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要闻聚焦栏目 >> 正文

驻村干部吴作茂的三重角色

发稿时间:2025-09-04 10:03:00 来源: 天眼新闻

  “唐叔,周二您不是说要拉两只鸡去卖吗?抓住了没?我下午回遵义给你带去卖了!”周五午后,吴作茂刚停稳车,唐兴权老人便笑着迎了上来。后备箱里,整整齐齐码放着他清早挨家挨户收来的鸡蛋和蜂蜜——都是他细心收集的“宝贝”。2023年驻村以来,这位来自遵义公交集团的干部吴作茂,一步一个脚印走访民情,一点一滴实干破题,成了村民口中“靠得住、肯办事”的“贴心人”。

  周末“带货员” 后备箱载满致富期盼

  初到正安县谢坝乡鱼泉村,吴作茂便深入每家每户细致调研,从生活琐事到发展难题,一一记录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

  在一次闲聊中,他了解到村民散养的土鸡和鸡蛋品质优良,却苦于销路无门。“土鸡养得多、土鸡蛋也多,自己根本吃不完,想卖吧,又不知道往哪儿送。”唐兴权无奈地说。

  吴作茂当即承诺:“别担心,周末我回遵义时帮大家带出去卖!”从此,每周往返城乡义务带货,再将卖得的钱分文不少交到村民手中,成了他驻村工作的重要日常。

  技术“引路人” 黄土地萌发产业新芽

  2025年初,村里八户村民向吴作茂提出种植高价值药材五倍子的意愿,但缺乏技术支撑。

  吴作茂认真分析鱼泉村海拔与气候条件,确认适宜种植后,迅速对接绥阳县宽阔镇红光村五倍子种植基地。3月份他便带领村民谢刚、谢良军等村民前往该基地实地考察,蹲在地头向技术员认真学习选苗、剪枝、施肥等关键技术,详细记录每个环节。

  为进一步推动技术落地,他又邀请谢坝乡农业技术员谢启余到村开展定点指导,协助村民科学选址、规范定苗。

  如今,在吴作茂的持续跟进与技术支持下,谢刚、谢良军、叶志等村民的五亩土地上,五倍子苗已茁壮成长、郁郁葱葱,产业振兴的新希望正悄然萌发。

  水池“筑建者” 清泉水流进百姓心田

  鱼泉村京明组黄土坎寨子以往缺乏完善蓄水设施,村民饮水仅靠山涧流水,通过管道接引使用,日常尚可维持,但旱季可能面临缺水困境。

  吴作茂了解后,将此事列为重点解决事项,积极向谢坝乡人民政府汇报,并与水务部门反复沟通、争取资金支持。

  他全程参与水池的选址、设计和施工监督,历经多方努力,一座崭新坚固的蓄水池终于在黄土坎寨子建成。甘冽的山泉汩汩流入池中,不仅满足了全寨日常饮用需要,也为应对季节性干旱储备了充足水源。

  驻村期间,吴作茂始终坚守一线,群众有困难,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遇到医保政策不了解的农户,他便搬个板凳坐在门口,一条一条耐心讲解。“力量虽微薄,但能为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赢得他们真心的信任,这一切都值了。”吴作茂常笑着说,眼角的皱纹里盛满了温暖,“只要村民需要,我会一直做下去。”

  当村民接过卖鸡和鸡蛋得来的零散钞票,当第一株五倍子苗抽出新芽,当清泉潺潺流出……这些点滴瞬间,汇聚成吴作茂驻村工作的深厚底色,折射出一名党员干部扎根基层、担当奉献的品质,也如曙光初照,照亮鱼泉村乡村振兴的奋进之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杰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