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要闻聚焦栏目 >> 正文

刘定伟:从扶贫一线到法制前沿,破局 “云上执法” 显担当

发稿时间:2025-10-25 09:38:00 来源: 人民网-四川频道

  深夜11点,资阳市公安局雁江区分局法制大队办公室灯火通明。刘定伟揉了揉疲惫的双眼,目光再次聚焦在电脑屏幕上的远程取证系统界面。

  就在那一刻,他和同事们一道,与远在新疆的证人完成了“云上”取证。而在过去,这样的跨省取证需要两名民警奔波数千里,耗费至少5天时间。

刘定伟正在讲解远程云取证系统。资阳市公安局供图

  刘定伟正在讲解远程云取证系统。资阳市公安局供图

  11个月前,由他牵头研发的这套远程取证系统,获得了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认证——这是全国范围内首家县级公安机关法制大队获得的国家著作权授权。

  山村走出的法治工匠

  刘定伟,湖北省竹溪县人,2008年1月入警,历任资阳市公安局雁江分局中和派出所民警,新场派出所副教导员、教导员、派出所所长,雁江区丹山镇新街村、皂角村扶贫驻村干部、扶贫第一书记、扶贫工作组负责人,现任资阳市公安局雁江区分局祥符派出所教导员兼分局法制大队大队长(一级警长),二级警督警衔。

刘定伟和战友运用远程云取证系统向证人出示证据。资阳市公安局供图

  刘定伟和战友运用远程云取证系统向证人出示证据。资阳市公安局供图

  时间回到2015年,刘定伟的身份还是雁江区分局驻丹山镇扶贫干部。那时的他不会想到,几年后的自己会站在法治创新的前沿。

  “扶贫工作培养了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刘定伟回忆道。在担任扶贫第一书记期间,他带领两个贫困村实现全面脱贫,新街村还两次代表资阳市迎接省级脱贫攻坚检查。雁江区分局获得雁江区委、区政府表彰的“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这段经历,塑造了他务实创新的工作风格。

刘定伟正在案管中心研究执法监督工作。资阳市公安局供图

  刘定伟正在案管中心研究执法监督工作。资阳市公安局供图

  2022年1月,刘定伟调任分局法制大队大队长。从扶贫一线转战法治前沿,他敏锐地发现了基层执法的痛点:大量案件涉及异地取证,有限的警力和经费让办案民警举步维艰。

  “我们曾有个案子,涉案金额只有16.3万元,但20多名受害者分散在全国7个省市。行程加起来有5800余公里,光差旅费至少就要3万多元,这还不算时间和人力成本。”刘定伟说。

  破局之思:从“跑断腿”到“云上办”

  困境催生变革。刘定伟意识到,必须向科技要警力,向创新要战斗力。

  远程取证系统的构想由此萌芽。

  “一开始,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刘定伟坦言,“证据采集如此严肃的司法活动,怎么能通过线上进行?”

  质疑声中,分局党委为刘定伟的创新构想投下了关键的支持票。在分局党委看来,这项改革,算的不仅仅是经济账,更是政治账、民生账——这些“高成本小案件”的破获,恰恰最能彰显资阳市雁江区公安机关“小案不小办”的担当,正是公平正义直达群众心底的最有力证明。

  为此,他带领团队开始了长达半年的论证。为确保远程取证的法律效力,他主动邀请政法委、检察院、法院、司法等部门现场研讨,争取公安部、省人大监察与司法委、四川省委政法委政法研究所等专家学者指导帮助,确保所获证据合法、有效。而且为了确保数据安全,他所在团队还主动对接大数据管理局,将数据运行存储等纳入当地“政务云”,成功实现第三方监管。

  十余次系统优化、二十余次实战应用,系统逐渐成熟。

  2023年11月,雁江分局在全省首创推出“非接触式”远程取证执法新模式,并获得国家专利认证。该系统具备远程询问、辨认、调解等功能,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民警少跑路、群众不跑路”。

  创新者的远征:专利背后的汗水

  创新之路,从无坦途。

  在系统开发最关键时期,刘定伟被诊断为右肺下叶贴壁型腺癌。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但他一直等到2024年,利用春节大假入院做手术。出院后不到一周,他就匆匆赶回工作岗位,却因手术创口未痊愈而裂开,他只好再次走进手术室进行缝合……

