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要闻聚焦栏目 >> 正文

河南科技大学驻村第一书记郭韬:手绘6张地图 心装4件大事

发稿时间:2025-10-14 10:57:00 来源: 洛阳网

  金秋十月,红薯喜获丰收。在连绵秋雨中,郭韬时常望向村口的红薯地,心中牵挂不已。

  “咱村第一年种植红薯新品种,今年的收益直接影响村民第二年的种植积极性。”郭韬说。

  郭韬是河南科技大学驻汝阳县小店镇秦洼村第一书记,今年2月他和该校驻村队员温国栋一起来到秦洼村。

郭韬(右)与温国栋查看红薯长势

  产业薄弱、集体经济收入低、村民增收渠道少……初到秦洼村,问题诸多,亟待破局。驻村首月,郭韬就带着驻村队员开展了一场覆盖全村的基础调查。“家里几口人?主要收入靠啥?种地有啥难处?对村子发展有啥盼头?”问到关键处,才能真正问出村民的需求。

  借此机会,郭韬和驻村队员走进秦洼村田间地头,深入村民家中,摸村情、摸民情,手绘出6张村情地图。

  打开每张地图,上面详细标注着每家房屋位置、道路、公共设施等,脱贫户等需要格外关注的人群均有明显标注。“有了这些地图,村民情况了然于胸,走访入户心里也更踏实了。”郭韬笑着说。

  调查问卷被一一收齐。村民最强烈的呼声集中在修路、引水、找产业、学技能上。拿着调查问卷结果,郭韬陷入沉思:这4件事是村民心中的大事,就是驻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修路,是困扰秦洼村已久的问题。进村主路道路狭窄,错车困难,自然村之间的环线路年久失修、坑洼难行。对进村主路,郭韬带领村民上阵,清除杂草树木、平整拓宽路基,累计修缮1.3公里,让路面变得更宽阔,行车更安全。对自然村之间的环线路,郭韬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获批帮扶资金约200万元,按四级公路标准铺设沥青,路况焕然一新。

  引水,也是秦洼村一大难题。秦洼村用水靠从其他村庄引入,路线长,管道难免出问题。郭韬一方面及时组织抢修漏水点,保障日常供水;另一方面积极对接上级部门,争取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明年前坪水库灌区建好,就可以直接引水到村里了,到时候村民再也不用担心用水问题了。”郭韬笑着说。

  再说到产业,秦洼村有种植红薯的传统,可村民种植的多为低效益淀粉薯,收入不高。依托河南科技大学资源,郭韬积极引入“外脑”,特邀校内知名薯类专家侯文邦教授及其团队入村,为秦洼村红薯量身定制种植与销售规划。在多方努力下,今年秦洼村红薯种植面积实现跨越式增长,从去年的约700亩增至今年的1300余亩,品种从传统淀粉薯转向市场前景好、价格高的优质商品薯,红薯有望成为村民增收的“金疙瘩”。

  针对技能培训问题,郭韬多方对接,组织村民参加面点、美容美发等培训,目前已惠及村民30余人次。

  夏去秋来,郭韬驻村已有半年多时光,秦洼村的面貌正悄然蜕变。郭韬手中的6张村情地图虽已略显破旧,但这4件大事有了起色,让他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乡村振兴非一日之功,每一步扎实的脚印,每一次用心的付出,如涓涓细流,终将汇入秦洼奔向美好生活的壮阔江河。”郭韬说。(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孙小蕊 通讯员 孔祥聪 文/图)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