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要闻聚焦栏目 >> 正文

“泥腿子队长”的乡村振兴答卷

发稿时间:2025-08-28 10:46: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队长,你走之前一定要到我们村坐坐啊,我们给你送个行。”前不久,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驻村工作队队长张文彬两年任期届满,即将离开。消息传开,多个村的村民发出邀请,朴实的话语中带着不舍。

  这位被群众称为“泥腿子队长”的干部,是广西梧州监狱党委委员、副政委。2023年6月,他响应组织号召,主动报名来到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罗城,担任县驻村工作队队长。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全县总面积2651平方公里,辖7镇4乡142个村(社区),总人口38.8万,其中仫佬族占34.9%。2020年11月,罗城退出贫困县序列,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任务依然艰巨。

  从监狱管理者到驻村工作队队长,工作内容和环境变化显著。“刚开始确实有点迷茫。”张文彬说,“监狱工作注重制度、流程,而乡村工作涉及千家万户,问题复杂琐碎,一切都要从头摸索。”面对陌生领域,他抓紧学习“三农”相关文件,积极参加各类乡村振兴专题培训,钻研业务知识。凭借一股韧劲,短短一两个月,他就进入了角色。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犁田、耙田、插秧这些农活都干过,所以我知道,要了解农村的真实情况,不能只听汇报,要亲临现场。”张文彬说。熟悉工作后,他坚持多跑一线,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田野和厂房,用自己的耳朵去听民情和民声。在任两年,除了必要的会议和出差,他将大部分时间用于走访乡镇和村庄。这个习惯,让他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也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

  2023年9月,正值旱季,德音村某屯群众饮水困难,同村的邻屯有地下水源,但协调借水未果。生活用水缺乏,屯里居民意见很大。张文彬在下乡走访中得知后,请来水利局技术人员到现场办公。他发现,这并非简单的水源之争。邻屯虽然有充足的生活用水,但干旱也导致生产用水缺乏。水源之争的背后,是生活、生产用水和资源配置的矛盾。

  “我们出面调解,一方面在地下水源处安装抽水设备,为缺水屯提供生活用水;另一方面出资为邻屯修建蓄水池,保障其生产用水。”张文彬说,最终,两屯百姓的用水难题都得到了解决。“老百姓的事,你帮他解决了,他就会信任你,后续工作也好开展。”

  以此事为契机,张文彬按照县委工作部署,推动全县排查饮水困难村屯,专题调研群众饮水难问题4次,打水井9口;调研生产用水问题3次,维修水轮泵15台、新修小水坝1座。

  每周至少下乡3天,是张文彬的习惯。在村民眼里,他是一个能坐下来谈心的人。“只有身在一线,才能摸清老百姓家里的实际情况:劳动力如何、有什么可以生产、收入怎么样、需求是什么……这样才能为他们匹配合适的政策,帮他们提高收入。”张文彬说。

  在任两年,他走遍了县里的村落。监测户的家、厂房的生产线、村镇的集市,都留下了他的脚印。他推动落实“以奖代补”政策,鼓励群众发展产业;组织“农市大集”活动,帮助农户拓销路;牵线后盾单位进行消费帮扶,解决农产品滞销难题;严格管理驻村工作队,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这段经历让我跳出以往相对封闭的工作环境,视野更开阔,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对基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张文彬说,工作两年,他付出了汗水,对罗城的一草一木都有了感情,也希望后来者接过乡村全面振兴的任务,在持续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今年7月,张文彬荣获“2023-2024年度广西驻村工作队优秀个人”称号。对他而言,这份荣誉是认可,更是责任。“比起荣誉,更让我珍视的是村民们那句‘常回来看看’。这简单的几个字,是对我两年工作最大的褒奖,也让我明白,驻村工作的价值,就藏在解决的每一个群众难题里,藏在帮农户卖掉的每一件农产品里,藏在村民们的笑脸上。”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谢洋 实习生 江畅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