等国的20余家花卉外资企业在云南建设基地或拓展业务。

  鲜花易逝,精深加工是延展产业链的必经之路。“冻干机加工一炉鲜玫瑰花要12至14个小时,当天采的花当天加工完。”弥勒市小河边村近年来大力发展玫瑰种植,美丽的玫瑰花不仅提升了小河边村的“颜值”,也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小河边村小组党支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1公斤干花最高可卖到200元,村民守在村里也能有高收入。

  冻干玫瑰、玫瑰精油、玫瑰香皂、玫瑰沐浴露……数十个玫瑰主题产品陈列在小河边村玫瑰系列产品直营店。弥勒市农业农村局产业发展与信息化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小河边村已成为弥勒市可食用玫瑰的收购加工核心区,辐射带动全市可食用玫瑰种植面积超过5000亩,村民年人均收入由不足4000元增至6万余元。

  种得好,更要卖得好。云南省创新花卉交易方式,推行花卉电商、直播带货及O2O、B2C等营销模式,依托电商平台提升花卉销售能力,斗南花卉交易中心从事鲜花直播的人员超5000人,其中电商品牌“云舍花卉”2024年成交额超过5亿元,抖音平台单日最高成交额逾1000万元,近5年来全省花卉电商销售占比从15%提升到30%以上。

融合蝶变:从“单一产业”到“花漾生态”

  展厅内各色花卉植物绚丽缤纷,多维度展示“云花”风采,国内外企业洽谈热烈,各地“当家花旦”漂洋过海走上国际舞台……每年9月,花城昆明都会迎来一场盛会——中国昆明国际花卉展。

  与往届花展相比,2024年花卉展共有13个国家434家花卉园艺企业、8.4万人次参展观展,贸易额超两亿元,观众数量、交易量再创新高,云花国际竞争力、影响力不断提升,昆明花展已成为展示花卉产业新成果和创新趋势的重要平台。

  昆明花展茁壮成长的背后,体现出社会公众已从基础物质满足转向多维度的精神文化追求。园艺观赏产业作为现代都市生活美学的重要载体,正加速形成消费新生态,这给云南花卉带来另一个跃升机遇。

  为加强品牌打造,强化花卉品牌培育,云南省连续多年开展“10大名花”评选工作,累计评选奖励15家企业及其品牌,持续提升云花知名度。擦亮云花国际品牌,共有62个花卉品牌纳入“云品品牌”目录,其中观赏型花卉36个、食用花卉15个,创响了一批特色品牌。

  延长产业链,关键要以花为媒,促进花文旅融合发展。近年来,云南省创新“花卉+文创+旅游+体育+N”融合发展模式,推动斗南花卉小镇、卧龙古渔村等花旅项目建设,打造浪漫花都之旅等多条精品旅游路线,斗南花卉市场年接待游客超过700万人次。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区引入北京天创等企业,整合当地传统村落、非遗等发展观光、研学旅游,成功创建AAA级景区。

  云花产业之重,更在于连接着万千花农。云南省探索“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共赢机制,因地制宜建立“园区+企业+花农”等利益联结模式,推动农民全方位、多层次融入花卉产业链。云天化花匠铺科技公司积极引进院士团队,成立“花卉科技小院”“花田学校”等,自主研发花卉品种30余个,服务800余户农民近万亩基地,优质花产量提升20%。

  “如今花农吃上了‘产业饭’,端稳了‘致富碗’,生活过得像花儿一样美。”斗南花卉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日上市鲜切花约3100万枝,联结全省19万户花农、2200多家花卉企业、1000多家物流企业、35万多家花店,2024年助力花农收入同比增长28%,真正让“美丽产业”绽开“共富之花”。

  “‘美丽产业’已成为造福群众的‘幸福产业’,花卉产业集群效应正在逐步释放。”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云花”产业集群项目持续强化推动“云花”品牌打造,加快培育了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花卉品牌企业,推动“云花”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打造“云花”内涵丰富、结构全面、特色鲜明的亮丽名片。

责任编辑: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