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枣园镇陈岗村,连片的成熟烟田已经基本采收完毕。村庄西头,新建的密集型烤房群前人头攒动,空气中弥漫着烟叶特有的醇香,村民们穿梭于烤房与烟叶收购站之间,忙碌中满是对丰收的期盼。村民们都说,这片带来希望的“黄金叶”,是驻村第一书记李远扬带领大家种下的“致富苗”。
两年前,李远扬来到陈岗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当时的陈岗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耕地不少,但效益不高。村民勤劳,却苦于没有增收门路,壮劳力大多选择外出打工。如何让土地生金,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致富,成了李远扬日思夜想的头等大事。
李远扬没有急着拍板,而是沉下身子,挨家挨户走访,和村民们坐在田埂上、院子里拉家常。他发现,陈岗村有种植烟叶的历史,这里的土壤和气候也适宜种烟。但为什么没能形成产业,老烟农时朝兴道出了其中的原因:“种烟是个技术活,特别是烘烤,火候掌握不好,一炉子好叶子也能烤成废柴,一年辛苦就白费了。自己建个标准烤房,成本太高,划不来。”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技术瓶颈和基础设施落后,李远扬心里有了底。他认定,烟叶这个老产业,只要用新方法、新技术,就能蹚出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说干就干。李远扬一方面积极向县农业农村局汇报,争取政策和项目支持;另一方面,协调村里流转土地,推动建设标准化、集约化的烟叶种植示范区。最大的难题是烤房。他多方奔走,争取到项目资金,在村里新建起了20座新型密集型电烤房。
为了帮助烟农掌握烘烤技术,他请来县烟草分公司的技术员进行现场培训。关键的采烤期,他成了烤房边的常客,和技术员、烟农一起观察烤房温度、调控烘烤湿度。村民们都记得,去年第一炉烟叶出烤时,李书记比谁都紧张。当金黄油亮的烟叶散发着醉人醇香出炉时,他搓着满是老茧的手,笑得像个孩子。
“李书记可是咱的‘定心丸’!”脱贫户周大哥激动地说,“从前怕把烟烤坏,不敢多种。现在有了这新烤房,还有李书记请来的专家全程指导,心里踏实多了!今年我种了20亩!”
在李远扬的推动下,陈岗村的烟叶产业越来越壮大。村里成立了烟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统一提供种苗、技术、烘烤和销售服务,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
如今,陈岗村的烟叶种植面积从原来的几十亩发展到260余亩,带动了60多名村民稳定务工。去年,仅烟叶一项就为村集体经济贡献了超过10万元的收入,参与种植的农户户均增收1.5万余元。
站在新平整成方的烟田边,李远扬的目光笃定而深远。他说:“驻村,就是要驻进群众心里。看到乡亲们的钱包鼓起来,生活美起来,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李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