刘定伟正在与法制审核民警研判疑难案件。资阳市公安局供图

  刘定伟正在与法制审核民警研判疑难案件。资阳市公安局供图

  “他每天提早半小时上班,查看文件、部署工作。午休和下班后也时刻‘在线’。”法制大队民警邱达告诉记者,这位“拼命三郎”的工作节奏,从未因病情而改变。

  14800毫升——这是刘定伟20年来无偿献血的累计总量,献血足迹遍及四川、湖北、江西等省份。他获得了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银、铜奖,但每次献血后从未主动申请休假。

刘定伟正在组织每日案件讨论。资阳市公安局供图

  刘定伟正在组织每日案件讨论。资阳市公安局供图

  刘定伟的奉献精神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整个队伍的初心。大队里两位59岁的老民警深受触动,主动请缨承担起嫌疑人体检、送押的繁重任务。有人劝他们别太辛苦,其中一位民警爽朗一笑:“我年纪大了,这身警服还能穿几年?就让我们在公安战线上再多跑一程吧!”

  “小创举”惠及“大民生”

  系统的效果,立竿见影。

  广州市民程世禄亲历了系统的便捷。他报案后足不出户,5小时就找到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跑路老板。“从广州到资阳,高铁来回一趟就要2千多元,万一找不到人,不仅工资打了水漂,路费还要倒贴。”

  科技赋能,一朝功成。2024年4月,当地公、检、法、司联合出台《推广应用“非接触式”远程取证工作意见(试行)》;7月,法院对依托该系统取证的“2023.11.17诈骗案”做出了生效判决,成为四川省通过“非接触式”远程取证侦办的“第一案”。据统计,该系统运行以来,累计制作询问笔录158份,被询问对象涉及江苏、山东、新疆等18省42市。每起案件节约办案时间约110小时,共计节省差旅费用300余万元,节约警力700余人次。

  系统的价值,更在于弥合了“成本与正义”的落差。过去,11.51%的跨区域小案因维权成本高昂,致使群众却步、罪犯侥幸。远程取证系统从根本上扭转了这一局面,它不仅挽回了经济损失,更捍卫了“勿以案小而不为”的司法公正,让正义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该系统的研发运用,获得四川公安基层技术革新奖三等奖,全国首个远程取证系统地方标准在资阳发布。

  法治之路上的永续创新

  远程取证系统的成功,并未让刘定伟停下脚步。

  2024年6月,雁江分局在全省创新推出“三队三中心”执法管理模式——下设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组建办案托管、监督审核、案件侦审三个中队,打造案件管理、涉案财物管理、集中办案三个中心,构建起与现代警务相适应的执法新体系。刘定伟,正是这一重大创新实践的执行者。

  这一模式实现了法制工作警力倍增。法制大队民警、辅警从15人增至72人,成为四川省县级公安机关警力配置最高、人数最多的法制队伍。

  因为工作成效突出,法制大队被命名为“全省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其所在的雁江分局也被评为“全省公安机关执法质量评议优秀县级公安机关”。

  目前,“三队三中心”执法新模式与远程“云”取证系统,已成为雁江公安的两大特色名片。

  “法治创新永无止境。只要群众有需求,我们就会将‘科技创新、减负增效’理念更广泛地应用到公安执法中去。”刘定伟如是表示。

  四川公安系统“万警进万家”亲民助民活动先进个人、四川省公安厅“利剑”行动先进个人、资阳市优秀人民警察、资阳市公安局成绩突出个人、雁江区扶贫工作先进个人、雁江区“十佳政法干警”……一项项荣誉,垒砌成他17年从警路的阶梯;一次次嘉奖,是肯定,更是砥砺前行的号角。

  从扶贫一线到法制前沿,变的是战场,不变的是为民出征的使命初心。穿越掌声与光环,这位基层法制大队长,早已将自己锤炼成一名回应时代呼唤的“法治工匠”。

  (实习生仲梓楠参与采写)

责任编辑:李晨