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入云山,物情潇洒。
踏入横岗,沃野染黄吐翠,有晚熟的水稻垂首布阵,有嫩绿的瓜蔓倚棚列队,一派生机。一条宽阔的柏油马路穿村而过,通达四方。
炽热的阳光下,55岁的王云野脸上沁出豆大的汗珠,浸湿了灰白的鬓角。他站在村口,抬头四望,满眼都是自豪。“横岗村终于有模有样了!”王云野感叹道。
这句感叹,印证了四年时间里横岗村脱胎换骨的蝶变。
横岗村正踏上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过去的横岗有点“横”
“三碗不过‘岗’”。
对于很多人来说,路经萍乡市湘东区麻山镇横岗村是需要勇气的,不啻于“偏向虎山行”。作为全镇较为偏远的山区行政村,该村形似一个布袋,以前仅有一条土路出入,地域封闭。过去的横岗村民风剽悍,是出了名的“横”,治安形势一度严峻,村民上访率高,以至于湘东区信访部门为横岗村设立了信访件专柜。
除了“横”,过去的横岗村还穷,无一条像样的路,无一个像样的产业,村集体经济为零。
过去一段时间,横岗村因情况复杂,选派驻村干部面临不少困难。
这样的横岗村,不招人待见。外面的人不敢惹,里面的人更是一肚子怨气。
横岗来了新搭档
谁都知道,横岗村是个烂摊子。不是能人,绝对撑不住局面。
2021年1月,大学毕业一直在外闯荡且小有成就的文敏回到家乡,在36岁时当选横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同年,横岗村被列为“十四五”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当年8月18日,萍乡市政协牵头的驻村工作队正式进驻该村,51岁的中国电信萍乡分公司派驻横岗村的第一书记王云野任工作队队长。
就这样,一名三十而立生于斯长于斯却对农村工作似懂非懂的年轻小伙,一名知天命之年仍活跃在乡村振兴一线的第一书记,他们半路结成搭档,开始了助推横岗村涅槃重生的四年苦旅。
万事开头难。面对横岗村这个“烫手的山芋”,王云野与文敏很快达成思想统一:自己要去熟悉村民,也要让村民熟悉自己。为此,他们决定把开会作为与村民对话最直接的方式。
但没承想,第一次屋场贴心会就开成了村民们对村干部的批评会,王云野和文敏两个人首当其冲,被人指着鼻子骂,村民不相信他们“干得成事”。后来,村民连开会都懒得来了。王云野和文敏就主动到村民家里开小会。
村民们慢慢地接纳了他们。2021年,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足足开了200多场屋场贴心会,收集整理了200多条意见和建议,其中最为集中的就是修路、通水、建设高标准农田。
老百姓有需求,必须满足。王云野和文敏决定从优先解决这三件事入手,修复干群关系、赢回群众信任。在工作队和村委会的通力协作下,他们筹集资金100万元,开始呼吁全体村民全面改造村路。
刚开工时,村民们袖手旁观,有的村民甚至因为路基拓宽占了田土与村委会扯皮。时值冬日,在修路的最后关头,王云野和文敏连夜带着工作队和村委会干部扛着锄头一齐上阵,饿了就蹲在路边吃快餐。村民们见状被深深触动了,纷纷加入铺路队伍,一些妇女举着手电筒给他们照明,大家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4点多才收工。2022年1月,当这条改造一新的宽6米长5.4公里的沥青公路竣工通车时,村民们自发燃放起了烟花爆竹。
新修的“民心路”,预示着横岗村迈出了第一步。
王云野和文敏趁热打铁,又在短时间内为村里建成了一座蓄水量为75吨的水塔,全村人自此喝上了干净的山泉水。
针对建设高标准农田的诉求,工作队和村委会没有丝毫怠慢。这项工作要做好,必须填埋分布于农田之间的一些鱼塘,以往推动不了,就是因为补偿问题卡了壳。王云野和文敏一合计,由村委会出面,比市场价高出5元钱收购所有塘鱼,然后采取直播干塘方式,1个半月时间内就把鱼销售一空,收入达到了57万元,全部按比例补偿给了塘主。由此,高标准农田建设得以顺利推进,村里随后又引进一家农业企业,流转了全部土地,村民每亩田租一年可进账360元。
经此三“战”,工作队和村委会在横岗村彻底站住了脚,村民们打心眼里开始佩服他们,“他们还真是来做事的人!”
新生的横岗更自豪
上任村党总支书记之初,没有农村工作经验的文敏曾直言三个“没想到”:没想到横岗村党组织这么软弱涣散,没想到横岗村集体经济这么差,没想到农村工作这么难做。
四年之后,文敏终于悟出一些门道:答应老百姓的事,一定要兑现承诺;跟群众打交道,绝不能高高在上,要拉近关系、缩短距离;带好管好队伍,自身一定要正。
2023年,文敏的一名远房亲戚接连几次故意破坏公物,且屡教不改。为了以儆效尤,文敏直接报案,警方依法将其拘留了15天。
让文敏乐见的是,如今的横岗村鲜有作奸犯科之人,上访几近绝迹。民风好转如此之快,让了解横岗村过去的各方人士惊喜不已。
文敏的悟性与韧性,王云野看在眼里,喜在心里。长期的驻村工作,让他总结出一条经验:要讲老百姓听得懂的话,更要与群众坐同一条板凳。
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王云野和文敏携手治村的理念趋同,为横岗村带来了新活力。四年的实践,他们一举让这个挂了号的“后进村”变成了先进村、红旗村。
且不必说环境美了、路灯亮了,单说产业,横岗村从无到有,现在发展了7大支柱产业,包括稻虾基地、红梨基地、制种基地、电商基地、蔬菜基地、食品厂、共富车间,2024年村集体经济达到了77.4万元。
10月10日,记者走进横岗村引进的萍乡市翠峰山泉有限公司,只见车间内工人们正在给矿泉水装车。该公司生产负责人王桂林介绍,眼下仍是销售旺季,日产量可达一万桶。“这里藏着一汩好水,以前没利用起来,现在我们要把它做成横岗村的‘致富泉’。”她满怀信心地说。王云野告诉记者,该公司所在地以前是一座废弃的爆竹厂,现在盘活了集体资产,租金一年就有8万元。
位于横岗村山腰的一座旧校舍里,租着一家名叫湘东区海姑娘乡村特产手工坊的作坊,工作间内,5名女工一边清理食材,一边谈笑风生。这家作坊规模不大,但却可以消化横岗村村民自产的全部菜蔬,生产高峰期可安排10多人就业。38岁的女工王水莲是这里的老员工,月薪基本在3000元左右。“以前在村里没事做,闲得发慌。现在有事做,我自己可以挣钱自己花,实在!”她爽朗地说。
村民们的笑声,印证了横岗村的大发展;横岗村村委会挂着的鲜红锦旗,见证了该村党群关系的大改观。从穷山恶水,蝶变为青山绿水;从人心涣散,转变为人心思齐;从经济弱村,升格为经济强村,横岗村已然翻开了全新的篇章,颇叫人有一种“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之感。近年来,该村先后获评江西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全省2024年度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等多项省、市、区级荣誉称号。
百般景物堪图画。横岗村,挥一挥衣袖,作别过去,和着新时代的节拍,正踏上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全媒体记者 刘启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