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笔者来到青原区东固畲族乡殷富村看到,新修的环村公路像一条玉带环绕着这个曾经偏远的畲族村落。2021年8月,井冈山大学派驻的第一书记宋耀东来到这里时,面对的是村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落后的困境。4年间,他带领村民发展黑木耳、茶叶种植以及服装加工等特色产业,将村年集体经济收入从6万元提升至34万元,实现了山乡巨变。
党建强基引领发展
“过去开党员会,喇叭喊三遍人才到齐。”老党员刘德新回忆道。宋耀东强化党建引领,把“三会一课”搬到茶园车间,创新“田间党课”形式。在服装加工车间里,党员们一边踩着缝纫机,一边讨论着产业发展规划。
返乡创业青年刘昱至今记得宋书记的“三顾茅庐”:“他带着村里的帮扶计划来找我,说家乡需要你们这些见过世面的年轻人。”如今,这位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通过直播将畲乡的茶叶、红薯干卖到外地。
饮水工程解“揪心事”
“现在拧开水龙头就有清泉流,再也不用半夜排队挑水了!”村民张大爷每天拧开自家院里的水龙头,清澈的水流哗哗涌出。2023年旱季,宋耀东积极协调争取井冈山大学帮扶资金6万元,打出一口236米深井,彻底解决了困扰大山脚下自然村组村民多年季节性缺水的“揪心事”。
在解决应急用水后,宋耀东着手推进村内供水管网改造工程,筹措专项资金实施饮水工程,铺设管网8公里,让全村245户村民喝上了“放心水”。
帮扶车间助农增收
走进200平方米的村集体服装厂,缝纫机声此起彼伏。脱贫户邱春华熟练地操作着电脑缝纫机:“这批订单,要赶制500套。”她手指翻飞间,一件件成衣逐渐成型。
这个投资19万元的帮扶车间现有28台设备,吸纳了26名留守妇女就业。技术能手李根华经过培训,现在月收入3000元。“以前要去城里打工,现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她说。
情系畲乡日子红火
去年盛夏汛期,村民张学平再也不用像往年那样,半夜顶着暴雨用沙袋堵洪水了。宋耀东多方奔走争取50万元水利专项资金,为村里筑起了250米长的防洪堤坝。今年雨季,新修的河堤如一道“铜墙铁壁”,将山洪牢牢挡在村外。
如今的殷富村,38户村民家的旱厕都改造成了冲水式卫生厕所;每到周末,村里的“井冈山大学童心港湾”总是欢声笑语,大学生志愿者们带着孩子们画画、唱歌、做手工。
站在新硬化的环村公路上,宋耀东指着远处的茶山:“明年我们要把茶园扩大到150亩,正在申报3A级乡村旅游点。”他的驻村日志最新一页写着:剩余6个问题正在推进,其中就包括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东固畲族乡党委书记吕冬检说:“宋耀东把论文写在了畲乡大地上。”而村民们说得更朴实:“宋书记来了,我们的日子更红火了。”暮色渐浓,新装的路灯一盏接一盏亮起,像一串珍珠环绕着这个焕发新貌的畲族村落。(侯竞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