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驻村书记的“养老账”
发稿时间:2025-10-13 10:23:00 来源: 中国劳动保障报
2025年秋雨初降,牛志刚坐在办公桌前,回想起三年前,也是这样的秋雨……那年,他带着简单的行囊,离开河南省鹤壁市社保中心,踏上了驻村第一书记的新征程。他所驻的村子位于太行山余脉,是个典型的山区村。
驻村伊始,牛志刚与村支书苗书记共用一间办公室。一天傍晚,两人加班整理完乡村振兴项目材料后,苗书记递过一杯水,推心置腹地说:“老牛,你在社保部门工作,政策吃得透。现在村干部待遇好了,月月有工资,镇上还帮我们参加社保。可我总有个念想……”苗书记细数自己的经历:80年代在派出所当协勤,90年代在收费站做收费员,后来又在乡政府开车,前后20余年。他听说以前的民办教师能补缴社保费,眼里闪着期待的光问:“像我这样在不同岗位干过的人,能不能也补缴?我就想老了能月月领上养老金。”
牛志刚深知这事不仅关系苗书记的切身利益,还关乎更多有类似经历村民的社保权益。他连夜整理相关政策条文,向市社保中心相关领导作了汇报。相关领导当即拍板:“老牛,你协助苗书记整理材料,年后我们组织‘社保服务下乡’活动!”
可补缴的关键在于原始凭证。初春寒风中,牛志刚陪着苗书记翻遍镇档案室积灰的柜子,走访退休老会计,甚至联系了当年工作过的单位。虽最终只找到16年多的连续工龄凭证,但当社保中心审核组专程来镇现场办公时,苗书记眼眶湿润了:“这些泛黄的工资表,见证了我的青春啊!”
苗书记成功补缴的消息很快在村里传开。在郑州搞工程的村民苗大军连夜回村找上门:“牛书记,俺媳妇在县城超市打工十几年,能不能办职工补缴?”牛志刚仔细查阅其零散的劳动合同后,掏出计算器耐心分析:“按政策补缴要6万多元,但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最高档只需2万元,每月能领800多元。”他在纸上画着曲线图解释:“你看,这笔钱存银行利息跑不过通胀,参保收益率却相当于年化8%!”苗大军一拍大腿:“早遇到您这样的明白人,俺早该给媳妇参保了!”
村里的乡村振兴座谈会上,牛志刚又给养殖大户们算了一笔账:“20万买皮卡车,6年贬值一半;可拿同等金额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养老保险,60岁后每月能领1500元,领十年就能回本,往后全是净收益!”如今村里新建的党群服务中心墙上,“多缴多得、长缴长得”的社保政策图解格外醒目,连小卖部门口下棋的老汉们,都能说上几句养老金计算公式。
更让牛志刚欣慰的是,经他牵线搭桥,村里成立了劳务合作社,将闲散劳动力组织起来,统一参加工伤保险,让村民外出务工更有保障。
发展村集体经济非一日之功,但牛志刚相信,让村民“老有所养、老有保障”,同样是乡村振兴中温暖而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