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村干部工作热情高,村民致富信心足,生活环境也美,村集体经济收入有了新突破,这得感谢李书记和驻村工作队!”8月7日,在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谷熟镇朱阁村,说起村里的变化,该村党支部书记杨俊生深有感触地说。
杨俊生口中的“李书记”,是虞城县城市管理局驻朱阁村第一书记李红领。2015年7月,李红领被选派到朱阁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十年来,朱阁村修通了幸福路,村民精神气足了,特色产业带动了村民稳定增收,村民的日子更是过得芝麻开花节节高。
十年前的朱阁村曾是一个基层党支部软弱涣散村,基础设施较差,村民外出“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常态。“以前,村里是土路,一下雨又湿又滑,稍不注意有可能滑倒,村里的水泥路修好后,不仅人车分流,还配套宽阔的文化广场,安装了路灯。”84岁的赵新礼饭后总喜欢在村里走一走,说起村里的变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李红领回忆,原来的朱阁村活动室十分破旧,室内设施极其简陋。为此,李红领心想:一定要改善办公环境,给村民提供一个舒适、方便的办事环境。于是,他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先后修建了村室、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帮扶车间、乡村大舞台、文化大广场等,配备了办公桌椅、电脑、空调等,完善了功能配套设施。
为加快村庄建设,李红领在村里招募组建了拥有31名成员的“朱阁村创新志愿者”团队,安排5名共产党员讲党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仅推动了乡村振兴建设和乡村治理融合全面发展,促进了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发展,还拓宽了村民增收致富渠道,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如今,傍晚时分的朱阁村,村民三五结伴在村内散步。每到节假日,很多返乡的村民来到新活动室健身、打球、读书等,小朋友在村文化广场尽情玩耍。通过活动阵地建设,不仅方便了村民办事与休闲,而且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摘掉了物质上的贫困,还消除了村民们精神上的贫困,真正打通了服务村民“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李红领和朱阁村“两委”把特色产业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全面发展,一条条生产线开足马力,一名名工人干劲十足,各产业车间争分夺秒赶订单,千方百计抓生产,生产不停、节奏不减,走出了一条“村美、业强、民富”的新路子。村里有了产业支撑,有力地解决了村民增收问题,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前,俺在外地务工,离家远。现在,俺返乡后来到车间务工,每月能领到3000元左右的工资。”朱阁村村民李欣欣在春风得意服饰加工车间内说,“车间发展,关键是人才。现在,车间里缝纫工、裁剪工、设计师、质量检测员等专业人才很多。”
目前,朱阁村建设有300千瓦光伏电站、“汤都红谷”酿酒厂、恒美道具厂、春风得意服饰加工车间、聚仁纺织加工车间,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0多万元,这些车间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还带动了180余名村民就业,带动帮扶效果良好。
“今后,朱阁村将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以激活村集体经济拓宽村民增收路径。”李红领介绍,朱阁村将在现有的基础上扩大特色产业规模,让特色产业成为富民强村的大产业,让村集体强起来,让村民的小日子美起来,为乡村全面振兴不断注入新动能。
作者:贾震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范亚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