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要闻聚焦栏目 >> 正文

径山村:三步蹚开生态共富路

发稿时间:2025-08-09 13:47:00 来源: 农民日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趁

  农民日报 | 2025年08月09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趁

  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藏着一个被万顷竹浪、千亩茶垄环抱的村庄——径山村。村里森林覆盖率96%,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每立方厘米高达3万个。这个仅有1662名户籍人口的小山村,成功入选首批“中国零碳村镇促进项目”试点名单,走出一条令人瞩目的生态共富的低碳之路。

  径山村的低碳之路,始于脚下“绿色金矿”。“我们村有一大片毛竹林,碳储量超万吨,再加上年均1944小时的充足日照,这可是一座大自然赋予的‘绿色银行’!”村党支部书记俞荣华介绍,经过规划,村里决定将“碳银行”点绿成金,围绕“生态固碳、产业降碳、数字管碳”三大路径,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经过与浙江农林大学携手,浙江省首个村级竹林碳汇项目在径山村落地。“我们配套了碳通量观测站,一根毛竹从砍伐到加工,全程的碳足迹在这个平台上一目了然。”技术员李伟指着碳汇监测平台说,目前径山村科学抚育了2000亩毛竹林,预计年增碳汇5000吨,让竹林真正成为固碳增汇的生态屏障。

  走进径山村,家家户户的房顶上,一块块蓝色光伏板熠熠闪光。近年来,通过“政府补+村集体奖”,50户村民安装了光伏板,总装机300千瓦;游客中心则“披上”光伏建筑一体化外衣,年发电自给率高达90%;在智慧茶园,传感器实时精准调控水肥,节水节肥的同时,减少20%碳排放。

  村委会大屏上,数字驾驶舱充当着全村的“大脑”,全村用电、碳汇等数据实时跳动,为精准控碳提供坚实支撑。村民王大姐是积分达人:“垃圾分类能攒积分,我攒了120分,换了台节能风扇,实惠又环保!”

  如何将低碳理念深入人心,激发村民参与热情,让村民从“旁观者”变成“主人翁”?径山村“软硬兼施”,妙招频出。

  俞荣华介绍,村里创新“无保洁员村”模式,将环境治理写入《禅村公约》,乱扔垃圾者扣积分,屡犯者暂停村集体福利,坚持硬约束。同时推出30项低碳行为积分规则的软激励,积分就是真金白银,1积分等于1元等价物,可兑换日用品或折现。2024年,村民因绿色出行、光伏发电等累计兑换12万元。

  “以前觉得低碳是政府的事,现在自家光伏板能发电还能赚钱,谁不积极?”村民张建国咧嘴一笑。目前,全村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达44%,年碳减排超6000吨。

  低碳理念不仅守护了生态,更赋能产业发展。生态价值最先转化为市场竞争力的,是碳标签茶走俏市场。手机扫一扫茶叶包装二维码,从种植、加工到运输的碳足迹跃然屏幕。“碳足迹少的茶,每斤溢价15%还是很抢手!”茶农陈明说。

责任编辑: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