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干为担当 书写乡村振兴答卷
发稿时间:2025-10-11 10:10:00 来源: 人民网
金秋九月,广西象州县罗秀镇凤阳村委院子里温情涌动。村民们手捧感谢信与锦旗,围着即将离任的驻村第一书记李爱华,有人红着眼眶紧握他的手,有人反复叮嘱“常回来看看”。这场自发的送别,是这位水族汉子扎根基层、躬身实干的最好见证。
作为象州瑞象集团派驻的第一书记,李爱华身着“红马甲”,在象州两个乡镇留下深深足迹,连续两年获评优秀。2023年6月刚到马坪镇龙岩村,他第一晚夜访便摸清村民“心病”——二厘水库因喀斯特溶洞漏水,自1970年起无法蓄水,下游三个村委5118亩农田长期“靠天吃饭”。面对特殊地质难题,他迅速统筹部署,多方奔走筹措资金,发动40余名党员群众义务投劳,仅用11天就完成溶洞修补,让干涸56年的水库重现碧波。即便2025年春节后调离龙岩村,他仍记挂承诺,又多方筹措到5.82万元资金和74立方混凝土,发动群众自筹15万余元,带着大家义务完成水库加固,为农田灌溉筑牢根基。
2024年8月调任凤阳村,李爱华便立下“走一线、摸实情、找对策、解难题、促发展”准则。他总趁夜晚村民在家时,挎着本子走遍全村,村头听诉求、田埂问生计,村民说:“他本子上记的不是字,是我们的难处,比自家事还上心。”
今年开春,凤阳屯遭遇严重旱情,村民缺水、春耕受阻。“群众有水喝、庄稼能下种,这是底线!”李爱华第一时间带村干部踏遍山坳找水源,连夜写报告上报。他一边紧急联系消防部门送水54次,300吨“救命水”流进村民水缸,每次送水他都提前维持秩序,还协助老人扛水上门;一边扎进农田,上级支援的抽水机一到,立刻抽水入渠,让60余亩耕地及时插上秧苗。他还带领党员群众清理2.05公里水利沟,手上磨出水泡、衣服湿了又干,硬是打通了灌溉“动脉”。
种秋稻时,他向派出单位申请2000元抗旱资金,亲自买燃油送到灌溉盲区,助力390余亩稻田栽种,烈日下帮助留守老人抽水,冒雨给患病农户插秧,15名党员、志愿者跟着他加入抗旱队伍,田间的“红马甲”成了最动人的图景。当凤阳屯新建水源在第六口井钻探至100米时,清泉喷涌而出的那一刻,大家激动得红了眼眶。
驻村期间,李爱华既紧抓乡村发展“产业大事”,也用心解决群众多件“急难愁盼”。他带领村民种下60亩巨黄竹、麻竹,铺就绿色产业路;安装73盏太阳能路灯照亮6个屯巷道;向派出单位争取600只鸡助力46户脱贫户(监测户)增收;化解3名群众十余年的落户难题;帮助脱贫户解决蜂蜜、鸡蛋滞销问题,协调移动公司给偏远老人拉网线;躬身清理公路上掉落的甘蔗、砖块和碎木屑等,保障村民出行安全。村委墙上悬挂的一面面锦旗、群众手写的一封封感谢信,都是村民对他的认可与信赖。
离任前,李爱华仍不停歇:对接爱心企业广西安翔混凝土公司要到剩余混凝土,带着党员、群众义务补好多处坑洼村道;连续几晚夜访排查,用村集体经济资金修好20盏路灯;又协调爱心企业广西朗迪建筑公司、来宾维都林场资助,给故村、凤阳两个屯的球场装上太阳能灯。如今每到夜晚,球场满是欢声笑语。
“把身子沉进没膝的泥田,民心才会暖成掌心的温度。”李爱华常说的这句话,早已融进他的行动里。他走的是为民路,干的是民生事。虽已离任,但平整的村道、明亮的灯光、满田的庄稼,还有村民心中化不开的牵挂,都在诉说着这位驻村书记的实干担当。(梁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